39健康

中医中药治胃炎

  今日靓汤

  关键词: 理胃止痛 止血散瘀

  天气季节交替之际,最易引起人们的胃脘不适等,平素胃病患者更易出现症状。中药田七藕汁炖鸡蛋,有止痛、散瘀、止血的功效,可用以治疗胃溃疡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肺结核咯血等症。这民间验方亦是自古已有的,据《同寿录》记载,用“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治吐血”。田七能止血、止痛、散瘀。藕汁如《日用本草》记载能“清热除烦,凡呕血,吐衄,瘀血,败血,一切血症宜食之”。

  材料:田七末3克、莲藕一段、鸡蛋1个。

  烹制:莲藕洗净,削皮、榨取藕汁约50毫升(1/5碗量)置碗中,鸡蛋去壳与田七末一起放入搅拌,亦可加入少许冰糖调味,隔水炖1小时。服食,为1人量。

  推荐:广东省中医院药师 佘自强

(实习编辑:李素素)

2010-06-15 18:49:00浏览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孙海涛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急性肠胃炎中医叫什么
通常情况下,中医将急性肠胃炎归属于泄泻的范畴,以排便次数增加和粪便有量与质的改变为特点。病因以寒湿、湿热、积食多见。 1、寒湿 以寒湿为主的泄泻,通常表现为腹泻伴有怕冷等不适。治疗上多选择散寒除湿的药物,比如广藿香、苍术、厚朴 砂仁、干姜等。常用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作用,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头痛昏重、胸膈痞闷、呕吐泄泻等;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2、湿热 通常表现为腹泻,伴有发热,肛门灼热等病证,是以湿热为主的泄泻。治疗上可选择清热除湿的药物,比如黄连、黄芩、苦参、白头翁、车前子等。常用的中成药是枫蓼肠胃康颗粒、肠炎宁片等。其有清热除湿化滞作用,用于泄泻,属伤食泄泻型及湿热泄泻型者。 3、积食 积食为主的泄泻,有暴饮暴食的诱因。患者常伴有腹胀、呕吐酸水等不适,治疗上可选择消食导滞的药物,比如山楂、六神曲、建神曲、麦芽、鸡内金等。常用的中成药是加味保和丸等,有理气和中、开胃消食功效。 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避免擅自用药,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若病情较严重,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对症治疗。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怎么样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上是指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临床上,通常结合西医疗效更好。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胃痛、痞满等范畴。1、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是指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运化功能减弱,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肢体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在临床治疗上,常见的中成药制剂有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可以起到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除药物治疗外,日常饮食也很关键,患者要少吃寒凉食物,多吃一些温热、养胃的食物。同时也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思虑,有利于疾病的康复。2、肝胃郁热型肝胃郁热型是指湿热内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胃脘胀痛,早饱,呃逆,嗳气,泛酸,烧心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上,常见的中成药制剂有胃乃通胶囊、温胃舒胶囊、气滞胃痛颗粒等,以达到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作用。同时,患者也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思虑,以免郁而化热,导致疾病症状加重。3、脾胃湿热型脾胃湿热型是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胃失纳降所表现的胃脘部灼痛、拒按、食少、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泻下、口苦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上,常见的中成药制剂有葛根芩连片、甘露消毒丸、二妙丸等,以起到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患者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量食用丝瓜、苦瓜等食物。同时,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养成荤素搭配的好习惯。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中医怎么调理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具体如何调理需根据证型来判断。其根据中医辨证,可以分为外寒内滞、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的证型进行针对性调理。1、外寒内滞患者如果出现不思饮食,嗳气呕恶,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濡等。可遵医嘱服用香苏散。香苏散的功效是疏风散寒、理气和中。服药期间要清淡饮食,忌烟酒,忌油腻食物,注意防寒保暖,还要保持愉悦心情。2、肝郁气滞若患者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可遵医嘱服用越鞠丸、枳术丸,可以健运脾脏,消除痞满。3、脾胃虚弱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4、胃阴不足有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表现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丁香益胃汤。益胃汤具有养阴益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胃阴不足,其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建议患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平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现慢性胃炎,建议及时就医。上述药物需要由中医辨证后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孙海涛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肝脏血管瘤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肝脏血管瘤一般指肝血管瘤,中医对于肝血管瘤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肝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1、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肝血管瘤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等原因导致,所以可遵医嘱使用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郁金、香附、川楝子、佛手柑、金铃子等药物。 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肝血管瘤属于癥瘕积聚的范畴,而活血化瘀药物具有破血逐瘀、消癥散结的功效。所以可遵医嘱使用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药物进行治疗。 3、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肝血管瘤与热邪侵犯有关,而金银花、连翘、黄芩、大青叶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热毒炽盛引起的症状有治疗作用。 此外,中医认为肝血管瘤的发生与体内湿热痰瘀互结、气血亏虚、正气不足等原因有关。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一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进行改善,比如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辛辣刺激以及油腻食物的摄入。另外,由于肝血管瘤有破裂出血的风险,所以建议患者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