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十胃九病,十病九养

  十胃九病,十病九养

  人体之中,只有消化道、呼吸道是跟外界相通的,呼吸道只与口相通,而消化道上下两口都通。每天无论是吃饭还是各种情绪的发泄,受损伤最大的器官就是胃。所以我说胃是消化系统中最可怜的部位,酸甜苦辣都到胃里,“十胃九病”,而得了胃病的话则需要“十病九养”。

  胃的结构与功能

  胃在左上腹区域,上面是贲门,中间是胃腔,下面是幽门,幽门下去进入十二指肠。那么胃的功能是什么呢?胃不单纯是一个饭囊,饭囊只是一个储存功能。我们吃下的食物通过食管贲门进入胃,接下来胃就开始工作,分泌化学物质并像磨一样研磨食物。经过初步消化,向下排泄。除了储存、研磨功能外,胃还可以做初步吸收。这些工作做完后,将食物从幽门挤到十二指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胃有两个面,上层是胃腔黏膜,下层是胃壁肌肉层。我在网上浏览了一下,发现每天都有十几万的浏览量在查询胃病问题,由此可见大家对胃病的关注度之高,在胃病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胃癌

  我国常见的胃病

  慢性胃炎

  在我国最常见的胃病不是胃癌,而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严格来说并不是某种特殊细菌造成的,造成慢性胃炎的因素很多,致病因素非常多,是最常见的胃病。一般人去做胃镜,慢性胃炎的确诊率或者诊断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有人问我,为什么慢性胃炎发病率这么高呢?我说人每天吃五谷杂粮,每天情绪都有起伏,怎么可能不得胃病。而在慢性胃炎中真正的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不是很高,只有20%。所以最常见的是浅表性胃炎,其次是糜烂性胃炎,再次才是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症状是以黏膜充血水肿,胃小凹之间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糜烂性胃炎也比较多见,症状是状隆起或斑片状糜烂。经常有老年人跟我谈起他们得了萎缩性胃炎甚至是萎缩性胃窦炎,并且很害怕胃窦炎,认为就是癌症的前奏。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因为皮肤随着年龄增长会衰老,胃黏膜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所以不要太紧张。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黏膜变薄、老化,腺体减少,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代之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所谓肠腺化生是一种类似返祖现象,胃里不应该出现肠腺,但出现了肠腺,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肠腺化生。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很多,很难一语概括。我总体归纳了三点,饭后上腹饱胀、嗳气纳差、吸收不良所致的贫血,所以在我国慢性胃炎高发,尤其萎缩性胃炎我们应该注意。

  消化性溃疡

  第二个常见胃病是消化性溃疡。有人问我胃溃疡什么样?我说口腔溃疡和胃溃疡是一个性质的问题,只是发生的部位不一样,整个胃黏膜由于不同原因其防御屏障作用减弱或者消失,会凹陷腐烂下去一块。溃疡病非常常见,有人做过统计,社会群体中有10%的人一生会得过这种病,在国内消化性溃疡患病率为3.96‰,发病率1.11‰,男性多于女性,中年人是高发人群,管理人员是高发病人群,地域上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冬季、秋季比较常见。其实消化性溃疡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出血,一是癌变。如果患者出现突然晕倒,即使没有腹痛症状,还要考虑是否因为胃大量出血,引起缺血性休克

  胃癌

  溃疡病尽管重要,但还不如胃癌严重。目前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都排在第二位。我国一年新发40万胃癌患者,发病高峰在55岁到70岁。在亚洲胃癌是非常常见的,其他地区不是太多。我国胃癌死亡率是16/10万,每年大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根据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不同分期胃癌生存率不同,如果早期发现,5年胃癌生存率可以高几倍甚至不影响生命;如果是很晚的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只有百分之几。所以在早期大家如何预防胃癌,如何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率,这既是我们消化科医生的责任,也是大家要注意的。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腹部不适、隐痛症状、上腹部闷胀,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去做筛查。如果想早期检查胃癌,还是要靠做胃镜。现在做胃镜也没有多么痛苦和复杂,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

  胃病的发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

  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关于幽门螺杆菌的问题,大家咨询的很多。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的两位澳大利亚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后,它对胃病的致病作用已经基本得到公认。幽门螺杆菌应该是胃病的罪魁祸首,是慢性胃溃疡、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1979年两位澳大利亚教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2005年获得了医学和生理学的诺贝尔奖,他们对造福于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调查,全世界有一半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发病率不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感染率比较高。可以看到,生活水平越高,感染率越低,跟发病率也是直接相关的。

  在各种胃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慢性胃炎是53%~95%,胃溃疡是60%~100%,十二指肠溃疡90%~100%,胃癌43%~78%,胃淋巴瘤是90%以上。这种细菌可以造成黏膜的损伤、炎症和免疫反应。既然幽门螺杆菌在人的胃中存在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以前胃癌发病率不高,现在发病率高呢?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会变成胃癌吗?中国有60%的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感染了就发生胃癌,那我们国家就麻烦了,这是不对的。因此我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因素。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能得胃癌,可能也不得胃癌;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得胃癌的几率小一些,并不是完全没可能。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对一些特殊的人应该引起重视,进行特殊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症状也需要治疗吗?如果幽门螺杆菌是阳性,我们就建议杀灭,杀灭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我国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指导性意见,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必须杀灭的人群包括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淋巴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的患者。而对于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计划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患者建议杀灭。(待续)

  专家小档案

  李兆申,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全军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及学位评议组成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胰腺病学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胃肠病学及肝病学杂志》总编,《中国内科年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消化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胃肠病学》等多本杂志的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实习编辑:卢美仪)

63
2010-05-19 00:00:00浏览3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