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胃病 >

麻辣烫——美味诱惑与保健养生

举报/反馈
2010-05-19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起源于四川船工,被人们称为“简版火锅”的麻辣烫,近年来风行北京街头。瑟瑟冷风的夜幕中,或站或围坐于热气腾腾的锅边品尝麻辣串,为许多人所钟爱。大家通常认为麻辣烫不仅味道鲜美、价格低廉,而且品种丰富,符合食物多样化的原则,又以多种绿叶蔬菜、豆制品、海带等藻类、蘑菇等菌类为主,利于减肥。但是味美却非人人适宜,同时在这美味诱惑的背后也存在着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隐患。

  “辣”—肠胃病不宜

  不少人认为佐食辛辣可以开胃,诚然适量食辣有益健康,可促进人体排汗,还可助消化、增食欲、增加体内散热。然而过度吃辣可使消化液分泌过多,引起肠胃黏膜充血水肿、肠胃蠕动剧增,并且可能破坏神经末梢感觉,久之损胃,甚至出现呕吐、痉挛、腹泻等不适。麻辣烫的“辣”是其好味道的主要原因,但对胃肠道有很大的刺激,多吃容易上火,导致口疮或促进口疮复发,并可能导致或加重胃出血、胃溃疡、胃炎等消化道疾病,还可引起便秘。此外,同时合并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或消化性溃疡的肝病患者也不宜食用麻辣烫。

  “烫”—癌症风险起

  口腔、胃肠道黏膜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会损伤黏膜,导致急性口腔溃疡、口腔白斑、咽喉炎、食管炎、急性胃炎、胃溃疡,甚至导致口腔癌食管癌

  “咸”—高血压要注意

  高血压病、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均应注意盐量的摄入,而麻辣烫生产者通常倾向于添加较重的味道,以便吸引消费者,并掩盖原料不够优质带来的鲜味不足问题,但是多食可能因摄入钠盐过多,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血压波动。此外,食用过多麻辣烫还会令人心跳加快、循环血量增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

  “汤”—过煮不可取

  麻辣烫的汤多是久沸不止、久涮不换,反复煮沸,会使其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成分和亚硝酸盐含量增高;回锅油反复利用时,可使大量的过化物、饱和油脂等成分溶于汤中;可能有农药残存的蔬菜涮烫,也会使汤中的亚硝酸盐和草酸的含量不断升高;同时肉类、海鲜中所含嘌呤物质多溶于汤中,高浓度嘌呤经肝脏代谢,会产生大量尿酸,易引起痛风、关节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损伤肾功能。

  此外,同其他多种形式的路边小吃一样,麻辣烫也存在着原料是否新鲜,制作是否安全、卫生的问题,综合前述,面对麻辣烫的美味诱惑时,我们建议您:

  1. 有胃肠疾病、肝病、高血压病、心脏病、肾病、痛风等疾病的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2. 要煮熟再吃,不能过水即食。

  3. 要晾凉再吃,不能出锅即食。

  4. 少放一点盐和味精,辣椒也要适量。

  5. 不要喝底汤。

  6. 新鲜蔬菜和肉丸、肠片、蛋类等的比例达到2∶1,促进酸碱平衡。

  7. 食用之后可以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或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以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可以选用豆腐、苦瓜、绿豆等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食物;也可选用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帮助内清火毒。

  8. 用芝麻酱替代红油或香油,增加钙的摄入量。

  9. 放些有杀菌作用的蒜汁和醋,或者吃点生大蒜,帮助预防肠道感染。

  10. 注意卫生状况,选择可靠的经营摊点或自己在家做。

(实习编辑:卢美仪)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