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疏肝利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近年来,随着纤维胃镜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逐渐提高。胃镜下可见胆汁反流入胃,引起胃粘膜发生炎性改变。患者多以反复中上腹胀痛灼热不适、嗳气吐酸、口苦、恶心等为主要表现。笔者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之法治疗本病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疏肝利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本组51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1.9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中男女各10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个月。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确诊,其中1例曾因胆结石已行胆囊摘除术。

  1.2 诊断标准

  胃镜下见有黄色胃液或见胆汁自幽门反流入胃,胃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或有糜烂;证见:中上腹灼热不适、胀痛、口苦、恶心、嗳气、吐酸等,多因情志或劳累而加重。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中药柴胡、枳壳、香附、姜半夏、金钱草各12g,元胡、白芍、茯苓各15g,陈皮、炙甘草各9g。肝胆郁热重者加黄连、吴茱萸;脾胃虚弱者加黄芪、党参、白术;恶心呕吐加竹茹、生姜;嗳气吞酸加旋覆花、代赭石、乌贼骨;食滞纳呆加莱菔子、砂仁、神曲;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火麻仁。上方每日1剂,加水煎至300ml,分2次于早晚饭前半小时服用。

  对照组:用果胶铋100mg,吗丁啉10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两组病人治疗均以30天为1个疗程,2疗程后复查胃镜。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相关炎症基本消失,幽门无胆汁反流。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胃镜检查炎症范围大面积缩小,幽门偶见少量胆汁反流或反流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胃镜复查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67岁,2000年11月初诊。患者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12年,加重半年。10余年来患者常有上腹胀痛,伴口苦、嗳气、纳差,大便不调,每因情志不畅或劳累而发作,曾服猴头菌片、吗丁啉、三九胃泰及疏肝健胃丸等,症状缓解。近半年来上症加重,并伴有胃中嘈杂,恶心泛酸。 2000年8月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等脏器病变。胃镜检查示:胃粘膜充血、水肿,粘液湖黄色混浊,幽门口见胆汁反流。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予普瑞博思、果胶铋等治疗,效果不著,遂来求治。诊见上症外还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大便不畅,舌质偏红、苔薄,脉弦细。中医诊为“胃脘痛”,证属肝胆郁热、胃失和降。治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理气止痛。处方:柴胡、枳壳、香附、元胡、姜半夏、莱菔子各12g,党参、白术、茯苓、白芍、金钱草、乌贼骨各15g,陈皮9g,吴茱萸2g,黄连、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0剂后胀痛、嗳气、泛酸等症有所好转,上方服至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基本消除,稍事调整,继服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见:胃粘膜炎性改变基本消失,幽门口未见胆汁反流。嘱其勿过度劳累,畅情志,调饮食。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 体会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胆汁反流入胃。分泌至十二指肠内的胆汁与肠液、胰液反流入胃,胆酸破坏了胃粘膜表面的屏障作用,使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火郁之发,民病呕逆”。《灵枢·四时气》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汁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吐”。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胆附于肝,胆汁受肝之余气而成,宜通降,通有赖肝气之疏泄,降则靠胃气之下行;本病正是由于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气夹胆汁横逆犯胃,而致胃失和降,故发胃脘灼痛,嗳气吞酸、口苦恶心。因而治以疏肝利胆,理气和胃之法。方中柴胡、枳壳、香附、元胡疏利肝胆、理气止痛,经药理实验表明枳壳有兴奋胃肠使胃肠蠕动增强而有节律,香附、元胡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其元胡对慢性持续性疼痛及内脏钝痛的效果较好;香附还能使胃活动增强,有健胃作用 [1] ;动物实验也表明,柴胡、枳壳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起促进作用,且能明显缓解本病的症状 [2] 。半夏、茯苓、陈皮和胃止呕;金钱草清热利胆,助胆汁下行;芍药合炙甘草,可缓急止痛,药理实验表明白芍、甘草有解痉止痛的作用,而甘草还能抗胃酸 [1] 。因此随证加减,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理气和胃之功,使肝气得疏,胃气得降,则胆汁也随之而降,胃粘膜炎症消除,诸症皆愈。

  参考文献

  1 《新编药物实用全书》编委会.新编药物实用全书,第1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367-1430.

  2 李岩,陈苏宁,李宇权,等.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拆方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6,16(1):18-21.

 

2007-08-26 21:47:00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