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旋赭和胃君子汤为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 将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1例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3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旋赭和胃君子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1.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其疗效及对症状的缓解优于西医组,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旋赭和胃君子汤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共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1例,男47例,女34例;年龄19~63岁,平均37.91±6.07岁。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19~64岁,平均38.89±6.02岁。

  1.2 症状与体征

  两组病例均有明显的上腹部疼痛或饱胀、胃烧灼感、嗳气、恶心或呕吐、泛酸或吐苦水,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同时有食纳减退、口干发苦。伴有恶心呕吐者,治疗组63例,对照组31例;伴有右上腹隐痛及厌油腻食物者,治疗组25例,对照组13例。两组病例体检均有上腹部压痛或压之不适感,伴有右上腹压痛、莫菲征阳性者治疗组9例,对照组4例;伴有肝脏轻度肿大,于右季肋下1~2cm可触及,且有压痛者治疗组10例,对照组3例;巩膜黄染者治疗组7例,对照组3例。肝功能检查ALT增高但<100U(卡门氏)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黄疸指数增高但<20U者治疗组7例,对照组4例;其他指标和乙肝表面抗原两组均在正常范围。

  1.3 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所见两组病例基本相同,胃粘液湖呈黄绿色,胃粘膜充血水肿,胃壁常有黄色胆汁粘附,胃蠕动活跃,十二指肠球部充血水肿,少数有糜烂。病理报告治疗组食道炎5例;单纯浅表性胃炎49例;萎缩性胃炎27例,其中轻度萎缩19例,中度萎缩6例,重度萎缩伴肠上皮化生2例。对照组食道炎4例,单纯浅表性胃炎22例,萎缩性胃炎14例,其中轻度萎缩10例,中度萎缩3例,重度萎缩伴肠上皮化生1例。B超检查治疗组有胆囊炎、胆囊壁毛糙、增厚24例,有胆囊结石8例,两者共32例,占39.5%;对照组胆囊炎12例,胆囊结石4例,两者共16例,占41.0%。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西安杨森产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餐前服;雷尼替丁300mg,睡前30min;硫糖铝1g,每日3次,于饭前半小时口服。有胆囊炎,胆石症者加服丙谷胺0.4g,每日4次。

  2.2 治疗组

  用自拟旋赭和胃君子汤加味。基本药物组成:旋复花15g,代赭石15g,人参9g,白术9g,茯苓12g,清半 夏9g,柴胡9g,枳壳9g,焦山楂15g,黄连6g,丹参15g,甘草6g。随证加减:有胆囊结石者加金钱草30g,海金沙15g,蒲公英15g;有巩膜黄染、小便短赤者加茵陈15g,虎杖12g,竹茹12g,焦山栀9g;上腹部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12g,延胡索12g,白芍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西药同对照组。

  两组病例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症状、体征;2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活检、B超和肝功能,并随访半年。

  2.3 疗效观察

  (1)观察指标:疗效性观察指标(症状体征):胃痛,饱胀,嗳气,胃灼热感,泛酸苦水。

  (2)疗效标准:

  ①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胃镜检查粘液湖变清,胃粘膜充血水肿消失,蠕动正常,球部炎症消退,活检阴性,B超正常。

  ②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偶有上腹隐痛,胃镜检查粘液湖清或稍混浊,粘膜局部尚有轻度充血,球部炎症消退,B超胆囊炎消失,结石存在。

  ③无效:症状、体征、胃镜、B超、病理活检治疗前后变化轻微或无变化。

  3 结果

  3.1 综合疗效分析

  两组比较统计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好转病例中2例为胆囊炎,4例为胆囊结石,6例为十二指肠球部炎症,4例为浅表性胃炎。全部病例追踪随访半年,治疗组临床无复发,好转病例继续服药无恶化;对照组临床治愈后复发3例,尚有一定症状者12例。

  3.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比较 见表2。

  4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国内对其发病机制尚无令人信服的研究报告,对其诊断亦无统一的标准,在治疗上更无统一的方案和模式。本研究通过对两组120例患者观察和治疗,发现本组患者有胆道系统疾病占2/5,有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的占2/3。由此可以推断胆道系统疾病和十二指肠球部炎症使幽门功能紊乱,产生逆向蠕动,导致胆汁反流。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呕吐”等范畴,其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胃亏虚、升降失常,标实为郁 热上逆、湿热内蕴、胃络瘀阻。早期多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常,胆胃气逆。正如古人曰:“木气郁塞,而胆病上逆;木气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肝失疏泄,胆汁不入肠中助脾运化反上逆于胃而出现胃脘胀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恶心呕吐、胃灼热感、嘈杂泛酸等肝胃不和之症。久病必虚,升清降浊失常,渐见脘腹痞闷,纳呆少食,便溏,乏力等脾胃虚弱之象。在治疗上除了进行对症处理外,更重要的是针对原发病和诱发因素进行治疗,标本兼治。中药旋赭和胃君子汤具有健脾理气、和胃降逆、燥湿化滞的功效,对症加味后又能清热解毒、利胆排石、活血止痛;硫糖铝是一种硫酸化的蔗糖,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而硫酸化蔗糖则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多潘立酮是消化道动力药,可增加食道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道反流,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不影响胃液分泌。雷尼替丁为H 2 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降低基础和刺激后的胃酸分泌,减少反流。丙谷胺为促胃液素受体拮抗剂可对抗胃泌 素,使胃酸分泌减少,还可抑制胆囊收缩素及改变胆汁成分。因此,笔者采用了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设单纯对照组进行了对照,治疗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疗法。

 

2007-08-26 21:44:00浏览1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高血糖孕妇吃什么可以降低血糖
高血糖孕妇可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药物来控制血糖,食物常见有蔬菜类、全谷物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但是食物通常只能起到稳定血糖稳定的作用,如血糖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遵医嘱用胰岛素来治疗。1、蔬菜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升糖指数低。如菠菜,富含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其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可辅助延缓血糖上升速度。西兰花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糖代谢。此外,芹菜、苦瓜等蔬菜也具有类似功效,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利于血糖控制。2、全谷物类:全谷物保留了完整的谷粒结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像燕麦,其含有的β - 葡聚糖能形成黏性物质,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使血糖上升平稳。糙米相较于精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可避免血糖快速波动。还有全麦面包,也是高血糖孕妇的理想选择,能提供持久的能量,且不易引起血糖大幅上升。3、豆类及其制品: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黑豆,其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能增加饱腹感。豆腐等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其热量低,富含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4、胰岛素:胰岛素是控制高血糖孕妇血糖的常用药物。对于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达标的孕妇,胰岛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如使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胰岛素能模拟人体自身胰岛素的作用,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且不通过胎盘,对胎儿相对安全。高血糖孕妇在饮食上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如巧克力、薯片、腌鱼等。同时,要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遵医嘱进行治疗和产检,以确保母婴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