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现代医学对溃疡病有何认识

  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比较复杂,迄今尚无定论。近一百年以来,世界各国对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都在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并已有数十种学说,但仍末取得一致的认识。现将几种主要的学说介绍如下:

  (1)创伤学说:

  有人认为胃和十二指肠原发性损伤是溃疡形成的原因。这些损伤的因素有机械性、温热性、化学性的刺激。这些刺激使胃粘膜损伤;成为“自体消化”的起点,继而发展为溃疡。

  这一学说阐述了引起溃疡病的外因,显然的错误是没有重视更为重要的内因。应该来说,那些创伤因素,仅仅是外因,只有通过一定的内因才能引起溃疡病。

  (2)血管学说:

  有的认为胃壁在血液供应正常时,不会被胃液侵蚀。当胃肠血管有病变时,使局部胃粘膜缺血坏死而致溃疡。

  (3)炎症学说:

  据研究发现,100%的溃疡同时见到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的炎性病变,而且这种病变发生在溃疡形成之前。因此认为,胃炎是形成溃疡的第一阶段,继之才会发生典型的溃疡。

  (4)消化学说: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把胃液量的增多、胃酸度的增高和胃蛋白酶量的增多放在第一位。认为这种胃液消化能力的增加,是溃疡病发生的基本因素。所以以前把本病称为“消化性溃疡”。

  但是溃疡病患者并非都是胃酸增多,有的患者胃酸正常甚至还缺乏。而一些胃酸很高的人,并不一定发生溃疡。所以消化学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亦不能阐明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5)植物神经不平衡学说: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溃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这一学说根本的缺点是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估计不足,仅孤立地强调从植物神经系统对本病的作用,脱离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显然是片面的。

  (6)皮层内脏学说:

  临床上常可见到因精神情绪因素使溃疡病发生或加重的病例。

  皮层内脏学说的创始人贝柯夫认为,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紊乱是溃疡病发生过程的主导因素。大脑皮层活动障碍,使皮层与皮层下部的正常关系失调,导致交感神经受抑制,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而形成溃疡。

  (7)感染学说:

  自从1983年人们重新认识幽门螺杆菌(简称HP)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起了一个根本性变化。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可见消化溃疡应被认为是一种传染病,在HP根除后,消化性溃疡可得到根治。

  (8)其他学说:

  除上述几种学说外,有组织的酸中毒学说、维生素缺乏学说、神经营养学说、变态反应学说、遗传学说、内分泌学说等等。这些学说都有一定的根据,但也有很多片面之处。

  我们认为,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并非一种,而是有多种因素。

  溃疡是否形成,则取决于促成溃疡的因素和抵抗溃疡的、因素相互斗争的结果。

2007-08-20 12:53:00浏览3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陈筱婷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三期的干扰素有哪些
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三期的干扰素一般有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聚肌胞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 1、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比如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等。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三期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皮肤瘙痒、疼痛等。 2、聚肌胞注射液 聚肌胞注射液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比如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3、利巴韦林注射液 利巴韦林注射液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或支气管炎,也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4、转移因子胶囊 转移因子胶囊是一种免疫调节药,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5、胸腺肽肠溶片 胸腺肽肠溶片是一种免疫调节药,可以用于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