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

  【概述】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Duodenal White Spot Syndrome,DWSS)是近年来日本学者根据内镜所见提出的一个新综合症概念,系指十二指肠粘膜呈现不同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散在粟粒样大小的白点或白斑。由于在活检病理检查时均有十二指肠炎症存在,故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它不应列为一独立的综合征,其实质是十二指肠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称之为“白点型十二指肠炎”较合适。最近国内文献上已开始应用这一名称。

  【诊断】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

  因而内镜检查时不应仅满足于一处病变的发现,应仔细观察不遗漏伴随病变,作出完整的诊断。

  【治疗措施】

  对胃酸偏高而有腹痛者可给予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甚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碱性药物如盖胃平、氢氧化铝凝胶等对缓解症状有较好疗效。由于幽门螺杆菌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抗生素和铋制剂的应用无确切指征,但有人观察16例DWSS经甲氰咪胍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3个月内白点消失13例,减少2例。有待深入研究。

  【病因学】

  有人认为是上消化道炎症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使胃酸分泌降低,胰液分泌减少。胰液中的胰脂肪酶不足,加重了脂肪消化、吸收、转运功能障碍,使脂质贮留于吸收上皮细胞或粘膜固有膜层而呈现白色病变,临床上发生脂肪泻等表现。但国人萎缩性胃炎病变部位多在窦部,此区无泌酸细胞,故临床上见到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功能正常者颇多。再加之十二指肠白点处活检病理组织学上均有炎症存在,故有认为本病是一种特殊的十二指肠炎。

  【病理改变】

  光镜检查见白点处十二指肠粘膜呈慢性炎症改变。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细胞浸润,绒毛间质中的淋巴和和血管扩张,十二指肠腺腔扩大,绒毛末端呈灶状透亮空泡分布。电镜下正常十二指肠绒毛呈指状或分叶状,隐窝扩大。特征改变是肠粘膜吸收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贮留。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受挤压现象。细胞器亚微结构退行性变,电子密度减低。线粒体变性、增多,密集分布在细胞核周围。粗面内质网扩张成囊状或球形,光面内质网代偿性增多。个别染色质有凝集现象。

  【临床表现】

  本病男多于女,以青壮年多见。临床上常表现为不规律性上腹部痛疼或不适,恶心、纳差、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些出现典型的脂肪泻:粪量多,不成型,棕黄或略带灰色,恶臭,表面有油腻状光泽,镜检有大量脂肪球。有些可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胰腺炎,胆石症等等,使临床症状更无特异性,致使绝大多数病例在内镜检查前难以估计有DWSS存在。

  【并发症】

  伴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浅表或萎缩性胃炎等。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中除老年患者可有血脂增高外,多无明显异常。

  2.内镜检查:内镜下十二指肠粘膜白点多位于球部特别是前壁及大弯侧。后壁较少,此可能与血管、淋巴管的走向有关。也有些位于上角部和降部。白点呈稀疏之散在分布或密集成簇,圆或椭圆形,直径约1~3mm,多数平坦,部分轻度凹陷呈脐状或微隆起呈斑块样,表面乳白点或灰白色,乃脂肪局部贮留、淋巴管扩张之故。有时被胆汁染成黄色。通常无分泌物覆盖,边界清晰,边缘由浅黄色逐渐过渡到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白点或白斑表面光滑,质地稍硬,反光增强。靠近观察呈白色绒毛状,用水冲洗后无变化。病变周围的十二指肠粘膜可有花斑样或充血、粗糙不平,失去正常绒毛状外观等改变。

  【鉴别诊断】

  内镜下须与之鉴别的疾病主要有十二指肠炎性息肉,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症,十二指肠霜斑样溃疡,等等。十二指肠炎性息肉多为扁平、广基性隆起,表面充血,周围十二指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表现。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为结节状多发性微隆起,表面色泽正常。十二指肠霜斑样溃疡呈多处点片状糜烂,多散中分布,复不全白膜,其间粘膜充血、水肿,外观似降箱样,一般无凹陷。一般不难作出鉴别诊断。

2007-08-18 18:40:00浏览3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溃疡多久会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多久会癌变,是不能确定的,部分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使症状得到改善,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增加癌变概率,但具体癌变的时间无法确定。十二指肠溃疡可能是局部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造成的,导致肠道黏膜发生糜烂和溃疡,并伴有局部肿胀感和疼痛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的情况。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如果病情比较轻微,在经过治疗使病变好转后,可能不会出现癌变,比如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多潘立酮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治疗。但如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局部病变组织出现癌变,但具体多长时间会产生恶变,并没有明确的研究数据。建议患者尽早到医院做病理活检,以排除恶变的可能性。如果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溃疡癌变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刚检查出来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话,一定要及时去治疗,将胃调理好。此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尽量避免吃辛辣和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可以选择粥类食物,比如小米粥和山药粥等,不会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贲门炎、十二指肠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怎么治疗
贲门炎、十二指肠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一般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理疗、日常调理等方式进行治疗。1、一般治疗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2、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了腹痛、腹胀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硫糖铝咀嚼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胃黏膜。如果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3、手术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4、中医理疗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缓解不适症状。患者还可以通过中药封包疗法、中药熏蒸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5、日常调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患者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溃疡癌的症状有哪些
十二指肠溃疡癌的症状一般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黑便、身体消瘦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1、上腹部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癌是发生在十二指肠的一种消化道溃疡,由于局部存在癌细胞,会刺激胃肠道黏膜,从而引起上腹部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疼痛症状。2、腹胀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癌细胞会出现扩散和转移的情况,此时会使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起腹胀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顺时针按摩腹部的方式进行处理。3、恶心呕吐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使胃肠道黏膜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还会出现反酸水的情况,从而引起恶心呕吐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盐酸托烷司琼胶囊、甲氧氯普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进行改善。4、黑便十二指肠溃疡癌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从而引起黑便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胃镜下止血的方式进行治疗。5、身体消瘦由于癌细胞的生长,会消耗患者体内的营养,从而出现身体消瘦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除此之外,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不建议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十二指肠降部糜烂的病因和治疗方式是什么
十二指肠降部糜烂可能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酸分泌过多、药物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对十二指肠黏膜造成刺激,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十二指肠降部糜烂的情况。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上述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损伤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消化性溃疡 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损伤的疾病。由于胃肠道黏膜受到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还可能伴有腹痛、反酸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药物进行治疗。 4、胃酸分泌过多 主要是精神压力过大、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引起上述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保护胃黏膜。 5、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从而引起十二指肠降部糜烂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停止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