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视频 > 广东省中医院

【奇妙的中医】胖人多痰湿,注意4点,这才是你减肥失败的原因!

举报/反馈
2021-02-04 14:03:41


痰湿是什么

痰、湿本为两个不同概念,“湿”无明显形质可见,呈“气态”,既可以由自然界中的雾露之气入侵人体而来,也可以由于饮食水谷弥漫不散所化。“痰”为“液态”,质地稠浊,在人体内的位置在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固定,然而也会随气机之升降而发生改变,阻塞经络孔窍,导致种种疾病。

痰、湿两者均为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难以截然划分,且可相互转化、兼并,湿聚则成,化则为湿,痰与湿常并存,因此临床上时互相通称。

痰湿体质如何形成

痰湿体质多由各种病因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痰湿内蕴,留滞脏腑,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

1.寒湿侵袭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肺。

2.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缺乏运动,长期喜卧久坐少动,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布散水谷精微,致使湿浊内生,蕴酿成痰,痰湿聚集体内。

3.年老久病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减退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致痰湿内生。

痰湿体质主要与肺、脾、肾有关,其中又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

痰湿体质的判断

体形肥胖是痰湿体质的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晴浮肿,容易困倦。大便常常是黏腻,舌若厚腻。

有以下不良习惯易形成痰湿体质:

爱吃冷食:长期吃冷饮伤脾胃,主要伤脾阳,脾的功能弱了,津液运行出现障碍形成痰湿。

爱久坐:动则升阳,人正常的气血运行需要动起来,久坐会伤脾阳,造成痰湿。

酒:酒在医学中属于厚味,肥甘厚味最伤阳,长期酗酒的人会造成脾阳虚弱,津液失常,出现痰湿。

总吃肥肉:总吃肥肉伤阳,久而久之出现痰湿体质。

可根据近一年体验与自我感觉,回答问题:

1.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

2.感觉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吗?

3.您的腹部肥满松软吗?

4.您的额头部位有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

5.您上眼睑比别人肿,即上眼睑轻微隆起吗?

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

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总感觉咽喉部有痰堵着吗?

8.您舌苔厚腻或者有自感舌苔厚厚的吗?

如果上述问题您的多数答案为“是”,那可初判为痰湿体质。实际上,很多人是兼杂体质。痰湿体质无寒热之分,但痰分寒痰、热痰,湿分寒湿、湿热。痰湿蕴久化热,可以合并湿热表现,或转化成湿热体质或兼有湿热体质。

痰湿可导致的疾病

痰湿与肺脾肾密切相关,故易患与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的疾病。如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不孕不育、哮喘、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痰湿体质的干预

有偏颇体质的人都要进行干预。可以通过情志、饮食、起居、运动这养生的四大基石出发,尽量去调动自我调节能力,必要时适当地使用药物帮助。

环境起居:不宜居住在潮湿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作息规律,保障足够睡眠。

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

运动锻炼: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

情志调理: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倾诉、运动、听音乐进行情绪疏导。

药物调理:若因肺失宣降,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脾不健运,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肾虚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痰湿体质的养生

食疗上首先要戒除肥甘厚味,戒酒,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适当吃些蔬菜,水果。宜食温补脾胃、化痰化湿、健脾利湿、化瘀祛痰的食物,很多食物有着助湿的作用,这些食物是不适宜痰湿体质的人群食用,大部分水果都属性寒凉生冷,像西瓜、橘子、枇杷等,如果吃这些水果不仅不能减肥,还会加重体内痰湿,变得越来越胖。此外要尽量少吃重口味的食物。经过油炸的食物、脂肪含量丰富的食物、很多甜食以及带有酸味特别强烈的食物是促使痰湿滋生的肥料。

【医生名片】

张国雄

副主任中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体检科、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主任

从事急诊内科工作18年,主攻呼吸和消化内科,现负责健康体检和调养咨询门诊工作。广东省基本公卫核心专家库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师从全国名老中医俞云教授


张国雄西区三楼内门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