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JCEM:1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妊娠期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尽管1型糖尿病(T1D)患者妊娠期间的代谢平衡得到优化,但母胎并发症仍高于一般人群。

近日,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HbA1c水平与这些并发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1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妊娠期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里尔医院678名T1D受试者开展了回顾性研究(1997-2019)。研究人员评估了HbA1c水平变化与并发症之间的关联。复合标准(CC)被定义为具有以下并发症中的至少一种:早产、先兆子痫、大于胎龄(LGA)、小于胎龄(SGA)或剖宫产。

在678名新生儿中,孕前HbA1c中位数为7.2%(55mmol/mol),361名LGA(56%),29名SGA(4.5%)和504名无早产婴儿(76.1%)。CC发生率为81.8%。妊娠早期较高的HbA1c与CC相关(每增加0.1%的比值比(OR)未1.04[95%置信区间(CI)为1.02至1.06];p<0.001)。妊娠晚期较高的HbA1c与CC相关(每增加0.1%的OR为1.07[95%CI为1.03至1.10];p<0.001)。孕早期HbA1c>6.5%(48mmol/mol)和孕晚期HbA1c<6%组与CC(OR为2.81[95%CI为1.01至7.86])和LGA(OR为2.20[95%CI为1.01至4.78])发生率增加相关。

由此可见,HbA1c水平升高与母胎并发症有关。尽管在妊娠3个月期间优化了代谢平衡,但对于早期血糖紊乱的患者,LGA的风险仍然存在。

原始出处:

Madleen Lemaitre.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bA1c levels on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during pregnancy in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JCEM.2021.https://doi.org/10.1210/clinem/dgab769

2021-11-02 06:40:29浏览20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是什么
1型糖尿病一般是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不同、好发人群不同、临床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等。 1、发病原因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体内血糖水平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2、好发人群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而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 3、临床症状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体重肥胖等症状。 4、治疗方式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预后不同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预后较差。而2型糖尿病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预后较差。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避免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邹燕敦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病因可能包括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胰岛素缺乏和环境因素。由于两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也有所区别。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1.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的组织、器官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无法正常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从而引发高血糖。建议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天主食中粗粮可占三分之一左右,多吃蔬菜,如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 2.遗传 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一种特征,可能导致某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如果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糖尿病,则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如每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3.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可能诱发胰岛炎,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这会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可用于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通常整粒用温水送服,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并遵循医嘱使用。 4.胰岛素缺乏 胰岛素缺乏可能是由于胰腺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使得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治疗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例如使用短效或长效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 5.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加速其衰竭,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建议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天瘦肉不超过100克,鱼类100-150克。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