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加速衰老+慢病高风险,肥胖的危害比想象中更大!

  研究表明,40岁以后,肥胖使男性预期寿命缩短5.8岁,女性预期寿命缩短7.1岁,而预期寿命的缩短可能是因为肥胖在多个层面上加速了衰老的进程,并且肥胖还会使得人们提前或更容易患上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也就是说,肥胖带来的绝不仅是简单的形象问题,其对于健康的危害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大。在此呼吁肥胖人群请务必重视体重管理。

  肥胖缩短预期寿命,加速衰老

  通常我们会根据BMI[体重(kg)/身高(m^2)]来定义肥胖,但由于BMI并未将身体组分考虑在内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体脂率低、经常运动的人虽然BMI相对较高,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的肥胖,并不属于我们今天谈论的范围。有研究表明,对于BMI≥30kg/m^2的人群来说,无论男性或女性,均有良好的证据证明肥胖会显著降低预期寿命,40岁以后,肥胖使男性预期寿命缩短5.8岁,女性预期寿命缩短7.1岁。

  衰老是人类生命周期的必经过程,特征是生理完整性的逐渐丧失,进而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和脆弱性增加,最终导致死亡。在人和动物中存在着一些衰老相关表型,如氧化还原失衡、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增加,细胞衰老、自噬不足和炎症增加。

  加速衰老通常指的是特征性的衰老表型和生物学特征的出现比正常年龄更早,而这些改变会促进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展。而肥胖会通过缩短端粒长度加速衰老进程,损害免疫系统,并且通过与衰老类似途径的加速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

  肥胖加速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和发展

  众所周知,年龄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实际上,肥胖也会加速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和发展。如图1所示,正常体重(蓝线)人群在年老时的某个疾病临界点会罹患慢性疾病,但超重(紫色线)或肥胖(棕色线)人群达到疾病的临界点的年龄可能更早,严重程度也可能更大。除外肥胖会促进慢性疾病的早发外,还会缩短健康寿命以及总寿命。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久坐、吸烟(红色线),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1.2型糖尿病

  糖尿病新发比例在老年群体中部分占有部分。在美国6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近三分之一患有2型糖尿病(T2DM),其中90%的T2DM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而肥胖的存在也会加速T2DM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很少有儿童罹患T2DM的报道,但随着近30年来儿童肥胖率的上升,儿童T2DM的患病率也随之攀升。据估计,肥胖儿童T2DM的发病率是BMI正常者的4倍,并且BMI水平也会影响一个人罹患T2DM的终生风险:

  ➤18岁时,若BMI为18.5kg/m^2,一生中罹患T2DM的风险为7.6%;

  ➤18岁时,若BMI>35kg/m^2,一生中罹患T2DM风险将达到70.3%。

  有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肥胖与成年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而成年肥胖的进一步发展会令T2DM的发病风险增加5倍,儿童期持续性肥胖则使T2DM的发病风险增加12倍,儿童期超重但成年后变瘦的人也可能有更高的机会获得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受损,面临更高的T2DM的风险。

  2.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病理状态,也是人类正常衰老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但是实际上,肥胖在生命早期已经加速了这一过程,使得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与正常体重者相比,即使是代谢健康的肥胖者也有更高的机会患冠心病(HR=1.49)和心力衰竭(HR=1.96),腹部肥胖更可能是促进心血管疾病早期发病的一个强有力的催化剂。

  对9项队列研究(n=82000)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腰臀比和腰围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15%。而超过腰围和腰臀比75百分位的儿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数值(包括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一般儿童。

  3.阿尔兹海默病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认知能力下降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逐渐丧失。众所周知,年龄是导致AD发生的最重要因素,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85岁以上的老年人AD的患病率分别约为11%和32%,但也有研究表明肥胖加速了AD的发生。

  对19个队列研究(58万名参与者)进行的系统回顾研究表明,中年肥胖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包括AD和血管性痴呆),BMI≥30kg/m^2的35-65岁人群患痴呆的风险高出常人23%-47%。一项随访时间达14年的纵向研究表明,中年肥胖与β-淀粉样蛋白负荷、脑萎缩和神经变性有关,加速了AD的临床进程。研究还表明,中年时期BMI每升高1个单位,可使AD发病提前6.7个月,相反,中年时期健康的BMI水平,可以延缓AD的发病。

  4.肌肉减少症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肌肉相关疾病,其特征是肌肉质量和力量的逐渐下降,增加了跌倒、骨折、残疾和死亡等不良后果的风险。虽然肌肉减少症常被认为是一种衰老性疾病,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但其也可以在生命早期发生。肥胖导致的骨骼肌结构和代谢的有害改变可能会令肌肉质量和功能下降。

  通常人们认为,因为长期超负荷刺激肌肉,肥胖患者能够产生比常人更大的肌肉力量。但实际情况是,肥胖患者体重标准化后的肌肉力量比正常人群要弱,而这可能与肌肉形态的改变有关。与衰老相似,肥胖也会引发脂肪向肌肉的浸润,这可能是导致肌肉减少症早发的原因。除了肌肉力量外,肌肉耐力也与BMI呈负相关,这也是肌肉减少症的一个特点。

  综合来看,肥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活动困难、更容易跌倒和骨折,是肌肉减少症和衰老的共同特征,并且肌肉减少症很可能会因肥胖而进一步加重。

  5.癌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的大量分裂会导致有害突变的积累增加,最终演变成癌症等疾病。有研究显示,与40-44岁的人群相比,70岁以上人群罹患癌症的几率大约高出8倍。英国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UK)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了同样的趋势——一半癌症患者的年龄在70岁以上。有学者认为,内在危险因素(如年龄)对癌症发展的贡献率仅占比10%-30%,而外在危险因素(如肥胖)则对癌症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35%的癌症可归因于饮食因素和肥胖。过度肥胖会使癌症的相对风险增加1.1至7.1倍,涉及到的癌症类型包括(按相对风险增加的顺序)甲状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胆囊癌、结肠和直肠癌、胰腺癌、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肾癌、肝癌、贲门癌、食道癌和子宫体癌。相反,每减少10%的体重,所有癌症的风险就会降低10%,而女性减肥带来的获益优于男性。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女性在18岁之后体重减轻5kg以上,能够降低绝经后乳腺癌风险。

  总而言之,尽管在传统认知中,癌症的发生与衰老有关,但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肥胖也与癌症的高风险有关,减掉过多的脂肪会降低癌症风险。

  本文小结

  肥胖可能会加速衰老进程,缩短预期寿命,并且使人们容易患上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年龄相关慢性疾病,鉴于我国肥胖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并且腹型肥胖比例较高,呼吁肥胖人群务必关注自身体重的管理。

2020-03-24 00:42:46浏览1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胃糜烂怎么保养
胃糜烂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口服药物等方法进行保养。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整 患者应遵循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的原则,减少回锅肉、红烧肉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因为高脂肪食物会促进胆酸分泌,而胆酸能促进胃黏膜炎症反应,不利于胃糜烂愈合;此外,辛辣食物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胃黏膜损伤。 2.戒烟限酒 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会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因此需要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中的乙醇都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够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 3.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晚上11点前开始准备就寝,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机能恢复。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进程。 4.适当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游泳等可以帮助改善胃肠功能,建议每日锻炼30分钟,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5.口服药物 针对胃糜烂的治疗可能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需按医嘱服用,注意不可咀嚼或压碎,以免造成药物失效,建议在早餐前0.5-1h服用。这些药物旨在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炎症和不适感,加速糜烂面愈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无脾的人吃什么保养
无脾的人一般指没有脾脏的人。没有脾脏的人可吃蛋白质含量高、铁含量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进行保养。脾脏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有很重要的滤血功能,此外其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消除人体衰老细胞。脾脏还可以储存血液,如果人体没有脾脏,上述功能就会消失,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1、蛋白质含量高、铁含量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含量高但脂肪含量少的食物,满足蛋白质的供应,经常吃鸡蛋、牛奶等。铁含量丰富的食物:还需供应比平时多的含铁食物,以满足造血需要,防止贫血,如动物肝脏,血,瘦肉,绿色蔬菜。维生素含量多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如苹果、菠菜、橘子等。需格外注意,患者饮食需清淡,忌重油重辣重口味。2、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没有脾脏的人,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等疾病,可服用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如利可君片、鲨肝醇片、氨肽素片等药物。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过度。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性和油腻性的食物,要吃一些无刺激性、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在进餐的时候患者要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这样才会使食物能够达到更好吸收和消化。服用药物时应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用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