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运动保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运动保健

糖尿病患者该胖还是该瘦

举报/反馈
2009-01-12 08:43:0039健康网社区

  糖尿病患者,该胖还是瘦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少),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

  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缺乏,人体就不容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继续下降,且较为明显。

  1型糖尿病患者终身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2型糖尿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也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体质指数BMI大于28)或超重(BMI大于25)。2型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及恶化与脂肪代谢密切关联,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不少糖尿病患者的BMI都在25、26左右。所以,即使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而在2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岛素抵抗似乎没有那么明显。但这类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长,体内胰岛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体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变瘦,就是转成1型了,这是不对的。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自身免疫和遗传,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遗传背景下由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所以,二者并不会互相转化。

  外瘦内胖,更要警惕糖尿病

  上文中提到,中国及所有亚裔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并不高,但为何糖尿病的发病率却一路走高呢?这涉及到一个问题——腹内脂肪。有些人看起来不胖,但其内脏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容积却很高,表现为“外瘦内胖”。这类人的一个特点就腰围较大或腰/臀比较大,因此也被称为“腹型肥胖”或“向心型肥胖”。他们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如果不采取限制饮食或运动等措施减少内脏脂肪堆积,则可能使胰岛细胞受到损伤,从而促发糖尿病。

  减肥就是治疗

  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把体重减下来,胰岛素抵抗也会有所减轻。

  所以说,减肥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控制饮食是最关键的,胖病人应根据目标体重来确定每天的热量摄入值。“如果现时体重为70公斤,而标准的目标体重为60公斤,则应按照60公斤的营养需求来吃饭。”郭晓蕙说。正确的糖尿病饮食原则是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搭配,以满足身体需要。其中,碳水化合物约占55%—60%,脂肪约占25%—30%,蛋白质约占15%—20%。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患者每日的热量摄入为1200千卡—1600千卡,成年女性患者每日热量摄入为1000千卡—1200千卡。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快餐等,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都对减轻体重有帮助。

  除此之外,给自己制订一个运动计划也非常重要。郭晓蕙教授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多参加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因为这类运动能起到消耗能量,增加能量‘支出’的作用。”相比较来说,哑铃、俯卧撑等无氧运动,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

  药物影响体重

  糖尿病病情会影响患者的体重,各类药物由于药理作用不同,在治疗中也会对体重产生不同影响。

  二甲双胍能减体重

  二甲双胍能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糖代谢、降低体重,但不影响血清胰岛素水平,单独应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因此,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属于首选药物。此药服用后,体重下降属正常反应,因此患者不必担心。

  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药物增重

  胰岛素不仅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为细胞供应能量或以糖原形式储存能量,还能促进脂肪储存、防止脂肪分解。因此,体重增加是胰岛素治疗中的一个潜在问题。使用胰岛素治疗后,患者的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葡萄糖不会从尿中白白丢失,加之患者食欲旺盛,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因此,在用胰岛素的同时,需限制一天总的热量摄入,并适当增加运动。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同属于胰岛素促泌剂。这两类药物的基本作用原理是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其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的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细胞。而格列酮类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可保护胰岛细胞,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这两类药物或增加胰岛素分泌,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结果都能使身体储存能量的机能增强,让体重增加。

  糖苷酶抑制剂,不影响体重

  还有一类药叫α—糖苷酶抑制剂,其主要原理是抑制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只有在饮食中有足量的碳水化合物(≥40%)时它们才有效。这类药物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磺脲类、双胍类药物联合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不会导致体重变化,因此不“挑剔”患者的胖瘦。

  2型糖尿病用药,胖瘦有别

  胖人首选双胍类 瘦人先用促泌剂

  1型糖尿病患者,无论胖瘦都用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型的“胖”、“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胖病人的治疗,首当其冲应是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其中,控制饮食比运动更重要一些。

  血糖并不是很高的胖病人,用药首选二甲双胍。这类患者往往胰岛素水平并不是特别低,但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物尽其用”。二甲双胍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同时使体重减轻,其中主要可使内脏脂肪减少。“除了能增加糖代谢外,二甲双胍还有控制食欲和促进肠胃蠕动的作用,对大部分肥胖患者都有不错的减重效果。”郭晓蕙表示,服用二甲双胍,加上控制热量摄入(饮食)增加热量支出(运动),就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如患者肥胖且血糖值较高,则应考虑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口服药物。

  对于偏瘦的病人来说,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则首选磺脲类或格列奈类药物。这两类药物都属于胰岛素促泌剂,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缓解患者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快,能降低正常血糖,但可能引发低血糖。格列奈类降糖药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其调节餐后血糖的效果更好,因此也被称为“餐后血糖调节剂”。这类药物有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不会引起两餐之间低血糖,便于患者就餐时服用。“磺脲类药物可使体重增加,因此适用于体重正常或偏低的患者,格列奈类药物也有增加体重的作用,但效果不如磺脲类药物明显。”郭晓蕙介绍,此外,瘦病人还可以考虑使用格列酮类药物,也能促进体重增加。

  不论胖瘦,如果血糖值较高,在联合使用两种或三种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仍不满意的时候,就可考虑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


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实习编辑:吴晓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