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运动能瘦,但大家还是宁愿做一个安静的胖子


  1

  知道多动能瘦,但人们就是不运动!

  你想要变瘦吗?想!那赶紧动起来?不动!

  许多人老觉得自己胖,但又不愿意运动,结果在一个安静的胖子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不是你的错觉!最近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了人们的确在变胖这件事上“口嫌体直”,一边说不想胖,一边越来越胖。然而,即使总觉得自己胖,人们也不会去运动。可惜,研究还显示只有那些运动的人才能瘦下来!

  来自JAMA Netw Open的研究纳入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1999-2016年的数据,共涉及9项调查中的4.8万名参与者,其中50.5%为女性,41.2%年龄在40-64岁之间。结果显示,在1999-2016年期间,美国尝试减肥的人也越来越多,从34.3%增加到了42.2%。人们通常会采用减少饮食摄入、运动、多喝水的方法来减肥;人们吃水果、蔬菜和沙拉的频率有所增加,也会努力避免糖果和甜食,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然而,事与愿违,美国人的BMI不但没有随着种种尝试而降低,反而还逐年上升,可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不过,发表于Obesity的研究还是给大家指了条明路——想要瘦,还是要多多运动!研究指出,目前的运动指南建议人们结合有氧运动和肌肉锻炼来预防肥胖。而研究纳入了2011-2017年期间四次公共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超过167万人的运动以及BMI信息后却发现,符合每周有氧锻炼时间超过150分钟和美周2次或以上肌肉锻炼人群的肥胖风险较低。如果能坚持运动,那么1级或以上肥胖(APR 0.54, 95%CI 0.53-0.54)、2级或以上肥胖(0.32, 0.31-0.33)以及3级或以上肥胖(0.21, 0.20-0.21)均会显著降低。天道酬勤,肥肉最胖你动起来!

  虽然人人都想瘦,但真正瘦下来的还是那些积极运动的人,其他人都越来越胖。减肥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瘦下来那么简单,需要持之以恒地足量运动、控制饮食,经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带来体重秤指针的改变。

  2

  这三个动作疼,你可能椎体骨折了!

  骨质疏松在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病,遇到腰背痛的老年人要不要做个磁共振来排除一下骨折?做了怕过度检查,不做又怕漏诊,真是叫人难以抉择。最近来自中国重庆大坪医院的研究开发了一套包含三个动作的背痛诱发测试(BPIT),通过体格检查的手段预测患者椎体骨折的可能性,为后续的检查指路。

  这项研究开发的BPIT检查包括仰卧、翻身和起身三个动作,如果患者在做其中任何一个动作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意味着患者具有椎骨骨折的可能性,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在出现疼痛的患者中,研究人员还要求患者使用自我报告的数字评分量表(NRS)量化自己的疼痛严重程度。研究前瞻性地纳入了510名具有骨质疏松风险和背痛的患者,分析了这一测试阳性与磁共振检测出来的椎骨骨折的关系。

  结果发现,这一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1%、67.9%和89.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和97.4%。如果患者在做这三个动作的时候出现疼痛,那么就有86.6%的概率做个磁共振会发现椎体骨折存在;而如果做完这三个动作,患者像个没事儿人一样,那么有97.4%的可能性患者真的没事儿。仰卧、翻身和起身三个动作的疼痛严重程度如果超过3分、0分或2分,相应对于椎体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也很好,工作特征曲线下的相应面积(AUC)分别可达0.898、0.884和0.910。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简单易行的检查可以用于具有骨质疏松风险的背痛患者的分层处理。阴性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磁共振检查,节省时间和医疗花费;而阳性者则应该接受磁共振检查,以确认椎体骨折的存在,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和处理。

  3

  中国人糖尿病,基因突变值得注意!

  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单基因糖尿病患者,但这些患者常常被误诊为1型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欧洲人群中大约有1%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实际上患有单基因糖尿病,而在亚洲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更少,因此人们认为其中被误诊的比例可能更高。最近的研究就发现,在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中被误诊的单基因糖尿病患者比例可能是欧洲人群的6倍!

  研究分析了82名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汉族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寻找单基因糖尿病的相关基因。这些患者虽然在临床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但三种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研究人员通过5种方法对患者的致病突变进行了验证确认,以确保结果真实可靠。

  结果发现,在82名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18名具有经过5种方法反复验证确认的突变,所有的突变均具有致病性。在这些突变种最为常见的是与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3型(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3)相关的HNF1A突变,占比6/18例。另一种与Wolfram综合征相关的WFS1突变同样多件。研究人员分析指出,由于中国人糖尿病自身抗体的阴性率为27.4%,而突变率为22%,因此估计大约6%临床上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实际上是单基因糖尿病患者。

  研究人员认为,对于糖尿病自身抗体为阴性的所谓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接受基因测序见,以排除单基因糖尿病的可能性。其中许多患者可能仅需要磺酰脲类或GLP-1激动剂治疗,而无需注射胰岛素;具有GCK突变的患者可能只需要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即可。研究同时指出,带有WFS1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国并不罕见,应该给予这些患者更好、更合适的治疗。

2019-11-21 00:54:39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甲亢合并妊娠对孕妇及胎儿影响吗
甲亢合并妊娠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打破孕妇体内的内分泌平衡,在孕期这一特殊生理阶段,不仅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还可能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进程,孕妇需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应对。甲亢状态下,孕妇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明显加快。这会导致孕妇出现心悸、多汗、怕热、疲劳等症状,增加心脏负担,易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甲亢性心脏病。同时,代谢紊乱会影响孕妇的营养吸收与利用,造成体重不增反降,影响孕妇身体健康。此外,孕期本身身体负担加重,甲亢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负担,使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子痫前期、早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胎儿甲状腺发育尚不完善,对甲状腺激素的调控能力较弱,母体甲亢可能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引发胎儿甲状腺肿,影响胎儿呼吸和吞咽功能。而且,甲亢会使孕妇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增加,胎盘血液灌注可能受影响,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出生时体重偏低。另外,甲亢还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增加胎儿智力发育异常的风险,对胎儿未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产生潜在不良影响。甲亢合并妊娠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其中,可按照医嘱剂量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孕期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预防子痫前期等并发症。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娠合并甲亢对胎儿影响大吗
妊娠合并甲亢对胎儿的影响,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时,对胎儿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病情严重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胎儿生长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在孕早期主要依赖母体供应,孕中晚期胎儿自身甲状腺虽逐渐发挥作用,但母体甲状腺激素依然有重要影响。当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病情较轻,且在孕期通过规范治疗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胎儿的影响通常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母体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不会过度波动,能够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此时母体有充足且稳定的甲状腺激素供应,可保障胎儿神经系统和骨骼等器官的正常发育,减少因甲状腺激素异常导致的发育异常风险。然而,若甲亢病情严重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会给胎儿带来极大危害。一方面,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胎盘功能,导致胎盘血管痉挛,减少胎儿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输送,进而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出生体重低于同孕龄胎儿。另一方面,甲亢会增加孕妇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情况会进一步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导致胎儿窘迫。此外,甲亢还会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早产的发生几率,严重威胁胎儿的生命安全。对于妊娠合并甲亢的孕妇,建议在确诊后立即到正规医院的妇产科和内分泌科进行联合诊疗。孕期要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以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定期产检,监测甲状腺功能、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黄兆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甲亢眼睛突出能恢复正常吗
对于部分病情较轻且治疗及时的甲亢患者,眼睛突出症状有可能恢复正常;但对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恢复正常相对困难,甚至难以实现。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合理规划治疗。在甲亢早期,若能及时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且眼睛突出程度较轻,是有较大可能恢复正常的。这是因为早期眼睛突出主要是由于眼眶内软组织水肿、眼外肌轻度增生等可逆性改变引起。通过积极治疗甲亢,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或采用放射性碘治疗破坏甲状腺组织,从根源上减少甲状腺激素对眼部组织的刺激。同时,配合眼部局部治疗,如使用人工泪液保持眼部湿润,减轻眼部不适;佩戴墨镜,避免强光刺激。多数患者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的数月内,眼睛突出症状会逐渐改善,直至恢复正常外观。当甲亢病情控制不佳,长期处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或者眼睛突出症状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眼睛突出恢复正常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此时,眼眶内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如眼外肌明显肥大、纤维化,脂肪组织增生,可导致眼球后压力持续升高,眼球突出进一步加重。而且,这些病变会对眼部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结构造成压迫和损伤,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即便后续甲亢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眼眶内组织的不可逆改变,眼睛突出也难以完全恢复正常。一旦发现甲亢眼睛突出,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甲亢,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眼部症状,可使用高枕卧位,促进眼部血液回流,减轻水肿。若眼睛突出严重,可能需采用经鼻内窥镜眶内减压术等,但这些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石见穿中草药功效与作用
石见穿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等功效的中草药,这些功效使得石见穿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此药可以煎汤内服;或绞汁。外用时,也可以适量捣敷。1、活血化瘀:石见穿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消散,对于跌打损伤、痛经、闭经等由瘀血阻滞引起的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通过活血化瘀,石见穿能够加速炎症消退,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组织修复。2、清热利湿:石见穿还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改善湿热病症的症状,如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等,其通过清热利湿,石见穿有助于恢复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3、散结消肿:石见散结消肿的功效能够促进局部炎症消散,加速组织修复,对于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散结消肿,石见穿能够减轻肿块和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石见穿的应用,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虽然石见穿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用,且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同时,石见穿作为中草药,其药效可能受到其他药物或食物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与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同时使用。此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群,应慎用或禁用石见穿,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在使用石见穿治疗疾病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