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道多动能瘦,但人们就是不运动!
你想要变瘦吗?想!那赶紧动起来?不动!
许多人老觉得自己胖,但又不愿意运动,结果在一个安静的胖子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不是你的错觉!最近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了人们的确在变胖这件事上“口嫌体直”,一边说不想胖,一边越来越胖。然而,即使总觉得自己胖,人们也不会去运动。可惜,研究还显示只有那些运动的人才能瘦下来!
来自JAMA Netw Open的研究纳入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1999-2016年的数据,共涉及9项调查中的4.8万名参与者,其中50.5%为女性,41.2%年龄在40-64岁之间。结果显示,在1999-2016年期间,美国尝试减肥的人也越来越多,从34.3%增加到了42.2%。人们通常会采用减少饮食摄入、运动、多喝水的方法来减肥;人们吃水果、蔬菜和沙拉的频率有所增加,也会努力避免糖果和甜食,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然而,事与愿违,美国人的BMI不但没有随着种种尝试而降低,反而还逐年上升,可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不过,发表于Obesity的研究还是给大家指了条明路——想要瘦,还是要多多运动!研究指出,目前的运动指南建议人们结合有氧运动和肌肉锻炼来预防肥胖。而研究纳入了2011-2017年期间四次公共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超过167万人的运动以及BMI信息后却发现,符合每周有氧锻炼时间超过150分钟和美周2次或以上肌肉锻炼人群的肥胖风险较低。如果能坚持运动,那么1级或以上肥胖(APR 0.54, 95%CI 0.53-0.54)、2级或以上肥胖(0.32, 0.31-0.33)以及3级或以上肥胖(0.21, 0.20-0.21)均会显著降低。天道酬勤,肥肉最胖你动起来!
虽然人人都想瘦,但真正瘦下来的还是那些积极运动的人,其他人都越来越胖。减肥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瘦下来那么简单,需要持之以恒地足量运动、控制饮食,经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带来体重秤指针的改变。
2
这三个动作疼,你可能椎体骨折了!
骨质疏松在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病,遇到腰背痛的老年人要不要做个磁共振来排除一下骨折?做了怕过度检查,不做又怕漏诊,真是叫人难以抉择。最近来自中国重庆大坪医院的研究开发了一套包含三个动作的背痛诱发测试(BPIT),通过体格检查的手段预测患者椎体骨折的可能性,为后续的检查指路。
这项研究开发的BPIT检查包括仰卧、翻身和起身三个动作,如果患者在做其中任何一个动作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意味着患者具有椎骨骨折的可能性,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在出现疼痛的患者中,研究人员还要求患者使用自我报告的数字评分量表(NRS)量化自己的疼痛严重程度。研究前瞻性地纳入了510名具有骨质疏松风险和背痛的患者,分析了这一测试阳性与磁共振检测出来的椎骨骨折的关系。
结果发现,这一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1%、67.9%和89.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和97.4%。如果患者在做这三个动作的时候出现疼痛,那么就有86.6%的概率做个磁共振会发现椎体骨折存在;而如果做完这三个动作,患者像个没事儿人一样,那么有97.4%的可能性患者真的没事儿。仰卧、翻身和起身三个动作的疼痛严重程度如果超过3分、0分或2分,相应对于椎体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也很好,工作特征曲线下的相应面积(AUC)分别可达0.898、0.884和0.910。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简单易行的检查可以用于具有骨质疏松风险的背痛患者的分层处理。阴性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磁共振检查,节省时间和医疗花费;而阳性者则应该接受磁共振检查,以确认椎体骨折的存在,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和处理。
3
中国人糖尿病,基因突变值得注意!
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单基因糖尿病患者,但这些患者常常被误诊为1型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欧洲人群中大约有1%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实际上患有单基因糖尿病,而在亚洲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更少,因此人们认为其中被误诊的比例可能更高。最近的研究就发现,在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中被误诊的单基因糖尿病患者比例可能是欧洲人群的6倍!
研究分析了82名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汉族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寻找单基因糖尿病的相关基因。这些患者虽然在临床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但三种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研究人员通过5种方法对患者的致病突变进行了验证确认,以确保结果真实可靠。
结果发现,在82名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18名具有经过5种方法反复验证确认的突变,所有的突变均具有致病性。在这些突变种最为常见的是与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3型(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3)相关的HNF1A突变,占比6/18例。另一种与Wolfram综合征相关的WFS1突变同样多件。研究人员分析指出,由于中国人糖尿病自身抗体的阴性率为27.4%,而突变率为22%,因此估计大约6%临床上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实际上是单基因糖尿病患者。
研究人员认为,对于糖尿病自身抗体为阴性的所谓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接受基因测序见,以排除单基因糖尿病的可能性。其中许多患者可能仅需要磺酰脲类或GLP-1激动剂治疗,而无需注射胰岛素;具有GCK突变的患者可能只需要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即可。研究同时指出,带有WFS1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国并不罕见,应该给予这些患者更好、更合适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