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国式“话疗”:聊聊天糖尿病患者就能不中风、不心梗?!


  [1]Diabetes Care:每个月和患者聊一次,有效改善糖尿病预后

  Key Point

  生活方式咨询时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手段,最近来自中国的研究在2000-2014年期间纳入了近2万名患者,分析了他们接受生活方式咨询与随访期间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每月接受咨询或更为频繁的患者中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低于并非每月接受咨询的患者(33.0% vs 38.1%, p=0.0005),相关的风险相当于降低了12%(HR 0.88, 95%CI 0.82-0.94; p<0.0001)。

  [2] JAMA Netw Open:电话干预改善糖尿病患者抑郁症

  Key Point

  抑郁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普遍,但并非所有抑郁的糖尿病人都能获得及时的干预。最近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纳入了225名患有糖尿病和抑郁症的患者,其中136名接受了电话远程干预,而89名患者组成的对照组则会接受更好的常规护理和高风险状态通知。

  结果发现,与研究开始时相比,干预组12个月时的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HbA1c水平也有所下降。研究人员指出,尽管这一干预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一服务需要的成本不低,如何持续在基层提供还是一个问题。

  [3]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减肥手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胃肠道及营养性疾病风险上升

  Key Point

  胃旁路术或袖状胃切除术后可能会带来晚期不良反应,最近一项来自法国的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了8966名接受了减肥手术的患者和相应的匹配对照患者,其中55%的患者接受了胃旁路术,45%的患者接受了袖状胃切除术。随访6.8年后的结果显示,接受手术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手术组接受侵入性胃肠道手术或内镜检查的风险高于对照组,胃肠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上升,胃旁路术患者的风险高于袖状胃切除术的患者,除酒精依赖外,手术组与对照组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没有显著差异。

  [4] Thyroid:治好了甲亢,人却会变胖

  Key Point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可能会消瘦,而治疗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患者的体重增加,但这一增加也有可能矫枉过正而导致肥胖。最近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纳入了1373名甲亢的患者,评估了他们在治疗期间的BMI变化。结果发现,在甲亢治疗期间男性平均增重8.0kg,肥胖的风险增加70%;女性平均增重5.5kg,肥胖的风险增加30%。其中,使用了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的体重增加比单独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更为严重。研究认为,应该将体重的过度增加纳入到甲亢患者个性化治疗的讨论之中。

  [5] JCEM:饱和脂肪诱导脂肪肝,多不饱和脂肪不导致脂肪肝

  Key Point

  饱和脂肪(SFA)与多不饱和脂肪(PUFA)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不同。最近来自瑞典的LIPOGAIN-2研究纳入了61名超重/肥胖的参与者,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分别添加了富含SFA或PUFA的松饼。结果显示,两组参与者吃了松饼之后,体重均有所增加,其中SFA组的肝脏内脂肪增加了50%,肝酶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水平也出现了上升,PUFA组则没有发现任何肝脏内脂肪的堆积,同时肝酶和血脂也没出现明显的异常。研究认为,血清神经酰胺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脂肪对于肝脏内脂肪堆积的影响不同。

  [6] JCEM:中国研究发现妊娠早期的TMAO代谢物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有关

  Key Point

  氧化三甲胺(TMAO)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GDM)风险有关,最近来自中国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纳入了22.3万名孕妇的前瞻性队列中,按照年龄匹配了243名患有或没有GDM的孕妇。结果发现,三甲胺(TMA)和GDM的风险线性相关,TMA前体、TMAO与GDM的风险负相关。研究认为,妊娠早期的TMAO代谢产物与GDM的风险相关,其中TMA可能与这一过程具有因果关系。

  [7]  JCEM:甲状腺素正常偏低未来贫血风险增加

  Key Point

  甲状腺素对于造血功能有一定影响,最近的研究发现,即使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偏低的甲状腺素水平同样可能会引起未来贫血风险的升高。研究共纳入了超过1万人,平均随访3.1年。结果发现,FT3、FT4、TSH的水平每升高一个单位,相应的贫血风险就会下降30%、7%或升高19%(HR .070, 95%CI 0.56-0.87, p<0.01; 0.93, 0.88-0.98, p<0.01; 1.19,0.94-1.50,p=0.14)。此外,FT3和FT4水平与每年的血红蛋白变化水平正相关。

  [8] Circulation: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但不降低心血管风险

  Key Point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但其对于心血管疾病(CV)恶性事件的预防效果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研究。

  最近基于SAVOR-TIMI 53研究进行的事后分析探索了二甲双胍使用和全因死亡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结果发现,二甲双胍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下降有关,其中在患有心力衰竭以及中重度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中最为显著,但二甲双胍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以及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无关。

2019-08-20 00:28:45浏览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肝功能正常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也可能是疾病感染早期。建议患者遵医嘱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发展。乙肝大三阳通常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出现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肝功能正常则意味着肝脏的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在检测时处于正常范围,表明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未受明显影响。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能够在病毒复制活跃的情况下,仍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这也可能处于乙肝感染的早期阶段或免疫耐受期,此时免疫系统尚未对病毒产生强烈的应答,或者病毒与免疫系统之间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肝功能得以保持正常。但是尽管肝功能正常,乙肝大三阳且病毒量高的患者仍然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因为肝脏的炎症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且病毒复制活跃增加了肝细胞受损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治疗方面,若乙肝大三阳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正常,但存在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或纤维化进展的风险,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明显症状吗
乙肝大三阳患者症状有差异,部分有症状者,因肝脏功能受损,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隐痛、黄疸等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虽病毒复制活跃,却因肝脏代偿能力强而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患者在有症状的情况下,可能会表现出一系列与肝脏功能受损相关的临床表现。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着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肝脏炎症明显。具体来说,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肝区隐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肝脏肿大,肝包膜被牵拉所致。黄疸也是乙肝大三阳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呈深黄色,这是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下降,胆红素在体内堆积所致。然而,并非所有乙肝大三阳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有一部分患者,虽然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但肝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患者可能没有与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此类患者可能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偶然发现乙肝大三阳,但由于没有症状,往往容易忽视病情,从而延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携带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和复制,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潜在的损害,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肝硬化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所有乙肝大三阳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病毒载量检测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怎么传染
乙肝携带者通常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人的可能。这类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途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或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都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此外,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会传染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不过,一般日常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通常不会传染。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可采取以下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定期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定期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预防措施。非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暴露,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
张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乙肝不能吃什么食物有哪些
乙肝患者应避免食用高油脂食物、高糖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工肉类等。如果乙肝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1、高油脂食物: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以及动物内脏、肥肉等都属于高油脂食物。乙肝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对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过多摄入高油脂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引发脂肪肝,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甚至可能影响乙肝病情的控制。2、高糖食物:糖果、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食物,乙肝患者应谨慎食用。大量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同样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促使肝脏脂肪变性,不利于乙肝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与病情稳定。3、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不适,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乙肝患者本身肝脏功能欠佳,消化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食用这类食物后,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间接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诱发或加重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4、加工肉类:像腊肉、香肠、火腿等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添加大量的盐和防腐剂等添加剂。乙肝患者食用后,过多的盐分摄入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其中的添加剂中含有某些可能对肝脏产生潜在损害的成分,影响肝脏正常功能。乙肝患者日常饮食应保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遵循清淡饮食原则,避免食用上述不利于肝脏健康的食物。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