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测评:自制酵素能否控制血糖大揭秘

  糖友王先生,听厂家宣传购置了一个酵素桶,按照配方自制了果蔬酵素汁,喝了酸酸甜甜的,还有酒的味道,按照要求每天喝500毫升,餐前喝了确实感觉饱了,减少了部分饭量。

  但他一直有一个疑惑,酵素汁甜甜的,到底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

  鲜酿水果酵素的配方就是水果、蔬菜加上白砂糖,比如1个苹果、2个柠檬、2个火龙果,大约750克,加上白砂糖750克,(水果+蔬菜:糖:水=1:1:6,或者糖的比例是0.8)。

  在厂家宣传的配方中,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喝酵素,不过就是把糖的比例由750克下降为500克,或者把鲜酿酵素汁一般在夏天用3天左右时间发酵完成,延长到7天完成。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这2项要求,酵素汁就几乎不含糖了吗? 就适合糖尿病喝了吗?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对发酵过程进行揭秘。

  然后对酵素汁的含糖量进行测定。

  1.自制酵素,为什么口味有酒的醇厚

  酵素汁如果仅有酸甜味,酒味不足,口味就清淡有余,醇厚不足,这是由于无氧发酵不充分。

  首先,酵母在无氧或有氧状态都可以进行发酵,但是过程与产物不同。

  过程不同:酵母属于兼性厌氧生物,意思就是说在有氧、无氧的环境中都可以生存,在有氧的环境下执行有氧呼吸作用,在无氧的环境下执行发酵作用。

  产物不同:在缺乏氧气时,酵母会进行无氧发酵, 当中通过糖酵解作用将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与乙醇并产生能量。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够迅速繁殖, 酵母将葡萄糖经有氧呼吸(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和水。

  所以,有氧发酵跟无氧发酵的核心区别——有无酒精的产生。

  2.自制酵素,为什么要大量加糖

  由于在水果酵素中需要添加白砂糖或者蜂蜜,那么在发酵过程中消耗多少糖就成为关键。

  先看一下糖的作用:在有葡萄糖的环境下,酵母一定是先无氧发酵(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而等到酵母用完葡萄糖,使用其他糖类或氨基酸时,才可能进行有氧发酵(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水果酵素的发酵,一般就是利用水果外皮的天然酵母菌自然发酵,没有接种外来的酵母菌,发酵速度就更慢,所以添加蔗糖变成葡萄糖提供给天然酵母养分,糖就是促进发酵的关键因素了。

  3.加了那么多糖(750克~500克),是否一直会发酵?

  只要加足了糖,是否会一直发酵产生酒精?

  事实上:酵母是通过糖酵解途径先把葡萄糖或果糖转化为丙酮酸,然后以丙酮酸为起点在酵母细胞质中经丙酮酸脱羧酶催化成乙醛+二氧化碳,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最终生成乙醇(酒精)。

  这个过程虽然与添加的糖的多少有关,但也与与酵母的种类有关,比如常见的安琪酵母,当酒精度提高到10度左右的时候,酵母就会受到抑制,不再继续发酵,如果改用酒用酵母,可以提高到17度酒精度左右,到达这个度数后,也就不再发酵了。

  因此,通过发酵不可能无限高的提高酒精度,所以想要得到高纯酒精,需要通过蒸馏法。

  还有,前期通空气的原因是酵母需要繁殖,繁殖需要微量的氧气。第二阶段无氧发酵严格控制不要接触空气,温度不要超过30度。

  如果第二阶段仍然有氧发酵的话,乙醇变成了乙酸,发酵后产生出来的就不叫酒了,那就叫醋了!所以鲜酿酵素汁要装瓶密闭放在冰箱内,15天内喝完。

  4.还剩余多少糖——“一看二尝三实测”

  前面讲了这么多原理,是给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糖友准备的,如果简化一下,直接看下面的内容。

  判断添加的蔗糖是否消耗完毕,使用“一看二尝三测”的方法

  一看:就是在后期隔绝氧气后,控制温度低于30度,等没有气泡上浮就ok了,添加的糖基本消耗完毕,发酵完成。根据温度,一般3~7天左右。

  二尝:由于无氧发酵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氧发酵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气泡减少后,就可以尝一下酵素的口感了,酒精的醇厚味加大,酒味大于甜味后,自然是酒精越来越多,糖被发酵越来越少。

  三实测:鲜酿酵素的配方:白砂糖加到750克,经过3天的发酵,糖被发酵成酒精,还余多少糖?

  实测一:一个最直接的方法,用血糖仪测一下还有剩余的多少糖,见下图:这是火龙果酵素发酵3天,滤出酵渣,测的酵素液中的葡萄糖含量:30.9mmol/L。

  转换一下:1mmol/L=0.001mol/L,1mol葡萄糖180克,所以每升酵素汁中葡萄糖是180×0.001×30.9=5.6克/升,如果单纯按葡萄糖的含量计算,含糖量并不高。

  实测二:在医院生化仪上用葡萄糖己糖激酶技术测试。鲜酿酵素的配方:常吃的水果750克(葡萄含糖量12.0%、猕猴桃14.5%、橙子11.1%、苹果13.5%)

  白砂糖加到750克,经过6天的发酵,糖被发酵成酒精,还余多少糖?结果是47.7mol/L,转换一下180×0.001×47.7=8.6克/升。

  总结:实测的火龙果鲜酿酵素汁含糖量5.6克/升(发酵3天,血糖仪测),6升发酵完成后大约40克糖。

  猕猴桃葡萄鲜酿酵素汁含糖量8.6克/升(发酵6天,医院生化仪测),6升发酵完成后大约50克糖。

  但酒精是有热量的,那么100克糖能被发酵成多少克酒精呢,前文说了,不同的酵母菌,发酵酒精的能力不同,理论值18克糖转化1度酒精。750克转化产生42克酒精,1克酒精产生7千卡的热量共约300千卡。水果中所含的糖,理论上在发酵中利用了。

  重要结论

  自制鲜酿酵素,水果750克加白砂糖750克,3~6天发酵完成,口感酒味带有酸甜。

  每升酵素中酒精的热量大约50~70千卡,按照每天500毫升喝,大约就是35千卡的热量;另外加上500毫升中所含的发酵剩余的3~4克糖,500毫升大约50千卡热量。

  餐前喝增加了饱腹感,减少并代替了部分正餐,同时要大量喝水,理论上是可行的。

  而实践中,如果要达到每天减少正餐中的热量500千卡,相当于每天减少1.5个2两馒头,(一周7天减掉3500千卡热量,每月减重2~3斤)、长期坚持这种低热量饮食3个月(减重10斤左右),自己或家人要不断制作酵素,酵素要在15天内喝完, 或者饮食只减少250千卡,每天规律运动增加耗能250千卡(相当于每天快步走50分钟),这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糖友能按这个坚定的信念去控制糖尿病,岂止一个小小的酵素,其他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综合干预做到更不难了。

  备注:用血糖仪、生化仪测试酵素液的含糖量,是依据过滤出的澄清液体,不含可见的固形物;没有检测总糖含量,葡萄糖、果糖等等具体含量;如果需要,可自行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一步检测。

2018-09-27 01:01:01浏览1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胃糜烂怎么保养
胃糜烂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口服药物等方法进行保养。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调整 患者应遵循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的原则,减少回锅肉、红烧肉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因为高脂肪食物会促进胆酸分泌,而胆酸能促进胃黏膜炎症反应,不利于胃糜烂愈合;此外,辛辣食物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胃黏膜损伤。 2.戒烟限酒 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会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因此需要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中的乙醇都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够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 3.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晚上11点前开始准备就寝,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机能恢复。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进程。 4.适当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游泳等可以帮助改善胃肠功能,建议每日锻炼30分钟,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5.口服药物 针对胃糜烂的治疗可能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需按医嘱服用,注意不可咀嚼或压碎,以免造成药物失效,建议在早餐前0.5-1h服用。这些药物旨在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炎症和不适感,加速糜烂面愈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无脾的人吃什么保养
无脾的人一般指没有脾脏的人。没有脾脏的人可吃蛋白质含量高、铁含量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进行保养。脾脏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有很重要的滤血功能,此外其含有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消除人体衰老细胞。脾脏还可以储存血液,如果人体没有脾脏,上述功能就会消失,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1、蛋白质含量高、铁含量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含量高但脂肪含量少的食物,满足蛋白质的供应,经常吃鸡蛋、牛奶等。铁含量丰富的食物:还需供应比平时多的含铁食物,以满足造血需要,防止贫血,如动物肝脏,血,瘦肉,绿色蔬菜。维生素含量多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如苹果、菠菜、橘子等。需格外注意,患者饮食需清淡,忌重油重辣重口味。2、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没有脾脏的人,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等疾病,可服用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如利可君片、鲨肝醇片、氨肽素片等药物。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过度。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性和油腻性的食物,要吃一些无刺激性、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在进餐的时候患者要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这样才会使食物能够达到更好吸收和消化。服用药物时应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用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