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患者哪些检查不可少

  糖尿病患者非常关心平时都需要定期作哪些检查,以随时了解病情,合理安排治疗。河南省中医院陈兰云教授针对这个问题作了详细的解释:
  
  1.血糖(半月一查):反映瞬间血糖值,是最理想的监测手段。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查餐后血糖应按正常治疗饮食情况下,每天查4-7次,时间分别是三餐前30分钟、三餐后2小时、睡前等,要根据病情决定。正常值:空腹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5.0~7.8mmol/L。其意义为:可了解血糖控制的一般情况。空腹血糖高,意味着基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差,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能力强。餐后血糖高,往往提示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
  
  提醒您:空腹血糖正常,并不等于餐后血糖正常。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一些保存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患者,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一旦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足,即表现出餐后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每次就诊时,都要检查血糖,可同时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也可间隔检查。若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监测次数,有条件者可自备血糖仪,在家自测血糖。原则上,血糖稳定者,监测血糖次数可减少,血糖不稳定者、伴发一些特殊情况如发烧、腹泻等,或初期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应增加监测血糖的次数。高血压患者宜天天查,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每早晚两次,稳定期一周测2—3次。
  
  2.尿常规(1----2周一查):正常值:少量红、白细胞、无酮体、也无尿糖或进餐后的微量尿糖。意义:帮助了解有否尿路感染,有否糖尿病酮症。尿常规检查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一部分女性患者可出现无症状的尿路感染。

  提醒您:如果尿蛋白及尿常规检查有问题,应进一步检查血肌酐和尿素氮以及肾脏B超。若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说明肾脏排除血液中的废物或有毒物质的能力下降了。
  
  3.体重(半月一查):正常值:体重(Kg)=身高-100*0.9。意义: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一半以上属于超重或肥胖,了解自己的体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食和运动的治疗方案。
  
  提醒您:早、晚、餐前和餐后的体重会有些差别,因此应在相对固定的状态下测定,如在晨起空腹且排便后测定比较准确。
  
  4.血压(一月一查):正常值:<130/80mmHg。意义:高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高血压可促进和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等。

  提醒您: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建议购买血压计,学会在家自测血压,坚持每周测一次,可测定不同时间段的血压,以摸清血压波动规律。血压高且不稳定的患者可予以动态血压监测。
  
  5.血脂系列(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月一查)。意义:临床证实,糖尿病患者中一半以上合并血脂异常。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并高低密度蛋白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高,且加重胰岛素抵抗,因此,纠正血脂紊乱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提醒您: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在治疗期间应1----3月复查一次。若血脂降为正常后,可三个月至半年查一次。如果血脂正常,一般每年监测一两次即可。若不正常,则有必要增加监测次数,一年检查3~4次,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来选择或调整用药。
  
  6.尿白蛋白(3个月一查):意义: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说明肾脏已经受损。对于肾脏受损的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血压的控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提醒您:如果体检正常时,3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如曾有过间歇性微量白蛋白,经治疗后消失,可半年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如果是第一次检查,既往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现尿蛋白,应予以复查。也就是说,不要因为一次尿检查的结果就下蛋白尿的诊断。发热患者、尿路感染患者以及剧烈运动的健康者等也可出现少量的尿白蛋白。一般认为,3~6个月内有两次尿蛋白异常,且排除其它原因后,才能诊断糖尿病肾病
  
  7.心电图(1---3个月或半年一查)。意义: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率的第一位因素。许多患者可以有心血管并发症而无症状。也就是说,一些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心血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定期检查心电图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般1---3个月查一次为宜,若病情稳定,宜半年一查。
  
  提醒您:以往有过心肌梗死;最近频发心前区不适、闷胀疼痛;发现自己心律不齐,有时会停跳者,都需随时检查心电图,有的患者甚至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加做心脏彩超。
  
  8.足(经常):正常情况:无畸形、无皮肤破溃、无感染。意义:糖尿病患者中一半以上有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导致双足的感觉减退,或者麻木、疼痛等,还可引起足部肌肉萎缩,造成足部的压力改变,甚至会在压力高的区域出现局部缺血溃烂。糖尿病患者每天洗完脚后要养成检查足部的习惯,主要看看足背动脉的搏动、足有否畸形、皮肤有否破溃或老茧等。
  
  提醒您:有足部畸形、胼胝(俗称老茧)、水疱、溃疡等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切忌不可自行其是,最好找专科医生来治疗。鞋袜要宽松柔软保暖,千万不要让脚受伤,因为相当多的足部溃疡起源于修脚和穿鞋不合适。

(实习编辑:朱文斌)

2008-07-26 00:50:00浏览4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支气管炎患者老是干咳嗽不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支气管炎患者干咳不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病因治疗等。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干咳症状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镇咳药、祛痰药和抗炎药。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可待因等,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缓解干咳症状,但需注意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可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适用于伴有少量黏痰的干咳。抗炎药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咳嗽症状。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辅助缓解干咳的有效方法。常用方法包括蒸汽吸入和胸部物理治疗。蒸汽吸入可通过温热蒸汽湿润气道,缓解干咳和气道刺激。胸部物理治疗包括拍背和体位引流,可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3、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是预防和缓解干咳的重要措施。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空气干燥。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如烟雾、香水、清洁剂等。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和缓解干咳。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和过冷过热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针对支气管炎患者干咳不止的治疗,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干咳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缓解干咳症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排卵障碍治不好吗
排卵障碍并非绝对无法治愈。对于内分泌失调、高催乳素血症等进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不可逆性因素如卵巢功能衰竭、先天性生殖系统异常或严重盆腔粘连等,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实现妊娠。排卵障碍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需个体化治疗并保持积极心态。排卵障碍的成因多样,部分情况与可逆性因素相关,主要包括内分泌失调、不良生活方式及药物影响等。针对内分泌失调引发的排卵障碍,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来调节。例如,使用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或来曲唑,以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此外,若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或高催乳素血症,通过纠正这些内分泌问题,排卵功能有望恢复。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也能辅助恢复排卵功能。这类由可逆性因素引起的排卵障碍,在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后,通常能够恢复正常排卵。然而,部分排卵障碍是由不可逆性因素引起的,如卵巢功能衰竭、先天性生殖系统异常或严重盆腔粘连等。这类排卵障碍的治疗难度较大,但仍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实现妊娠,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这些技术通过体外促排卵和受精,绕过排卵障碍,为患者提供生育机会。此外,排卵障碍的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疗后恢复自然排卵,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依赖辅助生殖技术。因此,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详细检查,明确排卵障碍的具体原因。在治疗过程中,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压力,以提高治疗效果。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白化病有什么不好
白化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包括视力受损、皮肤感染、心理压力、社交障碍等。1、视力受损:白化病患者眼部的虹膜、视网膜等结构缺乏黑色素,这会导致光线在眼内散射和乱反射,从而影响成像质量,患者常表现出严重的视力低下,如近视、远视、散光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球震颤,进一步加重视力问题,给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视物等带来极大不便。2、皮肤感染:白化病患者的皮肤往往较为干燥、脆弱,这使得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各种皮肤感染,如湿疹、皮炎等,且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3、心理压力:患者的头发、眉毛等毛发通常呈现白色或淡黄色,与常人不同的毛发颜色可能会使患者在外观上显得与众不同,从而可能遭受他人异样的眼光,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4、社交障碍:与众不同的外貌和可能存在的视力问题等,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孤立,难以融入群体,在学校、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面临歧视和排斥,影响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等。对于白化病患者,建议要注意日常的防晒和皮肤护理,出门尽量穿长袖衣物、戴宽边帽子和太阳镜,涂抹高倍数防晒霜,避免阳光直射。其次,定期进行眼部和皮肤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再者,家属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参加白化病患者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互相支持。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底有痣好不好
多数情况下脚底的痣为良性,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痣的形态异常、所处的生理病理状态特殊时,就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需要格外关注。大多数脚底的痣属于良性,其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黑素细胞在向表皮移动时偶然异常,于脚底局部聚集形成。这些良性痣形态规则,边界清晰,颜色均匀,直径多在几毫米以内,且长时间内无明显变化,不会产生疼痛、瘙痒等不适,不影响行走、运动等日常活动,也不会增加其他疾病发病风险,很多人脚底的痣可能一辈子都无需特殊处理。然而,当痣的外观出现异常,如直径超过6毫米,边界模糊不清、形状不对称,颜色呈现杂色,即不是单一的黑色、褐色等,而是混合了多种颜色,这些都可能是痣发生恶变的征兆。此外,脚底长期处于摩擦受压状态,走路、运动时鞋子与脚部的摩擦,脚部自身压力反复刺激痣细胞,也会增加恶变几率。若本身有免疫系统疾病,或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力下降,也会让痣恶变的风险上升。此外,当痣受到外伤,如被尖锐物品划伤,或因其他皮肤疾病导致局部皮肤环境改变,也可能促使良性痣向恶性转变。建议定期观察痣的变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我检查,关注痣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界等。日常选择舒适、宽松的鞋子,减少对痣的摩擦。一旦发现痣有异常变化,如体积突然增大、颜色改变、出现瘙痒疼痛等,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