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 不让检查忽悠了

  当您手握血糖化验报告单,被医生告知患有糖尿病时,您的反应如何?是怀疑?是震惊?是恐惧?是无望?还是茫然失措?这不怪您,因为众所周知,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就很难再彻底摘掉这顶帽子,病人需要终生服药,病情控制不好还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致残、早亡,这些难免不使您感到担忧。面对糖尿病——这挥之不去的终身阴影,眼前和今后应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位糖尿病病友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卸掉包袱,沉着应对

  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糖尿病的无知。尽管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只要您正规地治疗,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患者同样能享有与正常人相近的寿命。刚刚发现患糖尿病时精神上有压力,是常见的,但要尽快从精神压力中解脱出来,调整好心态,沉着应对。要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要对糖尿病不重视、无所谓、听之任之;也不必过于在意,整日忧心忡忡,血糖稍有波动,就紧张得寝食难安。正确的心态应当是既来之,则安之;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如果您以前对糖尿病缺乏认识和了解,要通过学习,掌握糖尿病防治的有关知识,运用“五驾马车”,与医生密切配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所谓五驾马车主要指的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个单一的治疗,而是一个综合治疗。那么综合治疗它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病人教育。

  有些病人,明明知道自己血糖高,但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能吃能喝,于是照样我行我素,胡吃海喝,该用药却不用药;也有的病人因糖尿病不能彻底治愈而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这样做实际上是对自己不负

  责任,其结果只会使病情越来越重,最终为自己的无知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全面检查,正规治疗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可以导致心、脑、肾、眼、神经等多脏器损害。因此,在确诊糖尿病以后,还应进一步全面检查,明确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以及其它代谢紊乱,有无糖尿病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究竟如何?只有把这些问题彻底搞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治疗。这些检查包括:

  ·全天血糖检查:包括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3点血糖,这对了解病人全天血糖的变化规律,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检查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比较大,如喝含糖饮料、吃甜食、失眠、情绪差、感冒发烧等都对血糖有影响,而糖化血红蛋白则不受这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近2~3个月内的总体血糖水平。另外,它还是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胰岛功能检查:目的是了解患者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如果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应首先选用胰岛素增敏剂,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才会取得好的疗效;如果病人胰岛分泌功能严重衰退,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药物)效果往往不佳,而应采用胰岛素治疗。

  ·血脂及血黏度:糖尿病病人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及高黏血症,这些都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直接相关,因此,应当及早检查、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血压:大约一半左右的糖尿病病人同时合并高血压。同样是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比单纯高血压预后要严重得多,因此,对糖尿病病人的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对已出现蛋白尿者,要求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肝肾功能检查:因为药物都必须经肝肾代谢,所有的毒副作用都会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如肾功能异常,磺脲类药物要选择格列喹酮(糖适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要选择苯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等双通道的药物(双通道的药物是指可同时经肝肾排泄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对肾功能影响相对比较小。如果肝功明显异常,应禁用双胍类及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最好换用胰岛素治疗。

  ·眼科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糖尿病病人初诊时就应做眼科检查,以后每年复查,对比观察病情有无发展,绝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时才去查眼底。

  ·神经科检查: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也可采取更简单的办法,用10克单尼龙丝检查病人肢端皮肤的触觉。另外,还应做自主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例如,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体位低血压

  ·心电图、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是否给予抗凝、扩冠等药物治疗。

  ·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了解是否有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以便于早期干预。

  ·胸片: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或肺结核

  ·骨密度检查: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责任编辑:刘振龙)

2008-06-30 05:41:00浏览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需要做什么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一般需要做血糖检查、尿常规检查、子宫检查、乳房检查、B超检查等。 1、血糖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需要及时监测血糖水平。一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但也不排除产后血糖无法恢复正常的情况。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需要定期复查血糖水平,一旦发现血糖异常,需尽早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发展。 2、尿常规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一般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可以明确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可能是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子宫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通常需要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检查。医生会检查子宫的恢复情况及其他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子宫过大、子宫内膜过厚等情况,需及时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母草胶囊、少腹逐瘀胶囊等药物。 4、乳房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需要对产妇进行乳房检查。产妇生产后,乳房充满乳汁,通常会出现乳胀、乳房疼痛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乳腺炎、乳腺增生等疾病,如检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5、B超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一般需要进行B超检查,可以明确子宫的恢复情况,同时还可以检查是否有宫腔残留物。如果子宫恢复不良,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母草颗粒、新生化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宫腔内有残留物,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清宫术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睡眠,减少熬夜。同时,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症状严重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哪项检查适用于糖尿病病人
通常情况下,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项目都可用于诊断糖尿病。1.血糖检测: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成年人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为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的情况。2.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一般在4%-6%之间。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升高的情况,则可辅助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该检查方法是在医生指导下给受试者注射一定剂量的无机蔗糖,并观察其对血糖的影响程度。若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的血糖水平持续上升,则可能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进一步考虑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性。4.胰岛功能检查:通过测定受试者体内的胰岛素释放曲线和峰值时间来评估其胰岛功能。如果发现胰岛素释放延迟或者减少,则可能意味着存在糖尿病的风险。5.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胰腺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检查仅作为参考标准,具体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您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检查糖尿病挂什么科,需要空腹吗
检查糖尿病一般可以挂内分泌科、普内科、急诊科、肾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通常是需要空腹的。 1.内分泌科:如果患者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并且伴有体重下降的情况,则需要到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血糖检测。因为该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方面的疾病,所以患者可以到内分泌科就诊。 2.普内科: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昏迷的现象,则需要及时去医院的普内科进行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相关的检查。此时也可以去普内科就诊。 3.急诊科:如果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而且伴随呼吸困难的症状,则需要及时去急诊科就医治疗。 4.肾病科:由于肾脏具有代谢的作用,在患有糖尿病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糖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糖尿病肾病的情况发生。因此,建议患者还可以前往肾病科进行相关检查。 5.心血管内科: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还需要及时到心血管内科进行相关检查并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消化内科等科室。若确诊为糖尿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药物进行降糖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奶油蛋糕、巧克力等。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人眼睛做什么检查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人眼睛一般需要做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视网膜检查等。糖尿病一般是内分泌失调、遗传、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一般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1、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糖尿病人比较常见的检查,可以通过视力表来检查视力的情况,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视力情况。 2、眼压检查 眼压检查是一种眼科常规检查,主要是用于诊断青光眼,可以了解眼压的变化,对于青光眼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糖尿病人如果出现眼压升高的情况,可能会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眼压检查明确诊断。 3、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检查是眼科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裂隙灯可以检查角膜、结膜、前房、瞳孔等部位的情况,能够判断是否存在眼部的疾病。 4、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主要是通过使用检眼镜来检查视网膜、黄斑等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眼底病变。 5、视网膜检查 视网膜检查是眼科常规检查,主要是用于诊断视网膜病变,可以了解患者视网膜的情况,对于糖尿病人的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建议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进行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出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概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