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2型糖尿病(消渴)属于络病范畴,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一句清代医家张锡纯提出的“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皆起于中焦及于上下”,结合现代医学关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特点,指出该类疾病多为“起于中焦”——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布,多见于糖尿病降低致2型糖尿病阶段,进一步发展“及于上下”脾失健运痰瘀阻络,则多见于糖尿病引起全身腑脏组织并发症阶段。
基于中医“脾”和现代医学“胰腺”在解剖形态学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密切相关性,指出在这一病变过程中脾为病变的始动与核心,因此提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治疗新策略”。指出该病主要由于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利用的紊乱及不平衡状态所致,治疗当审因而治,提出“运脾津”治法,研制津力达颗粒以益脾气、养脾阴为主,并配以清脾热、化脾湿、温脾阳、活血行气诸药,使脾气旺而运化健脾阴足而精自生,津自生,力自达。实验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结构与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等作用。
吴以岭院士作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系统构建了对于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 以中医脉
络学说为指导探讨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相关性及2型糖尿病胰岛微血管病变机制, 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的组织结构基础为胰腺,脾失健运导致水谷精微代谢分布的紊乱及不平衡状态的病理实质为脾络(即胰岛“孙络-微血管”)病变所导致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据此提出“通脾络”治法。在通络代表性药物通心络胶囊保护胰岛微血管病变研究中显示,通心络可有效改善胰岛微循环,保护β细胞超微结构,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氧化、炎症损伤。提出“运脾津+通脾络”治疗消渴新治法,为该病治疗提供有效治法与方药,治法联用在降糖、调脂、保护胰岛“孙络-微血管”结构功能完整性,改善胰岛血流灌注作用方面优于单独使用,显示出“运脾津+通脾络”治法联合应用具有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之功效。 同时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等方面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从而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长征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青岛市海慈医院 中医内分泌糖尿病科
成都西南中医医院 糖尿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糖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