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化血红蛋白多了解多受益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这个名词,许多糖友并不生疏,但真正了解其临床意义者却不多。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90~120天。在这120天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真实地反映检测前90~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影响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并导致血脂和血黏度增高,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变。它还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从而诱发肾病,使眼球晶体被糖化导致白内障,造成末梢循环障碍引起足部病变等。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5%,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会明显增加,如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足部溃疡和截肢等。,糖化血红蛋白每减少1%,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就会减少37%,心肌梗死发生率减少14%,死亡率就会减少21%。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个百分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加15%~18%,死亡率增加20%~30%。

2013-07-26 05:44:40浏览22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化血红蛋白8.7严重吗
糖化血红蛋白8.7mmol/L说明病情比较严重,近期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重要化验,糖化血红蛋白可监测近2到3个月患者平均血糖的水平,弥补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这些只能反映即时血糖的缺点。一般可通过营养医学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控制及缓解病情。 1、营养医学治疗 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管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制定营养计划,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定合理的总能量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恢复并维持理想体重。食物应该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要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限制脂肪的摄入。选择优质的蛋白质,比如鸡肉、鱼肉、豆制品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糙米、玉米、绿豆芽等;增加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比如西红柿等。 2、运动治疗 糖尿病患者做运动调理应该要循序渐进,活动强度、方式、时间的长短都应该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运动时应该注意气候季节的变化,防止受凉感冒。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这是一种可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纠正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锻炼方法。通常采用的有氧运动有步行、骑自行车、登楼、划船、游泳等。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时宜进行运动强度小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3、药物治疗 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口服药和注射制剂两大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促胰岛素分泌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激动剂。由于个体差异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蒋伏松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糖化血红蛋白7.1%怎么办
糖化血红蛋白7.1%是高于正常值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糖化血红蛋白偏高,考虑是近三个月平均血糖增高引起的。对于比较老年的患者,如肝肾功能比较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控制在8%之间即可。对于其他糖尿病患者,无低血糖风险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1%,预示着人体已经处于糖尿病的状态,建议要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需要加用药物进行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 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应做到主食粗粮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如适当食用荞麦、燕麦、小米等粗粮,不偏食、不挑食;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少吃含糖、油脂、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甜菜、肥肉、动物肝脏等。此外患者还需保持作息规律,避免劳累、熬夜。平时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胰岛素的需求量。 2、药物治疗 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口服药和注射制剂两大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磺脲类包括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通过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注意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双胍类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二甲双胍,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同时需加强血糖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可分为常规胰岛素、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降糖需求选择不同的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是通过激动LP-1受体而发挥降糖作用,目前GLP-1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均需皮下注射使用,其常见副作用为恶心、食欲减退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