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神断”如何巧辨顽疾糖尿病?

  (一)尿

  1.糖尿 重症病例治前经常有糖尿,但早期轻症仅见于餐后或有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不少久病者由于肾糖阈升高,虽有高血糖而无糖尿。尿糖可自微量至10g%以上,一般在0.5%~5g%左右,偶可达15g%以上,每日失糖可自微量至数百克。一般而论,在定量食条件下失糖量与病情轻重成正比,与血糖高度亦有关系。决定有无糖尿及尿糖量的因素有三:①血糖浓度,②肾小球滤过率,③肾小管回吸收葡萄糖率。正常人肾糖阈为160~180mg/dl;如菊糖清除率为125ml/min,肾小管能回吸收肾小球滤液中葡萄糖250~300mg/min,故血糖正常时尿中无糖。但不少晚期病者由于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症等病变,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肾小管回吸收糖的功能相对尚好时,则血糖浓度虽高而无糖尿,临床上称为肾糖阈增高。反之如肾小管再吸收糖的功能降至120mg/min以下,则血糖浓度虽在100mg/dl左右仍可有糖尿,临床上称为肾糖阈降低,见于肾性糖尿,为本病重要鉴别诊断之一。

  2.蛋白尿 一般无并发症病者阴性或偶有白蛋白尿,低于29mg/d或20µg/min,白蛋白尿排泄率在30mg~300mg/d,时称微量白蛋白尿,表明患者已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排泄率>300mg/d时,称临床或大量白蛋白尿,常规尿检可出现蛋白尿,此时病变已非早期,随病变发展尿蛋白量较多,可达0.5g %(约相当于4+),每日丢失蛋白质在3g以上(正常人<30mg/d),常引起严重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心力衰竭者亦常有少量蛋白尿,有时于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循环衰竭者或休克失水严重影响肾循环时亦可出现蛋白尿。

  3.酮尿 见于重症或饮食失调伴酮症酸中毒时,也可因感染、高热等进食很少(饥饿性酮症)。

  4.管型尿 往往与大量蛋白尿同时发现,多见于弥漫型肾小球硬化症,大都属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

  5.镜下血尿及其他 偶见於伴高血压、肾小球硬化症、肾小动脉硬化症、肾盂肾炎、肾乳头炎伴坏死或心力衰竭等病例中。有大量白细胞者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往往比非糖尿病者为多见。有肾乳头坏死者有时可排出肾乳头坏死组织,为诊断该病的有力佐证。   

  (二)血 无并发症者血常规大多正常,但有下列生化改变:

  1.血糖 本病Ⅱ型中轻度病例空腹血糖可正常,餐后常超过200mg/dl(11.1mmol/L ),重症及Ⅰ型病例则显著增高,常在200~400mg/dl(11.1~22.0mmol/L)范围内,有时可高达600mg/dl(33.0mmol/L)以上。我院1例达1200mg/dl(66.0mmol/L);但此类病者常伴高渗昏迷及糖尿病酮症而失水严重经治疗后可迅速下降。

  2.血脂 未经妥善控制者或未治患者常伴以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尤以Ⅱ型肥胖病人为多,但有时消瘦的病人亦可发生。血浆可呈乳白色混浊液,其中脂肪成分均增高,特别是甘油三酯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有时有乳白色奶油盖,其最上层为乳糜微粒。大都属高脂蛋白血症第Ⅴ型。甘油三酯可自正常浓度上升4~6倍,游离脂肪酸自正常浓度上升2倍余,总胆固醇、脂、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增高。尤其是有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及肾脏病变的糖尿病者,脂质上升更明显,而单纯性糖尿病者则升高较少。游离脂肪酸上升更提示脂肪分解加速,反映糖尿病控制较差,与血糖升高有密切关系,较甘油三酯升高更敏感。高密度脂蛋白(HDL2Ch)尤其是亚型2降低,Apo.A1、A2亦降低。

  3.血酮、电解质、酸碱度、CO2结合力与非蛋白氮(尿素氮)等变化将在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和肾脏病变等有关节段中叙述。

(实习编辑:乌英)

2011-03-10 09:53: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为什么血糖会高
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出现血糖升高,多考虑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也不排除是运动量过少、药物刺激、应激因素、糖尿病等原因导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饮食不当 可能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吃了太多含糖量的食物或者是含糖量的食物摄入过多,从而导致体内的血糖出现升高的现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控制每日糖分以及热量的摄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如果血糖持续升高,则需要至正规医院进行就医,同时可以遵医嘱口服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运动量过少 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期不运动,或者是每天的运动量过少,从而导致身体内的糖分消耗过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每天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注意休息,症状可逐步缓解。 3、药物刺激 可能是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服用了一些刺激性的药物,或者是服用了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盲目用药,症状通常可逐步缓解。 4、应激因素 如果患者受到严重的外伤、手术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血糖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体育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5、糖尿病 该现象也可能是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利用障碍等因素引起的。由于体内糖代谢紊乱,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荞麦等。 患者可以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多食用高糖、高脂的食物,比如奶油蛋糕、奶茶等,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的危害一般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比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所致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在医院通过补充葡萄糖、补充胰岛素等方式进行治疗,平时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指一系列由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引起的病变,在血糖升高的时候,葡萄糖以及其代谢物可能会进入眼球的晶状体当中,从而导致引起视力变化的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格列美脲片、格列齐特片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注意用眼健康,避免长时间用眼。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形成以及深部组织的破坏。可能会出现足部缺血、感染、坏疽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卡马西平片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可以穿宽松透气的鞋子,保持足部的干燥卫生。 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能会出现感染、肌无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平时要增加饮水量,避免吃高盐类的食物,例如酱油、咸菜等。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人血糖高到20mmol/l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至20mmol/l,可采取生活调理结合药物治疗措施。糖尿病人血糖高至20mmol/l,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随机血糖,都是严重的高血糖,需要立即到就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完善尿常规、 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1、生活调理 血糖高的患者,日常护理十分重要。日常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同时注意适当运动,合理均衡饮食。并注意自我监测血糖,定期去医院复查。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应做到主食粗粮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可适当食用荞麦、燕麦、小米等粗粮,西红柿、胡萝卜、苹果等蔬菜水果。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少吃含糖、油脂、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甜菜、肥肉、动物肝脏等。患者还需保持作息规律,避免劳累、熬夜。劳累、熬夜、休息不好,夜间会大量分泌较多升高血糖的激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另外,平时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增强自身抵抗力,对疾病也有一定帮助。 2、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磺脲类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通过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双胍类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二甲双胍,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同时需加强血糖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可分为常规胰岛素、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根据患者的具体降糖需求选择不同的胰岛素。胰岛素的常见副作用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还可出现局部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因此患者还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发展。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