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有效降血糖 你有全局观吗?

  与糖尿病交手就好比在下一盘棋,每一次进退都需要纵观全局,权衡利弊。生活中,不少接受岛素治疗的“糖友”在决策治疗方案时,也有如棋盘对弈。需要比较斟酌降糖效果、低血糖风险、经济成本、便捷性等各项参考指标。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不足会引起高血糖,而胰岛素过多又会造成低血糖,因此胰岛素就像一个阀门,决定了血糖的高低。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失灵,往往会出现持续高血糖。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将引发病、骨关节病、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发生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当采取食干预和口服药物等措施,却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可考虑选择胰岛素治疗。

  稳定大局,控制基础水平

  众所周知,食物消化成为葡萄糖,吸收后进入血液即为血糖,因此在饭后2小时左右血糖值达到最高,即餐后血糖。而平时没有进食时,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为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提供能量,此时的血糖值就是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反映人体基础的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在此基础上升高。打个比方,空腹血糖是水库的“基础水位”,餐后血糖则是“洪峰水位”。在基础水位已经很高的情况下,下场雨就可能导致洪水泛滥;相反,如果平时将基础水位降低,那么即使较大洪峰来临,也不会出现灾情。

  正常状态下,人体持续分泌少量胰岛素,这种细水长流式的胰岛素就是基础胰岛素,决定了一天里大多数时间的血糖水平除了基础胰岛素,人体还会在进食时集中分泌一些胰岛素“泄洪”,降低餐后血糖。这种现用现做的胰岛素叫做餐时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都有胰岛素缺乏或者不足,不仅空腹血糖会升高,餐后血糖也会随之升高。如果不及时补充基础胰岛素,长期高血糖将损害血管功能,并增加并发症风险。此外,基础胰岛素不足时,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会通过提高工作量来弥补,久而久之因“积劳成疾”进而引发功能减退,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及时补充基础胰岛素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还能保护人体胰岛细胞功能,对于患者的长期健康意义深远。

  覆盖全天,减少血糖波动

  2007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强调: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该能覆盖全天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因此在选择具体的胰岛素方案时要有所讲究。

  首先,基础胰岛素应该是具有长效作用的,最好能够通过每天一次的注射就能把24小时的血糖控制好,避免血糖指数剧烈起伏。这不仅便于患者用药,更有利于持续控制血糖,有效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其次,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该是平稳的,目的在于减少血糖波动。不能出现一用胰岛素血糖就突然快速下降,下次用药之前却又升到较高水平这样起伏不定的局面。研究显示,血糖的显著波动可能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导致心绞痛等疾病。基础胰岛素也应具有安全性,不能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众所周知,反复发生的低血糖会导致脑细胞受损,并可能增加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严重低血糖可造成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

  只有选择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胰岛素,才能确保药物在作用时平稳起效,避免血糖突然降低,比如通过一次注射便拥有24小时长时段维持作用的长效基础胰岛素来完成治疗。据甘精胰岛素来得时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模拟人体天然胰岛素作用特点的胰岛素进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治疗费用。

  可见,选择糖尿病治疗方案不能忽视安全、平稳和长效这几大原则。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时间最好固定在每天同一时间,这将有利于血糖平稳,同时也能强化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除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控制血压和血脂,最大限度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实习编辑:李杏)

2011-02-21 01:51:00浏览3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