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肾病血透还是腹透

  血液透析

  患有尿毒症的病人,其肾脏功能变差或丧失,无法将人体内代谢废物和水分排出体外,必须靠人工的方法来“洗肾”,将毒素、水分排出体外,以减轻尿毒症症状。这就是血液透析。

  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应预先接受“动静脉瘘管术”(利用手术将手臂上的动脉和静脉接合在一起)。患者需要打两支针,一支针是将血液引流出来,经过“人工肾脏器”,另一支针是将透析过的血液流回体内,这样不断循环,大约需要4~5小时,就完成了一次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的主角就是“人工肾脏器”,它是利用人造的半透膜做成封套或微小空心纤维,通常由6000到15000多根的微小空心纤维制成。血液引流出来之后,流经这些微小空心管的内层,由上往下流过,而透析液(透析药水+处理水)流过空心管的外层,由下往上流过,血液和透析液以相反的方向流过,利用“扩散原理”可以清除毒素,而利用静脉压和负压,可将体内多余的水分除去。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一种利用人体天然的半透膜——腹膜,在体内进行血液净化的方法。利用简单的外科手术将一条称为“腹膜透析导管”的软管经由腹壁插入腹腔中,这根导管是提供透析液进出腹腔的通路,一般成人的腹腔可容纳4升左右的透析液。在透析液滞留的过程中,血液中的废物会通过腹膜上的微小血管进入透析液中,这些含有废物的透析液在规律的间隔时间由腹腔中被引流出来,然后再注入另一袋新鲜的透析液,如此周而复始,每天按医嘱更换新的透析液,便可排除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

  透析方式的选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上述两种透析方式的选择和其他肾衰竭患者相似,但鉴于机体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有利弊:

  血液透析比腹膜透析更接近生理状态,又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但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冠心病,血液透析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另外,长期做血液透析的患者需做动静脉瘘,而糖尿病患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造瘘不容易成功。

  腹膜透析可在家进行,既方便又可免除扎针之苦,但腹膜透析会丢失部分蛋白,而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血浆蛋白较低,做腹膜透析容易加重营养不良。另外,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腹膜透析时发生腹膜感染的几率要高一些。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会并发心血管病变,故不少医生主张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宜选用腹膜透析。但是,由于腹透液中通常都含有葡萄糖,如果在透析过程中被吸收入血,会使血糖升高。故病友在进行腹膜透析的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用量(可皮下或腹腔给药),使血糖达标。

  还有一点要注意,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并发严重的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透析过晚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因此,糖尿病肾病导致的终末肾衰竭患者的透析开始时间要比其他肾病导致的终末肾衰竭要早。一般认为当血肌酐>530微克/升,肌酐清除率<15~20毫升/分钟时应当开始透析。

(实习编辑:吴伟棋)

2007-11-19 08:40:00浏览20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肾炎和糖尿病肾病的区别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方式、预后、好发人群等。 1、发病原因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之一。 2、症状 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还会伴有全身乏力、酸痛、体重下降等症状。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排尿异常、尿液改变、高血压等症状,还会伴有全身水肿、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3、治疗方式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降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服用卡托普利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肾脏微循环。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可以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4、预后 糖尿病肾病如果能够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一般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且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肾衰竭,预后通常较差。而糖尿病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引起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患者需要通过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 5、好发人群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20-50岁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而糖尿病肾病则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的情况,同时还要注意监测尿量,观察尿液的变化,了解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尿检有隐血是糖尿病肾病吗
一般情况下,尿检有隐血可能是糖尿病肾病,也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结石、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导致的,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可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肾结石肾结石是由于晶体物质异常聚积在肾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不适症状,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吲哚美辛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4、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由于肾小球损伤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也可能会出现尿隐血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5、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指病原体侵犯肾盂以及肾实质引起的疾病,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尿痛、尿道灼烧感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