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血糖仪不准 或是这10大原因

  血糖仪代码与试纸条代码不一致

  测试前应核对、调整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条包装盒上的代码相一致。注意每台仪器有其各自相对应的试纸条,不可与其它种类的仪器交叉使用。

  试纸条过期

  购买时、使用前均应注意检查试纸条包装盒上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的试纸条,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试纸条保存不当

  不少检测误差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引起的。有些血糖仪测试血糖的原理是血糖试纸条上的酶(化酶或已糖激酶)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并显示颜色,血糖仪分辨后显示读数。血糖仪本身出现故障的机率较小,但试纸条会受到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的影响,因此试纸条的保存很重要。要避免潮湿,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用后密闭保存;应将试纸条储存在原装盒内,不要在其它容器中盛放。手指等不要触摸试纸条的测试区。

  操作方法不正确

  操作不当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定值不准确。各种血糖仪的操作程序大同小异,患者检测时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常见的不正确操作有:①测试时试纸条没有完全插到测试孔的底部。②有些仪器是先滴血,然后再将试纸条插进血糖仪,如果滴血后等待时间超过两分钟才将试纸条插进测试孔,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此时应使用新试纸条重新测试。③检测时试纸条发生移动等情况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应将血糖仪放在平稳、安全之处使用。

  取血部位消毒后残留酒精

  酒精能与试纸条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导致血糖值不准确;而且,在酒精没有完全挥发时进针,疼痛感会增加,因此,要待酒精挥发后再取血操作。

  采血方法不当

  若测试时采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得的结果偏低,需更换试纸条重新测定。如果血滴过大,溢出测定区,也会影响测定结果。确认血滴大小合适的方法是:用一新的试纸条在测试区滴一滴血,确认试纸条背面“血量确认圆点”完全变色。另外,采血时因肢端末梢循环不好、血流不畅或过度挤压等也会使测定结果受到影响。

  血糖仪不清洁

  测试血糖时,常会受到环境中灰尘、纤维、杂物等污染,特别是检测时不小心使血液污染了仪器的测试区,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血糖仪要定期检查、清洁、校准。对测试区的清洁一定要小心,擦拭时不要使用酒精或其它有机溶剂,以免损坏仪器,可使用棉签或软布蘸清水擦拭。

  长时间不进血糖仪校准

  血糖仪校准是利用模拟血糖液(购买时随仪器配送)检查血糖仪和试纸相互间运作是否正常。模拟血糖液含有已知浓度的葡萄糖,可与试纸条发生反应。需作血糖仪校准的情况有:①第一次使用新购买的血糖仪。②每次使用新的一瓶试纸条时。③若怀疑血糖仪或试纸条出现问题时。④当测试结果未能反应出您感觉的身体状况时(例如感觉到有低血糖症状,而测得的血糖结果却偏高)。⑤血糖仪摔跌后。血糖仪校准时应注意:①不要使用过期的模拟血糖液;②模拟血糖液开瓶后三个月内有效,因此第一次开瓶使用后应注明过期日期,三个月后将该瓶模拟液丢弃;③不宜将模拟血糖液储存在温度超过30℃的环境,也不宜冷藏或冷冻;④如模拟血糖液测试结果不是在试纸盒上显示的可接受范围内时,暂不要继续使用该血糖仪,应及时查找原因。

  电池电力不足

  血糖仪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测试时显示屏上显示“低电量”字样或符号,考虑为电池电量不足,应及时更换新电池。

  其他影响因素

  例如血液中红细胞压积、甘油三酯浓度、低血压、缺氧状态、某些药物等。

  总之,现在市面上血糖监测仪种类比较多,其功能、特点各有不同之处,建议病友们在购置前加以咨询,购买一个售后服务好、适合自己的血糖仪。希望糖尿病病友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准确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学会记录、分析所测定的血糖结果,配合医护人员,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实习编辑:李杏)

2011-01-01 06:44:0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神经病变不治疗会怎样
糖尿病神经病变不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容易引起足底麻木、视力下降、感觉减退、肢体运动障碍、尿潴留等症状。1、足底麻木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足底麻木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视力下降如果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容易引起视网膜病变,从而导致视力下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羟苯磺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视网膜光凝、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3、感觉减退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容易引起感觉减退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肢体运动障碍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肢体运动障碍,可能会出现手足麻木、无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尿潴留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神经病变加重,容易引起尿潴留的症状。必要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导尿术进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以及治疗并发症,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神经病变口服药
糖尿病神经病变口服药主要包括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硫辛酸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依帕司他片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甲钴胺片甲钴胺片属于一种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用来改善神经受损引起的相关症状,比如肢体麻木、无力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2、依帕司他片依帕司他片也属于一种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用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3、硫辛酸胶囊硫辛酸胶囊属于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用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4、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也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肢体麻木、疼痛,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5、依帕司他片依帕司他片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用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1、饮食此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比如奶油蛋糕、糖果等,也应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影响血糖的控制。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菠菜等,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维生素,而且不会导致病情加重。2、运动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跳绳等,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对于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需要做好热身工作,以免出现受伤的情况。3、血糖监测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应避免摄入含糖量过高的食物或饮料,以免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不利于疾病的恢复。4、皮肤护理此外,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瘙痒、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平时需要做好皮肤的防护措施,避免皮肤受到刺激,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持续发展,甚至会导致皮肤溃烂。5、心理护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患者应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可以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建议患者平时注意均衡饮食、禁烟禁酒、适当运动、避免熬夜,有助于病情恢复。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腿周围神经病变能治好吗
腿周围神经病变一般能治好,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日常调理等方式进行治疗。1、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甲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2、物理治疗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症状。3、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没有效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等,可以促进病情好转。4、日常调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吃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苹果、猕猴桃、牛奶、鸡蛋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且还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患者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5、运动调理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不适症状。患者还要注意放松心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谭燕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可怕吗
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比较可怕,通常是由于糖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毒等原因引起的。 1、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以多发性神经病变为主的慢性疾病。由于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周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损伤,导致神经的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双脚无力等症状。如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也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等药物营养神经。 2、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其周围神经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周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双下肢麻木。如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通常采用血浆置换疗法,可以去除血液中致病性抗体,从而恢复正常。如患者症状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和血浆交换疗法。 3、中毒 患者如果长时间暴露在有毒的化学物质中,如铅、汞等,会对周围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引起双下肢麻木。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肌麻痹,甚至危及生命。如出现铅中毒,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依地酸钙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出现汞中毒,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巯丙磺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神经受到压迫、血管病变、骨折等原因也可引起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