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详解血糖仪使用注意事项

  血糖测量方法及优缺点

  快速血糖仪全血测量

  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明袖珍血糖仪,可用一滴毛细血管全血测定血糖以来,有可能病人自测血糖,快速得出结果,决定治疗变动,缩短住院日,因而认为是*25120*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详解血糖仪使用注意事项

  快速血糖仪由于可由病人自操作等优点,故糖尿病协会不但推荐自测血糖为病人自用,且定为住院病人床边检查之用,尤其在急诊室手术室、特护病房等更为适用。至2003年的文件上仍强调要推广快速血糖仪自测血糖。而静脉血浆测量测定主要作为诊断、校正袖珍血糖仪,科研及做其它生化检查时附带测定。

  生化和快速对比试验注意事项

  在抽静脉血前5分钟内,用血糖仪做手指血检查,两者时间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先手指血,在抽静脉血,否则无比较意义。

  用血糖仪请注意:酒精消毒不要有残留酒精,否则测量偏低;手指取血正确方法是:从手指根部朝指尖方向挤血,切不可掐指尖取血,这是因为血液分为血清和血浆,掐血会导致血清多,使测量值偏低。

  天气冷的时候,取血请将手部在热水中10分钟,使手指血和静脉血一致,否则由于血液循环障隘,使测量不准确。

  医院的静脉血由于要离心,测量的是血浆部分,所以一般测量值偏高,而血糖仪是测量全血,一般对比最好要求医院做静脉血快测(血液不离心2小时出结果那种)。

  血糖测量方法及优缺点

  快速血糖仪全血测量

  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明袖珍血糖仪,可用一滴毛细血管全血测定血糖以来,有可能病人自测血糖,快速得出结果,决定治疗变动,缩短住院日,因而认为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快速血糖仪由于可由病人自行操作等优点,故糖尿病协会不但推荐自测血糖为病人自用,且定为住院病人床边检查之用,尤其在急诊室、手术室、特护病房等更为适用。至2003年的文件上仍强调要推广快速血糖仪自测血糖。而静脉血浆测量测定主要作为诊断、校正袖珍血糖仪,科研及做其它生化检查时附带测定。

  生化和快速对比试验注意事项

  在抽静脉血前5分钟内,用血糖仪做手指血检查,两者时间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先手指血,在抽静脉血,否则无比较意义。

  用血糖仪请注意:酒精消毒不要有残留酒精,否则测量偏低;手指取血正确方法是:从手指根部朝指尖方向挤血,切不可掐指尖取血,这是因为血液分为血清和血浆,掐血会导致血清多,使测量值偏低。

  天气冷的时候,取血请将手部在热水中泡10分钟,使手指血和静脉血一致,否则由于血液循环障隘,使测量不准确。

  医院的静脉血由于要离心,测量的是血浆部分,所以一般测量值偏高,而血糖仪是测量全血,一般对比最好要求医院做静脉血快测(血液不离心2小时出结果那种)。

  便携式血糖仪测量方法的分类

  化学比色法

  原理:早期的血糖仪用葡萄化酶比色法,试纸与血液反应后改变颜色,到时间后抹去血滴再放入血糖仪通过测量色谱得到血糖值。

  优点:相较生化仪测量快、用血少。

  缺点:较早的技术,现在大都是电极法测量,用血更少,测量更快,所以化学比色法目前市场已基本淘汰,仅有的机型为强生稳步型。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测量法

  原理: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试纸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反应产生的电流量测量血糖。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机型大多为葡萄糖氧化酶测量法。

  优点:相较生化仪和化学法测量更快(30秒以内),用血量更少(5微升以下)。

  缺点:由于空气中的氧含量比氢含量大得多,所以相较氢酶法而言试纸更容易受空气影响,所以要求在封闭干燥的环境下储存更严格,一般试纸从容器中取出后要在5分钟之内使用完毕,否则因试纸受潮而测量不准的可能性更大,桶装试纸一般要求开盖将试纸取出后立即盖紧罐盖,试纸开封后要求3个月内用完。

  如何判定血糖仪测量是否准确?

  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监控血糖了解体内血糖变化,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整个治疗,误差在多少是可以接受的,往往成了关注焦点。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多项数据表明,血糖仪的测试误差在20%以内,均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方案,例:连续3次测定血糖,分别为6.4mmol/l、5.5mmol /l、5.9mmol/l。虽然数字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血糖控制良好,因而不必改动治疗方案。这是所有血糖仪共有的一种特性,不是某一品牌、某一款血糖仪的问题。患者自测血糖时常遇到不同品牌或相同品牌血糖仪之间测量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快速血糖仪测量的结果是范围值,每次测量的结果通常会有一些差异,但差异不会太大,快速血糖仪同生化仪静脉血糖之间的误差不超过20%都是准确的,有些患者对仪器测量的数据理解存在问题,认为血糖仪的测量数据应该和通过静脉测量的血糖值是一样的,如果这两个数值出现不一样的情况,产品质量就有问题。但事实上,不论是家用的血糖仪还是医院的测血糖仪器,测出的数值不会每次都一样,应该说误差值在±10%以内的血糖仪就是非常好的,一般要求误差不超过±20%,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绝对正确,只有相对正确。当然,测量中的一些错误方法也会人为的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血糖值误差的原因与对策

  ①糖仪代码与试纸条代码不一致

  测试前应核对、调整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条包装盒上的代码相一致。注意每台仪器有其各自相对应的试纸条,不可与其它种类的仪器交叉使用。试纸代码是形式多种多样,购买血糖仪时请详细看说明书操作。

  ②试纸条过期

  购买时、使用前均应注意检查试纸条包装盒上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的试纸条,以免影响检测结果。比如安妥血糖仪将过期试纸插进仪器,仪器会自动提示试纸过期。

  ③试纸保存不当

  不少检测误差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引起的。有些血糖仪测试血糖的原理是血糖试纸条上的酶(氧化酶或已糖激酶)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并显示颜色,血糖仪分辨后显示读数。血糖仪本身出现故障的机率较小,但试纸条会受到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的影响,因此试纸条的保存很重要。要避免潮湿,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用后密闭保存;应将试纸条储存在原装盒内,不要在其它容器中盛放。手指等不要触摸试纸条的测试区。如强生的血糖试纸就是氧化酶的,存放时间较其他的试纸短,存放时由为注意。

  ④操作方法不正确

  操作不当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定值不准确。各种血糖仪的操作程序大同小异,患者检测时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常见的不正确操作有:1.测试时试纸条没有完全插到测试孔的底部。2.有些仪器是先滴血,然后再将试纸条插进血糖仪,如果滴血后等待时间超过两分钟才将试纸条插进测试孔,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此时应使用新试纸条重新测试。3.检测时试纸条发生移动等情况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应将血糖仪放在平稳、安全之处使用。

  ⑤取血部位消毒后残留酒精

  酒精能与试纸条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而导致血糖值不准确;而且,在酒精没有完全挥发时进针,疼痛感会增加,因此,要待酒精挥发后再取血操作。

  ⑥采血方法不当

  1.试时采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得的结果偏低,需更换试纸条重新测定。如果血滴过大,溢出测定区,也会影响测定结果。确认血滴大小合适的方法是:用一新的试纸条在测试区滴一滴血,确认试纸条背面“血量确认圆点”完全变色。另外,采血时因肢端末梢循环不好、血流不畅或过度挤压等也会使测定结果受到影响。2.市场上大部分血糖仪不可多部位采血,所以应根据说明书操作,一般采手指末梢血。

  ⑦血糖仪不清洁

  测试血糖时,常会受到环境中灰尘、纤维、杂物等污染,特别是检测时不小心使血液污染了仪器的测试区,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血糖仪要定期检查、清洁、校准。对测试区的清洁一定要小心,擦拭时不要使用酒精或其它有机溶剂,以免损坏仪器,可使用棉签或软布蘸清水擦拭。

  ⑧长时间不进行血糖仪校准

  血糖仪校准是利用模拟血糖液(购买时随仪器配送)检查血糖仪和试纸相互间运作是否正常。模拟血糖液含有已知浓度的葡萄糖,可与试纸条发生反应。

  需作血糖仪校准的情况有:1.第一次使用新购买的血糖仪。2.每次使用新的一瓶试纸条时。3.若怀疑血糖仪或试纸条出现问题时。4.当测试结果未能反应出您感觉的身体状况时(例如感觉到有低血糖症状,而测得的血糖结果却偏高)。5.血糖仪摔跌后。

  血糖仪校准时应注意:1.不要使用过期的模拟血糖液;2.模拟血糖液开瓶后三个月内有效,因此第一次开瓶使用后应注明过期日期,三个月后将该瓶模拟液丢弃;3.不宜将模拟血糖液储存在温度超过30℃的环境,也不宜冷藏或冷冻;4.如模拟血糖液测试结果不是在试纸盒上显示的可接受范围内时,暂不要继续使用该血糖仪,应及时查找原因。

  ⑨电池电力不足

  血糖仪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测试时显示屏上显示“低电量”字样或符号,考虑为电池电量不足,应及时更换新电池。

  ⑩其他影响因素

  例如血液中红细胞压积、甘油三酯浓度、低血压、缺氧状态、某些药物等。

  血糖仪误差标准

  快速血糖仪的误差如在20%以内,一般认为不会影响治疗措施的改变,因而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对血糖仪误差的要求就是在20%以内。

  中国质检总局发布的血糖仪国家标准GB/T 19634-2005规定,血糖仪测量95%的结果偏差符合以下要求就可以认为血糖仪是合格的:

  测试范围小于或等于4.2mmol/L时允许偏差不超过正负0.83mmol/L

  测试范围大于4.2mmol/L允许偏差不超过正负20%

  血糖试条批间差 不同批号血糖试条批间差应不大于15%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李素素)

2010-10-21 20:40:00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