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病”严重威胁着糖友

  糖尿病病友的“心病”有很多种,其中抑郁症是主要的一种,对糖尿病病友的危害也较大。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如病人常感到内心痛苦,情绪低落沮丧、忧伤、苦闷、兴趣减退、乏力、悲观失望和精神不振等。

  糖尿病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增加,自杀危险增加

  研究发现,糖尿病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22%~73%,而普通人群不超过20%。引起患病率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女性、未婚、文化程度低、合并并发症、病程长、需要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治疗依从性差等。显然,糖尿病患者应激因素与强度的增加导致了抑郁症患病率的增加。

  另一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后自杀危险显著增加,高达10%左右,大大高于普通人群的10~30人/10万人。

  抑郁症影响血糖控制,加重糖尿病病情

  很多证据表明,当糖尿病病人感到抑郁、绝望或孤独时,可拌发对胰岛素需要量的增加;当感到安全和满足时,则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因此,抑郁症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加重病情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于引起酮症酸中毒

  此外,患者可因伴发抑郁症产生悲观、绝望感,从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甚至有的青少年患者有意躲避治疗,成人患者可能不坚持控制饮食而贪吃或漏掉用药,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抑郁症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给患者带来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和困难,生活质量势必下降。伴发抑郁症后,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治疗费用增加,性功能障碍加重,导致家庭冲突,婚烟状况恶化。少儿可因疾病而远离同学,孤独感增加,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识别与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尚无统一的评估标准。但这类病人除抑郁症侯群外,还有突出的认识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部分病人焦虑等症状也很突出。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状的病程迁延,趋于慢性,病程可长达一年半左右,复发率高,发作频繁,5年随访中平均每年发作1次。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应采用心理治疗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心理治疗可给予疾病健康知识教育及认知行为治疗。抗抑郁剂治疗,因传统抗抑郁剂如三环类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影响血糖水平,全身不良反应明显,耐受性差,会加重原有病情,不用为宜。新一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抗抑郁疗效与传统药物相似,不良反应少而轻,患者依从性好,目前尚未见影响血糖水平的报道,应为首选。盐酸氟西汀每日20~40毫克,上午一次顿服。如病人睡眠不好,或原有焦虑症状加重,可用阿普唑仑,晚间服用或一天服药2次。由于病程趋于慢性,复发率高,而且导致病程慢性化的因素多长期存在,因此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症者应行长期抗抑郁治疗。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9-16 05:12:00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