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1型患者应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糖尿病患者一旦肾脏受损,病变呈进行性发展直至肾衰,平均7年即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约有50%的1型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为其主要死亡原因;约5%~1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排在心、脑血管死亡原因之后。目前,尚无任何有效措施可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是摆在1型糖尿病患者和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早期有效治疗方案

  早期有效的糖尿病治疗和高血压治疗,能使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有所降低。临床研究表明:①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结果是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发展成为显性蛋白尿之前,平均病程为17年);②在没有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通常在出现蛋白尿大约7年后发生。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治疗:

  血糖控制在早期和过渡期,通过饮食、体育锻炼、口服和(或)胰岛素治疗达到对血糖的良好控制。但一般不使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

  限制蛋白摄入在肾功能不全进展期,限制蛋白摄入,有利于延缓肾损害,保护肾功能。早期肾病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以0.8~1.0克/千克(体重)为宜,尽量选择动物蛋白,应占蛋白总摄入量50%以上。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最危险因素。在1型糖尿病中,高血压典型地继发于肾脏病变,伴有微量白蛋白尿者的血压明显高于其他患者,且随着临床蛋白尿的增多而增高。糖尿病病程长达30年者,约有50%的患者伴有高血压,而且大部分患者将会伴有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

  目前,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非常普遍地应用于高血压治疗。这是因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使肾小球囊内压正常化,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减少蛋白尿,从而限制肾脏损伤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在开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以前,以及治疗1~2周后,应监测血清肌酐、血钾,如果出现过度升高,应终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无论是否存在。肾病,糖尿病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肾脏都有益处。从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起,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尽量选用长效、双通道排泄的制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服药时间要久;要密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及血清肌酐>65umol/dl患者,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总之,1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肾病时就应做到:

  ①监测: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及电解质、血糖、血脂测定;

  ②治疗:保持血压正常化、血糖控制达标,控制诱发心血管病变因素(血脂紊乱、吸烟等),这样就能达到糖尿病肾病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最大效果。

(实习编辑:陈静梅)

2007-10-28 21:39:00浏览3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崔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滴眼药水后有白色絮状物
眼药水一般指滴眼液,患者使用滴眼液后,眼睛里有白色絮状物,常见原因是药液凝固形成物质、泪囊炎、角膜炎等疾病造成。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其引起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药液凝固形成物质 患者可能是由于药液流到睫毛上凝固形成的白色物质。一般不用进行治疗,可使用棉签把分泌物组织清理干净。同时在治疗阶段需要保持眼部的卫生和清洁,避免用手揉眼睛。 2、泪囊炎 泪囊炎主要是由于泪道组织狭窄或者堵塞,从而导致细菌潴留在泪囊区诱发。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泪腺部疼痛、红肿、白色脓性分泌物等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类滴眼液治疗,使泪囊里面的炎症消退。若泪囊炎出现脓肿,必要时还需采取手术治疗。 3、角膜炎 角膜炎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不注意眼部卫生、角膜外伤等也可诱发。患者会出现有白色絮状物的症状,还伴有眼疼、畏光、流泪、眼睛刺痛感、眼睛充血等症状。若是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上述抗生素类滴眼液进行治疗。若是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可外用氟康唑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等抗真菌类或抗病毒类滴眼液治疗。 除以上常见因素之外,还可能是因为结膜炎、沙眼等原因引起。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尽量单独准备脸盆和毛巾,使用流动水洗手、洗脸,以免眼部不适症状加重。
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眼睛干用什么眼药水好
眼睛干用什么眼药水好,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因决定,临床常见病因有结膜炎、角膜炎、用眼过度等,建议患者到医院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对症用药。 1、结膜炎 结膜炎患者会出现眼睛干涩的症状。结膜炎分为急性结膜炎和慢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患者常表现为眼干、眼痒、异物感。急性结膜炎的症状相对慢性结膜炎更为明显,除上述症状以外,还可伴有眼红、眼痛、结膜囊分泌物增多、流泪、结膜下出血、结膜水肿等症状。如果为细菌感染导致的结膜炎,则可以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诺氟沙星滴眼液等。如果为过敏性结膜炎,则可以应用一些抗过敏的滴眼液,如色甘酸钠滴眼液、氮卓斯汀滴眼液。 2、角膜炎 角膜炎也可能会引起眼睛干燥,主要是因为角膜炎破坏了眼球浅表面的泪膜导致。眼球最前方是角膜,角膜前面还有一层泪膜,主要起到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结膜干燥的作用,如果泪膜结构或成分受到破坏,就可能会导致眼干、眼涩、眼部异物感。对于细菌性角膜炎,建议患者使用抗细菌滴眼液,如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类。对于病毒性角膜炎,建议使用抗病毒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类。 3、用眼过度 由于过度地用眼可导致眨眼次数不足,从而引起反射性分泌泪液的减少,同时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得内膜蒸发过快,从而导致眼睛干涩、不适。长期如此容易造成干眼症,严重者可造成角膜损伤。建议患者使用滴人工泪液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在生活中避免过度地使用眼睛可以用热毛巾进行眼睛部位的热敷,能够有效地改善局部的症状。
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滴眼药水后眼睛刺痛正常吗
滴眼药水后眼睛刺痛是否正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患者在滴眼药水后眼睛刺痛为短暂性,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患者在滴眼药水后眼睛刺痛持续未消除,则属于不正常现象。 1、正常现象 眼睛里有相应的pH值,也就是酸碱度。不同的眼药水,由于制作工艺不同,部分眼药水pH值可能与眼睛的pH值存在差异,所以,部分眼药水使用后就可能会引起眼睛的一过性刺痛,这种情况下一般是正常的。此时建议患者闭目养神5-10分钟,等眼药水充分吸收后眼睛刺痛等不适症状则可缓解或消失。 2、不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在滴眼药水后眼睛刺痛持续未消除,且存在加重的可能性,则一般属于不正常现象。这可能是眼药水过期变质导致,如果患者在使用眼药水时未查看生产日期,可能会导致患者误用过期的眼药水,此时眼药水的有效成分出现变质,进而会导致眼睛出现刺痛的现象,患者需要及时停止使用该眼药水,同时还需使用专门的冲洗液冲洗眼睛,有助于刺痛的缓解。如果患者对于眼药水出现过敏现象,也可能会在使用眼药水后出现刺痛的情况,此时患者应及时停止使用该眼药水,如果症状较轻可以不需特殊治疗,如果出现眼睛刺痛严重,并伴有眼睛红肿等不适,建议眼睛局部使用冰袋、冰毛巾进行冷敷,以起到收缩血管、减轻水肿、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注意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发生冻伤;必要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检查进行治疗。 患者在使用眼药水前需先把手洗干净,以免污染眼睛,而且眼药水瓶也不可触及眼睛,避免受到污染。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眼药水,不可自行随意改变眼药水的种类和用量。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