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教育中心的课堂上,我微笑着转向退休语文老师:“老师,您给大家讲讲南辕北辙的故事吧。”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故事的主人公仗着马好、钱多、车夫技术高,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行动方向和目的地是否一致,执意背道而驰,结果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老师停顿了一下又说:“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行动和自己的目的完全相反的事例比比皆是。”我点点头,接过老师的话头:“大家想想看,你们听说过或见过类似南辕北辙的事情吗?”
病友们热烈地议论起来。忽然,退休工人老王拍了一下大腿:“我想起一件事。我们邻居家的老二,平时骑车上班就爱闯红灯,说是‘抢时间争速度’,结果前些天给汽车撞断了腿。这可好,怕是一辈子也争不了速度啦!”大家哄笑起来。
“别光笑话人家,我们自己有时也做糊涂事呢!”循声望去,原来是来自郊区的秦大爷,“就说我吧,过去一直没把糖尿病当回事儿。总以为这病能吃能喝不打紧,医疗费能省就省。半年前家里正筹划盖房呢,没想到有一天我突然昏迷了,住院抢救了一个月才保住老命。出院后回家算算账:人遭了罪,田搁了荒,辛辛苦苦攒着盖房的钱也被我花得差不多了。这不是南辕北辙吗?要是早点接受正规治疗,怎么也花不了这么多钱,唉!”秦大爷的话语里透着深深的悔恨。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病友们低头思索着。“要是这么说,我也干过这种傻事儿。”张阿姨带着几分不好意思说:“我刚得糖尿病那会儿,不懂血糖控制达标才能防治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总担心‘是药三分毒’,一心求偏方、吃保健品。心想只要能把病治好,多花点钱也值。结果钱花了一大把,血糖却越来越高,一直到眼底出血了,看啥都一片模糊,这才来医院看专家门诊。再晚治一步,没准就成瞎子啦!这跟那南辕北辙不是一回事嘛!”听了张阿姨的话,病友们不由得纷纷点头称是。
“我来说几句,”人群中站起一位40岁左右的男士,“我们家可能有遗传因素,兄妹三人都有糖尿病。我哥起初没有‘多饮、多食、多尿’的典型症状,所以他一直不相信自己有病,直到脸和腿都肿了才去医院。医生一查,说是糖尿病肾病,已经到尿毒症期了。做了一年血液透析,还是没救过来……我姐倒是一直服降糖药,但她毅力差,嘴巴馋,血糖控制得也不好。医生让她改打胰岛素,她又死活不肯,直到中风了才追悔莫及。我是在体检时查出高血糖的。‘前车已覆,后车可鉴’,我不能走我哥、我姐的老路!在这里我学到了好多糖尿病知识,饮食、运动、药物和糖尿病监测我是一项措施也不少。”说到这儿,他停了停,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自豪宣布:“我得这病六七年了,身体一直很棒。去年单位职工羽毛球赛,我还拿了个冠军呢!”听到这儿,病友们齐声鼓起掌来。
课堂上的气氛越来越活跃。
“医生会不会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呢?”不知是谁突然冒了一句。顿时,病友们的目光一齐转向了我。“这……”习惯了在上面教育指导患者的我,没想到突然会被问到这么个问题,我不由得紧张地皱眉思索。那位病友又小声嘟哝着开口了:“平时看病,常听医生批评患者做得不好,其实,有时患者不听医生的话,是因为根本不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再说,好不容易排队轮到号,刚开口就吃半天批评……”
我心里“咯瞪”一下。说实话,每当看到患者病情控制不好,我打心眼儿里替他们着急,有时也会忍不住皱眉批评上几句,但效果到底如何?会不会又是一个“南辕北辙”呢?
(实习编辑:陈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