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人就诊前都有的6大困惑

  在内科疾病中,糖尿病的治疗大概是最复杂的。它不但对医生的要求高,也考验病人的智慧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病人在就诊中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且听专家的具体指导。

  一饿就得吃东西吗?

  在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控制饮食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许多病人认为,只要吃上药、打了胰岛素,血糖就会正常,从而不再控制饮食。这是非常错误的。

  目前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正处于中年,他们工作忙,食欲好,控制饮食更不容易。有些人误认为,控制饮食只需要控制主食就行了,而忽略了对肉、油类食物和零食的控制。在所有食物中,只有水没有热量,对血糖没有影响,其余食物都会影响血糖。例如,绿叶蔬菜是低热量食物,吃500克(1斤)相当于吃50克(1两)主食。西红柿、黄瓜也是低热量食物。而肉、油类食物是高热量饮食。在零食中,干果(花生、核桃等)、饼干糕点等,都会使血糖增高。因此,零食吃得多,血糖就控制不好。

  另外,许多病人非常惧怕低血糖,只要感觉饥饿就进食。其实,有时血糖很高时病人也感觉饿,这是因为血液中的营养不能被细胞利用,细胞“饥饿”了。建议患者参考标准判断自己的身体状态,是属于肥胖、消瘦还是正常。然后结合工作强度制订饮食治疗方案。在感觉饥饿时先查血糖,如果没有低血糖,就不要进食。如果出现低血糖,需要看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看病要带两类资料

  患糖尿病后,需要经常到医院复诊,一般是每月一次。如果病情不稳定,则要增加就诊的频率。

  就诊时应将两类资料带齐,一是近期的检查结果,二是目前用药的名称和剂量。医生调整降糖药物种类和剂量的依据是血糖指标,即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中心环节,另外,纠正血脂异常和控制高血压也十分重要。病友在家自测的血糖、血压水平反映的是真实的病情,这些在家测的指标有时要比在医院检查更客观和更全面,所以每次就诊时都要携带,也能大大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并提高就医效率。如果患者不识字,可以请家人帮忙,将平时用药和血糖监测结果写在纸上备查。如果这也做不到,那就干脆将所用药物带来,就诊时请医师作为参考。▲

  看病前吃不吃饭

  糖尿病患者看病时应该空腹还是饱餐后,取决于看病的目的。如果是第一次就诊或较长时间没有看病,此次来复诊,最好是空腹。这是因为,首次就诊或间隔很长时间(如半年以上)的复诊,医生往往需要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白蛋白等,其中查血脂和肝肾功能,需要抽空腹血。如果患者平时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血脂也正常,复诊的目的是取药,那就可以正常服药和进餐,到医院后复查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快速的手指血糖即可。一般而言,对于不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而言,餐后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控制也大多是满意的。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检查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大致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满意。像孙女士这样临时吃3片饼干,既不是空腹状态,又不是平时的餐后状态,检查这样的餐后血糖,反映不出平时真实的血糖控制情况,临床意义不大。▲

  降糖不戒烟,白搭

  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很常见,尤其是病史较长、男性、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情况时。一般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多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人出现冠心病、高血压的年龄会大大提前,女性尤其明显。而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甜蜜而沉默”的杀手。为什么是沉默的呢?因为许多病人会出现无痛性心绞痛、无痛性心力衰竭,非常危险。吸烟会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因此,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戒烟,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更是如此。陈先生已经做了冠脉搭桥手术,如果不戒烟,搭好的动脉桥和其他血管还会出现狭窄。为了避免心脏意外事件,除了血糖、血脂和血压达标,必须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

  确诊糖尿病,都查啥

  许多病人都认为空腹血糖高是糖尿病,不知道餐后血糖增高的意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如果只查空腹血糖,会有一半以上病人误诊。

  血糖达标值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7.8毫摩尔/升。有些病人空腹血糖达标,而餐后血糖高,仍然不能说糖尿病控制住了。对于像王先生这样口服降糖药的病人,每月应至少查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每三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注射胰岛素治疗,或者出现了急性疾病,需要调整治疗,检查血糖的次数还要增加。

  在服药过程中定期检测肝肾功能是出于安全考虑。糖尿病人常合并高血脂,需要定期检查血脂。另外糖尿病病人会出现肾脏、眼底、神经系统并发症,所以每年要进行一次相关的检查。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并了解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自行停药害处大

  许多糖尿病患者有一种心理,就是希望能服用一种药,既能根治糖尿病,又不需要控制饮食,因而很容易被“江湖医生”和所谓的好心人“忽悠”了。和这位患者一样,很多人花了不少钱,得到的却是不利于甚至有害健康的方法。我们希望糖尿病患者正视现实,相信科学,看病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并花一些时间学习和掌握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体能影响

  男糖尿病患者寿命

  人们大都了解减肥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日前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乔治华盛顿大学医院专家指出,在评估男性糖尿病患者寿命方面,体能比体重更重要,因此建议患者加强体能锻炼。本研究对象为269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体能较好的患者,无论胖瘦,死亡风险都明显降低。▲

  血糖高伤害听力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听力损伤是糖尿病的一大并发症。研究对5140名年龄在20—69岁的人进行了听力检查及糖尿病病史询问。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原因是高血糖会伤害内耳小血管及神经。▲

  强化降糖减少肾病风险

  日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ADVANCE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糖策略能减少1/5发生肾病的风险。该研究由澳大利亚乔治国际卫生研究中心的专家发起并设计,全球有20多个国家的医学研究人员参与,纳入1万多名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与随访长达5年。该研究以将糖化血红蛋白降到6.5%或以下作为治疗目标。强化干预手段包括向研究对象提供磺酰脲、改进的格列齐特缓释片以及其他必需药物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6-09 04:55:00浏览6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为什么血糖会高
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出现血糖升高,多考虑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也不排除是运动量过少、药物刺激、应激因素、糖尿病等原因导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饮食不当 可能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吃了太多含糖量的食物或者是含糖量的食物摄入过多,从而导致体内的血糖出现升高的现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控制每日糖分以及热量的摄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如果血糖持续升高,则需要至正规医院进行就医,同时可以遵医嘱口服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运动量过少 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期不运动,或者是每天的运动量过少,从而导致身体内的糖分消耗过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每天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注意休息,症状可逐步缓解。 3、药物刺激 可能是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服用了一些刺激性的药物,或者是服用了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盲目用药,症状通常可逐步缓解。 4、应激因素 如果患者受到严重的外伤、手术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血糖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体育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5、糖尿病 该现象也可能是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利用障碍等因素引起的。由于体内糖代谢紊乱,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荞麦等。 患者可以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多食用高糖、高脂的食物,比如奶油蛋糕、奶茶等,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的危害一般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比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所致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在医院通过补充葡萄糖、补充胰岛素等方式进行治疗,平时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指一系列由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引起的病变,在血糖升高的时候,葡萄糖以及其代谢物可能会进入眼球的晶状体当中,从而导致引起视力变化的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格列美脲片、格列齐特片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注意用眼健康,避免长时间用眼。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形成以及深部组织的破坏。可能会出现足部缺血、感染、坏疽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卡马西平片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可以穿宽松透气的鞋子,保持足部的干燥卫生。 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能会出现感染、肌无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平时要增加饮水量,避免吃高盐类的食物,例如酱油、咸菜等。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人血糖高到20mmol/l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至20mmol/l,可采取生活调理结合药物治疗措施。糖尿病人血糖高至20mmol/l,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随机血糖,都是严重的高血糖,需要立即到就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完善尿常规、 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1、生活调理 血糖高的患者,日常护理十分重要。日常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同时注意适当运动,合理均衡饮食。并注意自我监测血糖,定期去医院复查。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应做到主食粗粮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可适当食用荞麦、燕麦、小米等粗粮,西红柿、胡萝卜、苹果等蔬菜水果。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少吃含糖、油脂、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甜菜、肥肉、动物肝脏等。患者还需保持作息规律,避免劳累、熬夜。劳累、熬夜、休息不好,夜间会大量分泌较多升高血糖的激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另外,平时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增强自身抵抗力,对疾病也有一定帮助。 2、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磺脲类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通过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双胍类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二甲双胍,可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同时需加强血糖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可分为常规胰岛素、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根据患者的具体降糖需求选择不同的胰岛素。胰岛素的常见副作用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还可出现局部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因此患者还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发展。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