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盘点血糖升高的捣乱分子

  假如你的情况就是这样,不要悲观,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看看是否存在“捣乱分子”,并设法清除之,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呢。

  “捣乱分子”一牙病

  宁先生退休后不久,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血糖偏高,开始服用降糖药。遗憾的是接连用了好几种降糖药效果都不好。正在苦恼之际,突发牙痛,牙科大夫为他拔掉了龋齿,并嘱咐他保持口腔卫生,积极治疗牙周病。一段时间后口腔感觉舒服了,意想不到的是血糖也平稳地降下来了。

  医学分析:糖尿病与口腔的健康状态关系微妙,以往认为糖尿病可株连牙齿诱发牙病,而最新研究显示,牙病也是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一大“帮凶”。原因在于引起牙病的细菌可产生毒素,这些毒素潜入血液后,削弱了位于人体细胞表面的胰岛受体的敏感性,从而减少了胰岛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量,血糖因此而升高。

  反击对策:糖尿病患者要比健康人更加注重口腔卫生,如食后漱口,早晚刷牙,每半年施行1次洁牙术,积极防治牙病,有助于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捣乱分子”二疼痛

  文女士查出糖尿病不久又出现了肩膀疼痛,医生说是肩周炎,俗称“五十肩”。文女士想“五十肩”不要紧,不过就是痛一点,忍忍得了,糖尿病可是件大事,得抓紧治疗。于是她置肩周炎于不顾而全力以赴对付糖尿病,可血糖值还是时高时低地波动。后来,她请教了一位内分泌科专家,专家告诉她,必须降糖祛痛两手抓,若不治好肩周炎,血糖也难以控制。于是,她坚持了半个月的理疗,肩痛消失了,血糖也不再“跳舞”了。

  医学分析:有经验的大夫总要询问糖尿病患者是否有身体某个部位疼痛的问题,因为任何疼痛都不利于血糖控制,包括肩周炎、末梢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头痛等。原因在于疼痛可促使体内分泌更多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这些激素可提升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是“敌对势力”,加上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胰岛素分泌皆有程度不等的不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血糖自然难以控制。

  反击对策:糖尿病患者要重视疼痛的负面影响,准确找到疼痛的根源并消除之。但在疼痛根源未找到前,不要盲目服用止痛药,以免损伤肾脏,或给血糖控制招来更大的麻烦。

  “捣乱分子”三打鼾

  金师傅的呼噜远近闻名,享有“雷公”的绰号。打从患上糖尿病后,试用了多种降糖药效果都不理想。

  医学分析:新近发现,严重的呼噜还可能让你与糖尿病结缘,已经患上糖尿病者,由于打鼾影响正常的气吸入,致使体内儿茶酚胺大量产生,进而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进而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反击对策:打鼾者尽量不要仰卧,防止舌根后坠而堵塞气道;戒酒,少用安眠药,否则容易抑制呼吸,加重打鼾;肥胖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减肥,避免颈部脂肪堆积而使气道变窄。打鼾较重者,像金师傅那样的“雷公”,则应去专科医院治疗,疏通呼吸道,消除呼噜,促进血糖下降。

  “捣乱分子”四不良情绪

  一个多月来,吕先生接连遇到了几件烦心事,致使他心烦意乱,焦虑紧张。尽管降糖药照服,但血糖值还是像脱缰的野马狂奔起来,呈直线上升势头。后来,他去了一家心理诊所,消除了不良心态,血糖也就降下来了。

  医学分析:紧张、暴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与疼痛一样,可通过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下降,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敌对势力”分泌增加,致使降糖药效力大打折扣。

  反击对策:学会调控心态,在服药与饮食治疗的同时,稳定情绪,尽量避免紧张、焦虑、急躁等负性情绪发生,不给血糖反弹以可乘之机。

  “捣乱分子”五便秘

  马大娘患糖尿病多年,降糖药也服用了多年,效果总是不如人意。后来,她在一位老中医的指导下,对便秘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治疗,大便逐渐通畅,口干口苦腹部不适等症状明显减轻,血糖也降到正常水平。

  医学分析:血糖升高可使体内缺水,大便干结而难以解出,造成便秘。而便秘一旦发生,又可使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降糖药物吸收减少,进而引起血糖上升,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便秘不除,血糖便难以控制。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5-02 05:25:00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什么症状,会胎停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异常变化等症状,若病情控制得当,一般不会引发胎停,但若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胎停,建议孕妇一旦察觉这些异常,及时前往医院产科进行血糖检测,以便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一、症状:1、多饮多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出肾脏重吸收能力,可能导致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带走大量水分,使得患者尿量增多。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可能引发口渴中枢兴奋,促使患者频繁饮水。部分患者因夜间多尿影响睡眠,白天精神欠佳,且多饮多尿的症状随血糖升高愈发明显。2、多食:由于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内被利用,细胞处于饥饿状态。这种信号反馈到大脑,刺激饥饿中枢,导致患者食欲亢进,食量增加。3、体重异常变化: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作用障碍,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因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脂肪合成,同时患者进食量增多,可能导致体重过度增长。体重异常变化不仅反映病情,还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其他影响,如肥胖增加分娩难度,消瘦影响胎儿发育。二、是否会胎停:妊娠期糖尿病若病情控制得当,胎盘血管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血管壁不会因高糖环境增厚,管腔也不会狭窄,胎盘血流灌注稳定,胎儿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与营养,正常生长发育,一般不会引发胎停。然而,若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佳,过高的血糖会损害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病变。血管管腔变窄后,胎盘的血液供应减少,胎儿在子宫内就会面临营养和氧气匮乏的问题,生长发育受限,严重时可能胎停。而且,高血糖致使胎儿长期处于高渗环境,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容易使胎儿过度生长,增加胎儿窘迫、缺氧风险,这同样可能导致胎停,危及胎儿生命。建议孕妇定期产检,按时进行血糖筛查,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另外,适度运动,如散步、孕期瑜伽,以辅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若出现胎动异常、腹痛等症状,立即就医。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皮肤痒是什么样的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皮肤痒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表现多样,包括瘙痒程度不同、瘙痒范围有别、伴随症状多样等。1、瘙痒程度不同:有的患者瘙痒程度较轻,只是偶尔感觉皮肤有些许发痒,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而有的患者瘙痒感强烈,会忍不住搔抓,甚至影响到睡眠和日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瘙痒范围有别:可能是局部皮肤瘙痒,比如腿部、手臂、背部等某个特定部位,常见于小腿胫前皮肤。也可能是全身性的瘙痒,全身皮肤都有瘙痒感,没有明显的固定区域。3、伴随症状多样:部分患者皮肤瘙痒时,皮肤外观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皮疹、红斑等改变。但也有一些患者除了瘙痒外,还会伴有皮肤干燥、脱屑,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还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疹,这可能是由于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了感染,或者是糖尿病性皮肤病的特殊表现,如糖尿病性大疱病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皮肤痒,建议要严格控制血糖,这是缓解皮肤痒的关键,通过合理饮食和规范用药,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其次,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使用温和、滋润型的沐浴产品,洗完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霜,保持皮肤水分。另外,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如果皮肤痒症状严重,不要搔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褥疮最怕的三种药膏,有糖尿病能用吗
通常没有褥疮最怕的三种药膏这一说法,一些药膏对褥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康复新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但使用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自行使用。糖尿病患者通常可以使用,但需谨慎,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若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1、康复新液:康复新液可促进创面愈合,能修复受损组织。对于糖尿病患者,只要对其成分不过敏,一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需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会影响创面愈合。2、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加速创面修复。糖尿病患者使用时要确保局部创面清洁,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以创造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的环境。3、磺胺嘧啶银乳膏:磺胺嘧啶银乳膏有抗菌消炎作用,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糖尿病患者若有褥疮合并感染,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遵医嘱使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创面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4、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等不适,若有不适需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对于糖尿病合并褥疮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这是促进褥疮愈合的关键。同时要定期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在选择药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褥疮的具体情况,如创面大小、有无感染等,合理选用,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可以清理吗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通常可以清理,这通常意味着组织坏死或血运障碍,不清理会致感染扩散。但清理前医生需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采用清创术等在无菌下操作。患者在清理过程中也要做好脚部护理、控好血糖,避免恶化。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血糖管理不当,导致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进而引发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并可能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当脚趾发黑变硬时,可能意味着局部组织已经出现了坏死或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坏死组织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然而,清理过程并非简单地去除坏死组织。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控制情况、感染状况、局部血供等。在评估基础上,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改善局部血供等措施。对于坏死组织的清理,医生通常会采用清创术等方法,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感染。在清理过程中,建议患者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可以定期用温水清洗脚部,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鞋袜,以减少脚部受压和感染的风险。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