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牛奶中的牛胰岛素能增加易感儿童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路透社医学新闻) 根据《糖尿病》杂志10月期上的一篇报道,对于糖尿病易感儿童,早年饮用牛奶中微量牛胰岛素会使其对胰岛素产生细胞免疫。

  以往的研究曾发现一些儿童饮用牛奶会产生胰岛素抗体,但直系亲属有I型糖尿病的婴儿饮用含牛胰岛素的牛奶会如何并未得到细致的研究。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Paronen博士和他的同事研究了未用母乳喂养、6-8个月以内的糖尿病高危婴儿分别饮用牛奶配制的营养食品和水解酪氨酸制品的情况。

  在3个月大时,饮用牛奶制品的婴儿T细胞对牛胰岛素的反应性明显高于饮用酪氨酸制品的婴儿或母乳喂养婴儿,但这三组婴儿对人胰岛素的反应性没有差别。不过,再晚几个月,它们对牛胰岛素反应性就没有差异了。

  另外,与饮用酪氨酸制品和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饮用牛奶制品的婴儿IgG抗体水平较高,而3个月以内就饮用牛奶制品的婴儿IgG抗体特别高。

  研究者得出的结果论是:“我们的观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服用外来胰岛素在导致I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中是否起某种作用?对于一些遗传易感儿童,持续、小剂量、早期接触牛奶制品中的牛胰岛素可能会导致对胰岛素免疫耐受的丧失,就象本研究中一些儿童出现胰岛素自身抗体一样。

  研究者还指出,在饮用牛奶制品组,母亲有糖尿病的婴儿对牛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细胞免疫反应性较父亲有糖尿病或同胞有糖尿病的婴儿低,针对牛胰岛素的IgG抗体24小时内产生量也是如此。所以他们认为,妊娠糖尿病者胰岛素治疗可以使子女接触胰岛素,产生免疫耐受,从而降低I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2007-08-22 20:54:0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打胰岛素的危害
糖尿病打胰岛素的危害一般有低血糖、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感染等。1、低血糖胰岛素是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如果患者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血糖降低,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出现低血糖时,患者可以适当吃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如奶油蛋糕、糖果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2、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可能会对胰岛素过敏,在使用胰岛素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3、上呼吸道感染由于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时,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降低,引起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除此之外,糖尿病打胰岛素的危害还可能有胃肠道不适、水肿等,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肥胖儿童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肥胖儿童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般有饮食增多、饮水量增加、多尿、体重下降、疲乏无力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 1、饮食增多 如果肥胖儿童患有糖尿病,在早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有所升高,此时会对食欲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出现饮食增多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适当调整儿童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2、饮水量增加 由于肥胖儿童在早期体内的血糖水平有所升高,还会导致身体的渗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儿童出现烦渴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大量饮水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儿童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儿童也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进行改善。 3、多尿 在糖尿病早期,由于肥胖儿童体内的血糖水平比较高,会导致肾小管的功能出现损伤的情况,从而引起儿童出现多尿的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儿童使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儿童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梨、西红柿等,缓解不适症状。 4、体重下降 由于早期糖尿病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还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分解增加,从而引起儿童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儿童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儿童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5、疲乏无力 如果肥胖儿童处于患糖尿病的早期,当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使体内的能量被大量消耗,从而引起疲乏无力的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儿童使用参芪降糖颗粒、消渴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儿童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儿童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家长还要定期带儿童去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