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常见不合格血样

  常见的不合格血样分为如下几类:

  1、凝血血样

  2、溶血血样

  3、血细胞附壁

  凝血血样:指抗凝类采血管采集血样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析出或出现血凝块的标本。

  1、显性凝血标本:血样中具有肉眼可见的血凝块或纤维蛋白团的标本称为显性凝血标本

  2、隐性凝血标本:在全血血样中出现纤维蛋白的标本称为隐性凝血标本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分装量超过采血管公称容量,导致抗凝剂剂量不足

  特殊情况需要分装血样时,应以采血管的公称容量为准

  抗凝管没有混匀或未及时混匀,混匀方式错误等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8次以上

  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

  选择适宜的采血针,或当采血量很大时,使用蝶翼型采血针边采边摇

  异常的开塞操作(水剂的抗凝剂吸附在胶塞上,异常开塞后胶塞会带出部分预加的抗凝剂,导致抗凝剂剂量不足)

  需要开塞时,先适当轻甩采血管,使吸附在采血管胶塞上的抗凝剂落下,开塞操作完毕后,盖上胶塞颠倒混匀8次以上。

  溶血血样:指血液标本在采集、抗凝、贮存、传输过程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破裂,造成血细胞成分释放到血浆或血清中的标本。

  1、显性溶血标本:由于红细胞破裂、血红素释放而使血清泛红的标本称为显性溶血标本

  2、隐性溶血标本: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被破坏、使血清发生轻度混浊的标本称为隐性溶血标本

  不论是显性溶血标本还是隐性溶血标本,均会改变血清或血浆的组分,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血液采集量不足,采血管内剩余负压造成血细胞被压迫而破裂。

  按照采血管公称容量进行标本采集。

  使用不足量标本时,采血完毕后开启管塞,放出管内多余真空。

  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真空采血管时,未卸下注射器针头(血液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狭小的针尖时受到挤压,血细胞变形或破裂)

  当需要注射器采血并分装血样于真空采血管时,应卸下针头,打开采血管管塞,将血液沿管壁注入。

  抗凝管在混匀抗凝剂时,混匀方式错误或混匀幅度太大,使血样受到的冲击力过大,破坏血细胞

  轻轻颠倒混匀8次以上。

  使用干粉剂采血管时,混匀不及时,而血液与抗凝剂的接触面处溶解热和反应热过高导致细胞破裂。

  及时颠倒混匀8次

  血细胞附壁:指血液标本经离心处理后,部分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形成的纤维蛋白以网状结构纠集部分血细胞附着于试管壁上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离心力相对过小,离心时间过短

  建议适当加大离心力(≥1100gn),适当延长离心时间。

(实习编辑:陈锋)

2009-09-09 07:35:00浏览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