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教你如何看尿液检验报告

  一、一般检查

  1、尿

  [正常参考值]

  成人:1.0-1.5L/24h,或1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

  1.尿量减少

  (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2)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

  (1)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2)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

  [正常参考值]

  透明,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3、密度: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15-1.025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1.003-1.030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

  [临床意义]

  尿密度减低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密度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酸碱性:

  [正常参考值]

  尿pH值(酸碱性)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临床意义]

  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二、尿沉渣检查:

  1、尿沉渣检查: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0-3个/HPF;白细胞:0-5个/HPF。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

  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系炎症。

  三、化学检验:

  1、尿蛋白: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

  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的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的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虽易通过,但这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的以白蛋白为主。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10-150mg/24h尿。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暂时蛋白尿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

  2.病理性增多

  病理性蛋白尿,临床常见病有: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2、尿糖:

  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过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0.56-5.0mmol/L,100-900mg/(dL·24h)尿。

  [临床意义]

  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3、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

  4、乳糜定性:

  [正常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乳糜阳性,多见于丝虫病、尿路淋巴管破裂等病。

  5、尿酮体:

  [正常参考值]

  尿酮体定性:阴性。

  定量:丙酮3mg/24h。

  [临床意义]

  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

  6、氯化铁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淡绿色:迅速消退酪氨酸病。

  棕色:代谢性酸中毒

  7、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

  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

  定量:1-4mg/24h。

  [临床意义]

  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

  8、含铁血黄素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其它血管内溶血。

  9、莫氏浓缩试验:

  [正常参考值]

  每日尿最高密度>1.018。

  [临床意义]

  该试验用以测定肾小管再吸收功能。

  10、隐血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四、尿显微镜检查:

  1、 管型:

  [正常参考值]

  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

  [临床意义]

  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9常见于肾实质损害;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2、白细胞:

  [正常参考值]

  5个/高倍(HPF)。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

  3、红细胞:

  [正常参考值]

  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F。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

  4、小圆上皮细胞

  [正常参考值]

  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

  [临床意义]

  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08-29 07:37:00浏览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尿液浑浊发绿
尿液浑浊发绿可能是饮食不当、药物因素、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饮食不当如果患者近期食用大量含有绿色素的食物,比如菠菜、油麦菜等,可能会导致尿液中的色素含量增加,从而出现尿液浑浊的现象。此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勤排尿的方式,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改善尿液浑浊的情况。2、药物因素如果患者服用维生素B2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可能会导致尿液中的药物成分含量增加,从而出现尿液浑浊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适当饮水,促进药物代谢,改善尿液浑浊的情况。3、尿路感染如果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导致细菌上行,可能会诱发尿路感染,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尿液浑浊、发绿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避免不洁的性生活。4、膀胱炎膀胱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症,可能与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尿液浑浊、发绿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膀胱冲洗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5、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指病原微生物侵犯肾盂以及肾实质引起的疾病,可能与尿路梗阻、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尿痛、尿液浑浊、发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腰部牵引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等,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沈利萍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11周尿液很黄
怀孕是指妊娠。妊娠11周尿液很黄,可能是饮水过少、饮食不当、尿路感染、胆囊炎、肝炎等原因所造成的,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1、饮水过少如果孕妇在平时未及时补充水分,导致体内的水分过少,可能会使尿液发生浓缩,从而出现尿液发黄的现象。孕妇可以适当多喝温水进行改善,也可以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瓜、梨、菠菜等,从而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水分。2、饮食不当如果孕妇不注意饮食健康,频繁吃胡萝卜、荠菜、南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也有可能会使尿液颜色发黄的情况。孕妇可以多吃清淡的食物进行改善,比如苹果、青菜、油麦菜等。3、尿路感染孕妇在妊娠期间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导致尿路部位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甚至会伴有尿液发黄的现象。孕妇可以多喝温水进行改善,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胆囊炎胆囊炎是指胆囊部位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可能与胆汁淤积、胆道梗阻等因素有关,孕妇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尿液发黄等症状。孕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肝炎肝炎通常是指肝脏部位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可能与病毒感染、长期吸烟饮酒等原因有关,孕妇可能会出现皮肤发黄、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尿液发黄的情况。建议孕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妊娠期间,建议孕妇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孕妇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尿液细菌超标是什么病
尿液细菌超标可能是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脓肿等疾病,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一般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下腹痛、腰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热淋清颗粒、三金片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药物,可以促进尿液排泄,减少尿路中的细菌,从而缓解病情。 2、尿道炎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侵入尿道部位,从而诱发尿道炎,检查时会出现尿液中细菌超标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 3、膀胱炎 膀胱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症,膀胱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细菌上行感染,在检查时会出现尿液中细菌超标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多喝水,勤排尿。 4、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指病原微生物侵犯肾盂以及肾实质引起的疾病,可能与尿路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尿痛、尿频等症状,也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肾脓肿 肾脓肿是指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脓性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尿痛、尿频等症状,也可能引起尿液细菌超标。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症状严重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孔德波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尿尿的时候尿液前段浑浊怎么回事,怎么办
尿尿的时候前段尿液浑浊,可能是由于尿液浓缩、尿路感染、肾结核、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尿液浓缩 当患者饮水较少或者出汗较多时,可能会导致尿液发生浓缩,从而出现上述现象。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多喝水,多排尿,可逐渐恢复正常。 2、尿路感染 如果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侵入尿道,引起尿路感染,导致尿液中的白细胞以及细菌增多,从而出现上述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治疗期间还需要多喝水,能够促进病情恢复。 3、肾结核 肾结核通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当患者在患病后,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同时还伴有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利福平片、盐酸乙胺丁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还可以通过肾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4、膀胱炎 膀胱炎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结石、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膀胱炎症。由于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患者会出现小便前段浑浊的情况,还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头孢呋辛酯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膀胱冲洗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 5、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指病原微生物侵犯肾盂以及肾实质引起的疾病,可能与细菌感染、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尿痛、尿频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腰部牵引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