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

  保证检验质是检验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临床实验室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更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之必须,笔者就如何强化检验质量管理,提高检验质量,谈几点体会。

  1 加强制度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条件

  1.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科室应根据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一整套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和科室安全管理制度等,保证内部管理有章可循,并在工作中经常督查,确保落实,赏罚分明,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

  1.2 定期进行业务学习

  通过坚持“一进二出三在职”措施(一进,即外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二出,即派员外出长期进修、参加短期学习班或进行学术交流;三在职,即在职学历学习、岗位培训等),对检验人员进行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并每年有计划地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提高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经常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职工有一个更高的目标,推动检验工作逐年跃上新的台阶。

  1.3 及时发现医疗缺陷

  检验工作中医疗缺陷一旦出现,科内要正视现实,不要回避,要进行及时性的讨论分析总结,吸取教训,制定纠正方案,防止再度出现同样性质的问题,提高检验人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合格的检验人员来说,对实验应该不只是能够操作,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结合临床加以分析,找出原因予以解决。

  1.4 保持检验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及功能测试,掌握仪器每天工作状态,所有进行过的维护及检测结果均应记录。按国家计量法规定要求在计量检定机构检测的仪器如天平等必须定期接受本机构的校验,并保留检验证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过程的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和核心

  2.1 留取合格的检验标本

  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检验误差与其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不但要临床医师开出符合要求的化验单,各种标本更应按要求留取。加强查对工作,避免张冠李戴,并应作好患者采血前的各种准备,细心开导、努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标本符合要求。

  2.2 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内所开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每个检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方法学评价,如精密度、准确度、分析灵敏度、方法的特异性、参考范围等,测定项目有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测定结果有原始记录。

  2.3 树立质控意识,作好室内质控

  在实验室内,各个检验项目都要作好室内质控(IQC),每天测定质控物,记录好结果,并判断是否在质控范围,否则应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方可发出报告

  2.4 参加室间质评

  室间质评是实验室标准与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它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检测的能力。按照省内等级医院建设及评审有关要求,我们每年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EQA)活动,接受中心的监控,判断本科的检测能力,对每次的结果评价,在全科内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实验中的问题,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2.5 强化全员质控意识

  在作好室内质控的同时,强化室间质控意识,让每个检验人员都懂得室间质评的重要性。室间质控反映的是某个实验室的准确度及可信度而不是检测者个人的测量水平,必须人人参加,全面检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存在的不足。

  3 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信息交流

  3.1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全面的质量控制不能单靠检验科,只有全院医护人员都重视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检验质量。我们坚持定期向医护人员宣传质控知识,特别注意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宣传,包括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保存等环节对分析的干扰因素。

  3.2 及时让临床科室掌握检验动向

  以在《院刊》出“检验专栏”,向全院进行有关新知识的讲座等方式向临床科室介绍国内、外医学检验发展动态,为临床提供大量准确、可靠、及时、有意义的检验信息,与此同时促进了检验科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遵循国家有关要求、执行省二级综合医院检验科建设及评审有关标准,在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中,我们体会到,只有实行规范化管理,对质量管理常抓不懈,确实提高每位检验人员的自身素质及质控意识,才能真正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为临床提供真实、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检验质量事关全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甚则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唯此,全科人员都必须把质量、质控当作议事日程,各室、每一位检验人员都必须熟悉和掌握质控的目标、程序、标准等,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标准进行日常工作,如此才能达到前述目标。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08-06 07:14:00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如何促进婴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
如何促进婴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可以采取亲子互动游戏、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环境调整、心理支持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亲子互动游戏 游戏过程中,婴幼儿会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陪伴,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游戏还能刺激婴幼儿的认知和感官发展,有助于其情感和社交能力的提升。亲子互动游戏是通过与婴幼儿进行互动,如唱歌、跳舞、做游戏等,来促进其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家长可以定期安排时间与婴幼儿进行互动,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亲子关系。 2.音乐疗法 音乐能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有助于缓解婴幼儿的压力和焦虑。同时,音乐还能刺激婴幼儿的感官和大脑发育,促进其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音乐疗法是通过聆听或演奏音乐来促进婴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家长可以为婴幼儿选择轻柔、欢快的音乐,并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播放。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婴幼儿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其积极情绪情感的表达和体验。此外,治疗过程还能增强家长与婴幼儿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与婴幼儿进行心理交流和行为训练,帮助其识别和调整消极情绪。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定期进行治疗。 4.环境调整 良好的环境能够为婴幼儿提供安全感和支持感,有助于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适宜的玩具和活动还能刺激婴幼儿的认知和感官发展,促进其情感和社交能力的提升。环境调整包括创造一个温馨、安全、舒适的环境,提供适宜的玩具和活动,以促进婴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育。家长可以定期清理环境、提供适合年龄的玩具,并安排适当的活动。 5.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能够增强婴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其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还能提高婴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其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心理支持包括家长给予婴幼儿足够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建立自信和自尊心。家长可以通过与婴幼儿进行沟通、鼓励和支持来实现。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幼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同时,经常进行肌肤接触,如给宝宝洗澡、做抚触,可以从头部开始,依次按摩宝宝的额头、脸颊、手臂、腿部等部位,每个部位按摩 3 - 5 分钟,力度适中。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