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各种传染源集中的地方。检验科工作人员除了要与患者直接接触外,还要接触患者的各种标本[1]。这些标本蕴含大的病原微生物,本身就是传染源,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须要加强自我防护,认真处理医疗废物,避免其成为交叉感染的源头。

  1 回顾过去,找出存在的问题

  1.1 重检轻防,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许多检验科只重视业务学习,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预防医源性感染意识差;操作时不戴手套、帽子及口罩、检测后标本随意处置、受污染的台面地面不及时消毒,致使检验工作人员感染乙肝、感染性腹泻等情况时有发生。

  1.2 检验科防护设施不全

  表现为检验科区域设置不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未分开,实验室通风条件差,缺乏流动洗手设备、烤手机、洗手液,细菌室未配置生物安全柜,致使感染概率增大。

  1.3 缺乏预防感染的安全管理措施

  主要表现为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标本管理制度、消毒及清洁制度、实验室人员的出入制度、医疗废物的处理制度等缺乏具体规定[2]。对科室的清洁工及进修人员没有进行岗前培训。

  2 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

  2.1 加强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意识

  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必要时可与医院传染科建立业务交流关系,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职业性接触性感染的发生。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餐、饮水、会客,个人食品不得存放在实验室冰箱里。

  2.2 严格洗手

  污染的手是传播病原菌的主要媒介,患者的标本含有大量病原菌,处理标本时应戴手套、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但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洗手要严格按六步法,尽量使用洗手液。若用肥皂,应保持肥皂表面干燥以提高杀菌率。如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等强力致病菌污染时,应加用消毒剂洗泡。处理不同类的标本也应洗手,洗手之后才可接电话、吸烟。

  2.3 注意气溶胶的传染

  气溶胶由于其分子小,易漂浮在空气中。在离心、烧接种环、剧烈震荡或混匀时极易形成带菌的气溶胶而传染给工作人员。因此样本的离心工作必须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真空采血管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0 min后才能打开。细菌室酒精灯火焰上应套一个长管,使酒精灯火焰上方有充足的无菌空间,最好使用焚烧灯。

  2.4 科室设施经常消毒

  科室的空气、工作台面、墙壁、血库冰箱、孵箱等应定期消毒,清洁不同区域的拖把要分开使用。科室电话最好用免提式,话筒应经常消毒。水龙头开关、门把手、电器开关、笔、鼠标、键盘、公共钥匙等接触较多的部位也应定期消毒。

  2.5 临床送传染性血液、体液标本应在化验单上注明,使检验人员操作时专项处理,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 建立规范制度,加强器具废物的消毒,避免医院感染隐患

  3.1 建立消毒责任制度,科室内可以设立1名~2名人员负责每天的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也可实行区域负责制,使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5],并用镊子取棉球,对每位患者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3.3 采血盘定期消毒

  采血盘每天在不同病房放置,污染菌后成为交叉感染源,应定期消毒。

  3.4 加强自动化仪器废物的管理[3,4]

  自动化分析仪产生的检验废弃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应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方法是0.5%金星消毒液与废弃液按5∶4的比例混合作用30 min后倒入下水道。

  3.5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5]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一次性空针使用后用消毒液浸泡再毁形回收。患者的体液标本消毒后再倒入下水道,血液及微生物室用的培养基应统一回收处理。

  3.6 化验单的消毒[6]

  化验单上有细菌,应消毒后发出,且尽可能用电脑打印报告

  4 效果评价

  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科里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有了自我防护意识,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降低了检验科医务人员职务性感染概率,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检验条件。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08-01 07:58:00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感冒发烧、畏寒怕冷吃什么药
发烧即发热,感冒出现发热、畏寒怕冷的症状,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生素药物等,通过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来进行处理。1.退热药物首先,针对感冒引起的发热症状,常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来进行退热治疗。但此类药物的使用,通常需要体温升至38.5℃及以上时才能进行。因此,若患者体温尚未达到38.5℃时,则可优先选择物理退热的方式,如温水擦拭身体、贴退热贴等进行治疗。2.抗病毒药物其次,感冒可能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有关,患者常会出现头痛发热、全身无力、咽干咽痒等不适症状。此时,常可通过服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3.抗生素药物最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也可能会引起感冒,进而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发热寒战等症状。此时,则通常需要服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抗感染。此外,患者治疗期间还应做好防护措施和保暖措施,避免重复感染、身体受凉等因素,加重上述不适症状。同时,建议患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对缓解上述不适症状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感冒后一直喉咙痒、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感冒后一直喉咙痒、咳嗽、流鼻涕,通常需要从日常护理、对症治疗、对因治疗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处理。1.日常护理首先,建议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可使用空调、加湿器、空气净化器,来维持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处于适宜状态。同时,建议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改善感冒引起的咽痒、咳嗽、流涕等症状,常有一定的帮助。2.对症治疗其次,针对感冒引起的喉咙痒、流鼻涕等症状,常可使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而针对咳嗽的症状,通常需要根据是否伴随咳痰症状,来进行药物选择,如右美沙芬用于干咳,而盐酸氨溴索用于痰咳等。3.对因治疗最后,对因治疗是针对感冒后症状持续的原因进行治疗。若上述症状与细菌感染有关,则可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抗感染。但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则一般需要使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均须遵医嘱进行使用。患者恢复期间还应做好保暖措施,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身体受凉加重原有病情。同时,建议患者养成外出佩戴口罩、远离人员密集区域的习惯,可有效预防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引起的症状加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