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主动婚检可减少畸胎发生

主动婚检可减少畸胎发生


  2008年,我省婚前医学检查率为2.08%,其中有40个县(市、区)婚检人数为零。许多人认为,婚检不过是走个过场,检查不检查都一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最近,小陈准备和女友登记结婚,但他们却不打算接受婚检。提起婚检,小陈很不以为然:“我们认识快3年了,相互之间非常熟悉,身体也都挺好,没什么可检查的。”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强制婚检后,很多准新人对婚检持无所谓的态度,全国婚检率持续低迷。

  有一组数字,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我省肉眼可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已由2001年的72.76/万上升到2007年的97.76/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每年至少达0.9万人—1万人,实际可能更多。这意味着,每年有上万个家庭被卷入到与病残相伴的痛苦中。

  “诚然,造成新生儿缺陷的因素有很多,如孕妇的身体状况、环境因素、个人遗传因素、孕期的保健等。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对婚检的淡漠,婚检率的持续低迷,是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省妇幼保健中心妇保科主任赵晓青不无忧虑地说。

  赵晓青指出,婚前医学检查是防止和控制遗传病蔓延的第一关。通过婚检,可早期发现婚配双方是否存在有碍优生的疾病或其它疾病,有效降低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

  但也有不少年轻人谈到,现在许多单位每年组织员工体检,没有发现什么健康问题,婚检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单位体检替代不了婚检!”赵晓青说,婚前医学检查,是指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有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具体包括是否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是否患有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心、肝、肺、肾等主要脏器疾病,及是否患有生殖系统发育障碍或畸形等。而我们日常的体检项目,则很少涉及生殖系统、梅毒筛查等方面的检查。

  况且,婚检还不仅仅是一项健康检查,更重要的是向人们传播有关婚育健康的知识,进行健康婚育指导。比如,医疗保健机构会向准新人播放婚前医疗卫生知识、婚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有关咨询和指导等。今年,我省将启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和营养素补充等。

  为提高“准新人”参加婚检的主动性,一些地方尝试推出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政策。如涿州市从2007年起启动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为确保免费婚检规范开展,该市卫生局还抽调专职人员,在市婚姻登记处建立婚检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站,为新婚人员提供全程服务。目前,该市婚检率已提高到86%以上,有效降低了人口出生缺陷率。

  可见,婚检正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人性化。准新人,为了你的家庭幸福,为了社会更加和谐,请主动婚检!

(实习编辑:吴洁浓)

2009-05-07 07:54:00浏览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排卵期是什么时候
排卵期通常位于女性月经周期的中间阶段,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而言,排卵日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而排卵期则是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共计约10天时间。若女性月经周期稳定在21-35天,以28天周期为例,假设本次月经第一天为1号,那么下次月经预计在29号。排卵日即为29号往前推14天,也就是15号。由此可得,排卵期从10号(15号前5天)开始,至19号(15号后4天)结束。在这个时间段内,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并破裂排卵。雌激素在排卵前达到高峰,促使子宫内膜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促黄体生成素出现高峰,触发排卵。在排卵期,女性身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白带增多、呈蛋清样且拉丝度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会升高0.3-0.5℃,这些都可辅助判断排卵期。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推算排卵期相对困难。这可能是由于生活压力、情绪波动、疾病等因素,干扰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调节,导致月经周期时长不定。这类女性可通过多种方法监测排卵期,如使用排卵试纸,其原理是检测尿液中促黄体生成素的浓度,当试纸显示强阳性时,预示即将排卵。也可进行超声监测,通过B超直观观察卵泡发育情况,确定排卵时间。备孕女性若想准确把握排卵期,可结合上述方法,在排卵期增加同房频率,但避免过于频繁,以免影响精子质量。非备孕女性,即使月经周期不规律,也应重视排卵期避孕,可选择避孕套等高效避孕方法。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时候肥胖会影响身高吗
小时候肥胖是有可能影响身高发育的。儿童时期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会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对身高增长产生负面作用。肥胖儿童体内的激素水平往往会发生改变。过多的脂肪组织会促使雌激素分泌增加,对于男孩而言,雌激素水平上升会使骨龄提前闭合。正常情况下,骨骼在生长板未闭合前能持续生长,为身高增长提供空间,但雌激素的异常刺激会加速生长板闭合,导致骨骼生长时间缩短,最终影响成年身高。例如,部分肥胖男孩可能在青春期前身高高于同龄人,但由于骨龄超前,到了青春期后期,身高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成年后身高反而低于正常体重同龄人。而对于女孩,肥胖引发的雌激素变化,虽不像男孩那样直接导致骨龄快速闭合,但会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与调节,生长激素不足会使身高增长受限。肥胖会给骨骼带来额外的机械压力。儿童的骨骼尚在发育中,尤其是下肢骨骼,在承受过多体重时,生长板受到的压力增大。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生长板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会受到影响,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比如,肥胖儿童容易出现下肢骨骼弯曲变形,如“X”型腿或“O”型腿,这不仅影响身体外观,还会进一步改变骨骼受力分布,阻碍骨骼纵向生长,进而对身高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肥胖儿童因身体活动不便,日常运动量相对较少,缺乏足够的运动刺激,骨骼无法充分吸收营养,也不利于身高增长。若发现孩子肥胖,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带孩子体检,监测身高、体重、骨龄等指标,若发现身高增长异常,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减重和促进身高发育方案。预防肥胖措施合理膳食规划:为孩子制定均衡食谱,控制每餐分量。早餐保证营养丰富,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午餐和晚餐荤素搭配,减少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供应。定时进餐,避免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从饮食源头控制体重增长。培养运动习惯:根据孩子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游泳能锻炼全身肌肉,促进骨骼拉伸;骑自行车可增强下肢力量,同时提升心肺功能。鼓励孩子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周末安排家庭户外活动,如爬山、公园慢跑等,增加孩子日常运动量。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怀孕通常从末次月经首日开始计算。这一计算方法有助于评估胎儿发育阶段、制定产检计划以及预估预产期。一般情况下,女性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排卵,若此时卵子与精子结合受精,便开启怀孕进程。例如,一位女性末次月经是1月1日,月经周期规律为28天,那么从1月1日开始往后推算,到2月10日时,怀孕时间为40天。这种计算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大多数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能让医生快速了解孕妇的孕周情况,进而判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但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如周期时长时而25天,时而35天,该方法误差较大,可能导致孕周计算不准确。除末次月经日期法外,还有多种辅助计算怀孕时间的方法。其中,超声检查是较为精准的手段,在孕早期,通过测量胎儿头臀长,运用特定公式可推算怀孕周数。在孕中晚期,通过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综合评估胎儿大小,也能推算怀孕时间。此外,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且错过早期超声检查的女性,可通过感觉到胎动的时间来大致推算。一般初产妇在怀孕18-20周开始感觉到胎动,经产妇可能稍早,约在18周前。孕妇发现怀孕后,应及时就医,综合多种方法确定怀孕时间。若孕妇月经周期不规律,务必如实告知医生,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同时,孕妇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为胎儿健康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做药物流产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做药物流产通常在怀孕前10周内较为适宜。药物流产作为一种终止妊娠的方式,患者在决定进行操作前,建议充分了解相关知识,谨慎做出决策。药物流产主要通过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两种药物来实现。米非司酮能使子宫蜕膜变性坏死、宫颈软化,米索前列醇则可促使子宫收缩,从而迫使胚胎排出体外。在怀孕前10周内,胚胎相对较小,与子宫壁的附着尚不十分紧密,此时使用药物,能够较为顺利地使胚胎从子宫壁剥离并排出。然而,当怀孕超过10周,胚胎已经较大,骨骼开始形成,药物流产时,子宫收缩可能无法将如此大的胚胎完全排出,会导致部分胚胎组织残留于宫腔内。这不仅会引起长时间的阴道出血,增加感染风险,引发盆腔炎等妇科疾病,还可能因大出血危及生命。而且,随着孕周增加,药物流产所需的药物剂量可能需要加大,这会加重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对女性身体的损害也更大。此外,超过10周后,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升高,后续往往需要进行清宫术,而清宫术对子宫内膜的损伤较大,可能影响未来生育。患者决定进行药物流产前,务必先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B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药物流产禁忌证。流产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术后1-2周需复查B超,查看子宫恢复情况及有无胚胎残留。若有残留,可能需进一步清宫。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