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体检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参加体检的人员,在体检之前一般都会收到一份体检通知,上面标有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那么体检前体检者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一)体检当天不应该化妆

  首先,体检者体检当天不应该化妆,包括涂口红、指甲油、睫毛膏、面部彩妆等。因为这些装饰会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如是否有贫血、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曾有过面部整形者,应该主动向医生讲明,以便判断有否遗传疾病等。

  (二)其次,体检者体检前应对口腔、鼻腔、外耳道进行清洁,不清洁容易使一些疾病漏诊,也容易使医生产生患者对他们不尊重的感觉。

  标本留取是体检人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什么样的标本才能给医生提供正确的信息呢?

  1 尿液标本

  留取尿液时应采用医院提供的清洁容器,并在留尿后30分钟内检查。所以体检者应在医院内留尿,防止尿液时间过长或用不清洁的容器,使尿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或有形成分破坏,如葡萄糖分解、红细胞溶解等,影响尿液检查结果。同时留取的尿液应是在膀胱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尿液。所以,留尿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稀释尿液,影响细胞数量。成年女性留取尿液时,应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而影响结果判断。体检者应在清洗外阴后,取中段尿液送检。

  2 粪便标本

  粪便标本也应在30分钟内送检,不可混入尿液,标本盒应洁净干燥。如大便有黏液或血液,应注意选取黏液及血液部分,以便提供准确的信息给医生。同时在粪便检查的前3天,不进食含血食品,以防结果不准确。

  3 血液标本

  抽取静脉血之前,为更准确地测定血脂成分及血清中的酶类,患者应禁食禁水12~14小时,以避免进食对血脂浓度造成影响,特别是对甘油三酯的影响。大量饮水会对血液造成稀释,影响血液中的细胞数量;饮用饮料或进食,还会改变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同时由于血沉及红细胞测定受女性月经期的影响,所以,体检最好避开月经期。

  在选取血标本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可以在取血前用少量白开水服用药物。有些人担心药物对体检结果有影响,其实这些药物对血标本的影响很小,一般不会影响结果判断。

  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较长时间的禁食、禁水及体检时的活动、劳累,可造成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在体检时最好有人陪伴,并尽量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尽早抽取血标本。进行需空腹检查的项目,应携带易消化的食品,如巧克力、牛奶、饼干等,一旦出现心悸、气短、出冷汗等症状,立即进食上述食品,以保证安全。进食后,在抽取血标本时,可向抽血人员说明情况,做好标记,以利结果分析。在完成所需空腹检查后,可立即按日常习惯进食并服药。待进食、服药后,再进行其他检查。

  (三)体检时勿穿太复杂服装

  最后,参加体检的人应注意衣着。体检时不要穿过于复杂的服装,以方便穿、脱。女同志不要穿连衣裙、高筒袜、连裤袜,男同志不要打领带。高领套头衫、紧袖上衣、紧腿裤子都不宜穿着,以防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实习编辑:朱勇花)

2010-12-13 06:40:00浏览7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自然流产有些什么症状
自然流产是指在妊娠28周之前,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妊娠终止,胎儿及附属物从母体内自行排出,且未经人工干预。自然流产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阴道出血、腹痛、妊娠物排出以及可能伴随的体温升高等。1、阴道出血:阴道出血的量和性质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无论出血多少,孕妇都应引起高度重视。若出血量大、难以自行停止,或伴有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以避免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后果。2、腹痛:腹痛也是自然流产的常见症状。由于子宫收缩,试图将胚胎组织排出体外,孕妇会感到腹部或骨盆区域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阵痛样的,类似于痛经,也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的绞痛。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个体差异而异,但腹痛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流产过程的开始或进行中。3、妊娠物排出:在自然流产过程中,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剧,妊娠物(包括胚胎组织、胎儿、胎盘等)会从阴道排出。排出的组织可能呈粉红色或暗红色,可能伴有血块。妊娠物的排出是自然流产的最终结果,也是判断流产是否完全的重要依据。若妊娠物排出不完全,可能会导致持续出血、感染等并发症。4、体温升高:在自然流产过程中,如果发生感染,孕妇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感染可能源于流产过程中的宫腔操作、胚胎组织残留等因素。体温升高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如腹痛加剧、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若出现发热症状,孕妇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应的抗感染治疗。针对自然流产的症状,孕妇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若自然流产还处于早期阶段,且胚胎仍有存活可能,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胎治疗,如使用黄体酮胶囊等药物。然而,若流产已不可避免,孕妇应积极配合医生处理,确保流产过程的安全和顺利。同时,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定期产检,以预防自然流产的发生。若出现自然流产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蔡磊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胆结石自然疗法
胆结石的自然疗法主要通过饮食、生活方式调整等非药物手段来缓解症状或辅助治疗,但这些方法通常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结石。自然疗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一些辅助性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调理是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类饮食结构有助于减轻胆囊负担,减少胆结石的形成风险。此外,适量饮水可以稀释胆汁,降低胆结石的形成几率。例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能够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从而减少结石形成的可能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缓解胆结石症状有积极作用。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并减少胆结石的发病率。此外,规律的饮食习惯和避免长时间空腹也是预防胆结石的重要措施。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够促进胆汁排泄,减少结石形成。对于胆结石患者,自然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不应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果胆结石引起明显症状或并发症,应考虑医学干预,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胆结石患者在采用自然疗法时,应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方案。若出现腹痛、黄疸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自然流产的症状
自然流产的症状包括停经后阴道流血、腹痛、腰酸、下坠感、排出妊娠物等,建议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1、停经后阴道流血:孕卵着床后,子宫内膜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胚胎发育。当自然流产发生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就会出现阴道流血症状。开始时可能是少量的褐色分泌物,之后出血量可能会逐渐增多,颜色也可变为鲜红。2、腹痛:流产过程中,子宫会通过收缩来排出胚胎及其他妊娠组织,这种子宫收缩会引起下腹部阵发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为轻微的坠胀感,重者则可能出现剧烈疼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3、腰酸:自然流产时,除了子宫收缩外,盆腔也会处于充血状态,这会对腰部神经产生一定的压迫和刺激,从而导致腰酸症状。同时,女性在流产过程中身体较为虚弱,腰部肌肉负担加重,也会加重腰酸的感觉。4、下坠感:由于子宫收缩以及妊娠物对宫颈的压迫和刺激,女性会感觉下腹部有明显的下坠感。这种下坠感会随着流产进程的发展而逐渐加重。5、排出妊娠物:当流产发展到一定阶段,胚胎及其他妊娠组织会从子宫内排出。开始时可能是一些小块的组织,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强,完整的孕囊也可能会排出体外。自然流产后建议女性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能尽快恢复。另外,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和卫生用品,防止感染。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什么是自然流产
自然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的情况。其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现象,会对孕妇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了解自然流产的相关知识,无论是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还是已经怀孕的准妈妈来说,都十分重要。自然流产的原因复杂多样。胚胎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约50%-60%的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这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难以维持正常妊娠。同时,母体因素也不容忽视,如孕妇患有全身性疾病,像严重感染、高热疾病、贫血等,会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会影响激素水平,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此外,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子宫病变,会影响子宫内环境,阻碍胚胎生长。外界因素如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像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同样可能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自然流产主要症状是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早期自然流产时,阴道流血往往出现在腹痛之前,开始时出血量较少,随后可能逐渐增多。腹痛一般为阵发性下腹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随着流产进展,可能会排出妊娠物。晚期自然流产的过程与早产相似,先有阵发性子宫收缩,然后胎盘剥离,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程度相对较重,且阴道流血量较多。一旦怀疑发生自然流产,孕妇应立即就医。对于先兆流产,若胚胎存活,可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等药物进行保胎治疗。若已发展为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需及时进行清宫术,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防止出血和感染。流产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