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揭密男科体检的“详情”

  你曾为“那里”(生殖器)发痒、分泌物异常、长东西而坐立难安吗?你害羞、痛苦却提不起勇气求医吗?调查显示,90%的男性对于男科检查相当陌生,有了生殖器方面的问题,他们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根本不重视。其实,现代男性久坐不动,经常焦虑的生活状态,最容易引发这方面疾病,对此见怪不怪的态度,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男人其实很脆弱

  女性通常对妇科检查很重视,但男人出于对男科体检了解的匮乏,对最基本的B超、尿检等也是敷衍了事。实际上,男人脆弱得很:

  状况一:睡觉时频繁起夜。

  开着会却频受尿意骚扰,晚上睡觉怎么也得起夜两次……久坐不动,让男性的前列腺变得特别“娇嫩”,血液循环较差,日子久了它就会“反抗”,出现尿频尿急的情况。

  状况二:喝完酒小便变细了。

  生意总在酒桌上谈,天天不醉不归,一个星期下来,男性就会发现,自己小便时常有隐痛,尿线变细。其实,酩酊大醉后,前列腺也会跟着充血、肿胀,再加上熬夜焦虑,前列腺免疫力下降,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导致细菌性前列腺炎

  状况三:性欲亢进

  50岁以后性能力不退反进,性欲求增多,妻子连喊受不了。这时候,危机也悄悄袭来,因为前列腺到了这个年龄本该自然衰退,如果性功能亢进,则可能是雄性激素代谢紊乱,需要及时做检查加以控制。

  男科检查按年龄做

  如今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男性生殖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一直都在倒退,因此普及男科常规检查已经迫在眉睫。并且,不仅中老年人要做,从婴幼儿开始,我们就要建立常规男科检查的观念,因为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检查重点:

  儿童及青春期:此时是睾丸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睾丸的位置异常(隐睾)、扭转、肿瘤、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较高,此外,包茎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的睾丸炎、肥胖患儿的阴茎短小等也较常见。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不育或失去性能力。

  20—60岁:由于正处在性活动比较频繁的年龄段,男科检查应注重前列腺和精子活力状况。怀疑自己有勃起功能障碍的男性还可以做阴茎硬度测试,即测试夜间阴茎勃起程度。有性生活不洁史者还应做病原体检查,以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60岁以上:60岁以后,男性前列腺组织纤维化严重,极易患前列腺增生、肥大,所以建议PSA应该每年查一次,B超1—2年做一次。

  当爸爸前查得格外细致

  在准备要孩子的时候,跟妻子一道做次男科体检,跟男科医生聊聊天,也是男士们应格外注意的事。

  首先,有服用壮阳中草药习惯的男性,体检前一周最好停服此类药物,并且在精液采集前3—5天内避免同房。

  其次,对于需要憋尿进行B超检查的男性,可以在去医院前先排空尿液,到医院后再饮用500—1000毫升矿泉水。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酒精性肝炎等疾病患者,以及长期处于高温环境,爱穿紧身裤,性生活过频,嗜好烟酒的男性,更需要常规男科检查。因为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精子异常,引起不育。

  男性洗浴时要注意自己睾丸的位置、大小、硬度有无异常,一旦有问题,应尽快去男科检查。男科体检不丢人,这既是对自己的爱惜,也是对伴侣的关怀。

(实习编辑:李杏)

2010-07-16 04:58: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金泽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 三甲
长期脑鸣怎么办
长期脑鸣要明确是心因性脑鸣还是真实脑鸣,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 心因性脑鸣 心因性脑鸣是患者的自我感觉,这种声音在夜间或安静集中时会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多数与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熬夜或休息不好等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治疗心因性脑鸣,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安非他酮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还需调节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歌或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适当释放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 真实脑鸣 真实脑鸣多是由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通常与脑动脉硬化和脑循环障碍有关。可以到医院做头颅及颅内血管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损伤、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如果有异常,需及时治疗。若是脑损伤引起的脑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如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等,缓解脑鸣症状。若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可以服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等,改善患者症状。 脑鸣患者应当合理饮食,多喝牛奶,多食用含锌、含铁食物,如牛肉、鱼肉、鸡肝等,还可以适当食用活血类食物,如黑木耳、韭菜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循环,减少脑鸣症状发生。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怎么办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精神紧张不能缓解会造成失眠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精神紧张不能放松,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兴奋,大脑皮层活跃,精神长期都处于高唤醒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不安等情绪反应,也会出现心悸、胸痛、头晕、乏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1、一般治疗 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要休息,通过睡眠患者的大脑紧绷的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使大脑处于放松,精力也将更加的旺盛。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多,改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患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一定要放松心态,闭目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会减慢。血压会降低肌肉紧张和皮肤的电位会下降,皮肤电阻值会升高,血管的容积会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机体进入放松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心理教育、倾听患者,支持、鼓励患者等方式向患者传导积极良好的情绪,缓解焦虑。 3、药物治疗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由于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起效快,所以要避免长期的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建议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