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激素检验临床意义

  一、甲状腺相关激素测定:

  1、甲状腺素(T4)测定

  [正常参考值]

    儿童:83-194nmol/L; 成人:65-155nmo1/L。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

  2、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

  [正常参考值]10.3-31.0pmol/L。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地方性甲状腺肿等。

    但由于FT4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的影响,对孕妇、口服避孕药者的甲状腺功能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3、T3摄取试验

  [正常参考值]0.35-0.45。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非甲状腺病引起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减少的病人等。

    2.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因生理因素或用药所致TBG增高而引起T3、T4升高者等。

  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测定

  [正常参考值]0.54-1.46nmo1/L。

  [临床意义]

    1.rT3是诊断甲亢最灵敏的指标,灵敏度较T3、T4高。甲亢时血清rT3浓度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时rT3浓度降低。轻型及亚临床型甲低的诊断rT3优于T3及T4,但不如TSH(促甲状腺素)灵敏。

    2.rT3结合T3、T4测定可判定疗效。甲亢治疗中若T4、rT3均低于正常,表明用药过量;甲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时,若rT3、T3正常反映用量适当,若rT3、T3明显升高,T4正常或偏高,则提示用量过大。

    3.鉴别原发性甲低和低T3综合征:原发性甲低时,T3和rT3同时减低,而许多非甲状腺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临床上发生低T3综合征时,血清rT3水平明显升高,病情好转时可恢复至正常。

  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测定

  [正常参考值]

  儿童:1.4-4.0nmol/L;成人:1.8-2.9nmol/L。

  [临床意义]

    1.T3是体内生物活性最高的甲状腺激素,故为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较灵敏的指标。在甲亢复发时,T3的升高早于T4。

    2.对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病人,T3下降不如T4敏感

  6、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测定

  [正常参考值]15-34mg/L。

  [临床意义]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是T3、T4在血循环中主要的血浆结合蛋白,测定血清总T3、T4的同时测定血清TBG,可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TB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并随着药物治疗后病情的缓解,可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血清TBG水平显著升高,并随着治疗而下降。肝硬化、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TBG下降。

  7、甲状旁腺激素(PTH)测定

  [正常参考值]170-400ng/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异位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量综合征等。

    2.降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暴发型流脑、高钙尿症以及非甲状旁腺素所致的高血钙等。

  8、降钙素(CT)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0-14ng/L; 女:0-28ng/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甲状腺髓样癌、肾功能衰竭、肺癌、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降低:见于暴发性流脑、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9、甲状腺131I摄取试验

  [正常参考值]

    2小时:0.04-0.25; 6小时:0.08-0.35;

    24小时:0.30-0.60。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缺碘性及单纯性甲状腺肿大、青春期、绝经期及妊娠期。

    2.降低: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炎。

  二、肾脏相关激素测定:

  1、醛固酮(ALd)测定

  [正常参考值]

    立位:94-204ng/L(普通饮食);

    卧位:55-139ng/L(普通饮食)。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肾病综合征、巴特综合征、Desmit综合征、特发性浮肿、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异常钠丢失等。

    2.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单纯性醛固酮缺乏、Addison病、18-羟类固醇脱氢酶或18-羟化酶缺乏等。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测定

  [正常参考值]12.5-34.5U/L。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全、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降低:常见于肾性贫血等。

  3、11-去氢皮质酮测定

  [正常参考值]61-576nmo1/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柯兴综合征、肾上腺肉瘤等。

    2.降低:见于阿狄森病、席汉综合征等。

  4、血管紧张素Ⅰ(AT-Ⅰ)测定

  [正常参考值]11-88ng/L。

  [临床意义]

    1.增高:

    (1)生理性升高:见于低钠饮食、月经周期黄体期、妊娠等。

    (2)病理性升高: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artter综合征、肾血管瘤、单侧肾动脉狭窄、肾脏球旁细胞肿瘤、Desmit综合征、出血、肾上腺功能低下,利尿治疗所致的血容量减少、口服避孕药、肝硬化、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见于高钠饮食、月经周期卵泡期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类固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等。

  5、血管紧张素Ⅱ(AT-Ⅱ)测定

  [正常参考值]10-60ng/L。

  [临床意义]

    1.增高:

    (1)生理性升高:见于低钠饮食、月经周期黄体期、妊娠等。

    (2)病理性升高: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Bartter综合征、肾血管瘤、单侧肾动脉狭窄、肾脏球旁细胞肿瘤、Desmit综合征、出血、肾上腺功能低下,利尿治疗所致的血容量减少、口服避孕药、肝硬化、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见于高钠饮食、月经周期卵泡期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类固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等。

  6、皮质醇测定

  [正常参考值]

  上午:442±276nmo1/L; 下午:221±166nmol/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血中皮质醇的浓度一日内有昼夜节律变化,清晨6-8时最高,下午4-6时约为晨间的一半,晚上22时到凌晨2时最低,故在一定时间内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才具有确定的临床意义。

    2.病理变化:

    (1)增高:见于柯兴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及燕麦细胞型肺癌、肾上腺外肿瘤(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肿瘤)等。

    (2)降低:见于垂体功能低下、Addison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7、肾上腺素(Ad)测定

  [正常参考值]

  血浆:<480pmo1/L; 尿:0-80nmo1/24h。

  [临床意义]肾上腺素升高常见于持续刺激神经、精神紧张、寒冷、长期给予利血平治疗、嗜铬细胞瘤等。

  8、去甲肾上腺素(NA)测定

  [正常参考值]

    血浆:615-3240pmol/L; 尿:0-590nmol/24h。

  [临床意义]肾上腺素升高常见于持续刺激神经、精神紧张、寒冷、长期给予利血平治疗、嗜铬细胞瘤等。

  9、多巴胺(DA)测定

  [正常参考值]

    血浆:<888pmol/L; 尿:424-2612nmo1/24h。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精神错乱、恐惧、幻觉、恶心、呕吐等。

    2.降低:见于震颤麻痹综合征等。

  三、生殖系统相关激素测定:

  1、雌二醇(E2)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29-132pmol/L;

    女:卵泡期:37-330pmol/L;

    排卵期:367-1835pmol/L;

    黄体期:184-881pmol/L;

    绝经期:37-110p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双胎或多胎妊娠、卵巢肿瘤、原发性或继发性性早熟、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不明原因乳房发育男性、雌激素分泌瘤、肝硬化等。

    2.降低:见于胎盘娩出后、妊娠毒血症、无脑儿、女性青春延迟、原发或继发闭经和绝经、下丘脑癌变、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卵巢炎症及功能不足等。

  2、雌三醇(E3)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及未孕妇女:<7nmol/L;

    妊娠期:104-1215n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并随妊娠时间而升高,分娩后迅速下降)、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对胎儿男性化影响等。

    2.降低:见于先兆子痫、无脑儿、胎儿宫内死亡、出生低体重婴儿、母体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妊娠时胎儿患有Down综合征等。

  3、雌酮(Est)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41-240pmol/L;

    女:卵泡期:291土77pmol/L;

    排卵期:1472土558pmol/L;

    黄体期:814土163p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妇女第12周以后、肝脏疾病及某些睾丸肿瘤等。

    2.降低:见于闭经妇女、原发性或继发性卵巢功能减退等。

  4、孕酮(P4)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3.2nmol/L;

    女:卵泡期:0.6-2.7nmol/L;

    黄体期:9.5-111.3nmol/L;

    绝经后:0.09-0.9n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正常妊娠(从第1周开始孕酮升高,35周达高峰)、先兆流产(若出现下降则有流产可能)、葡萄胎、轻度妊娠中毒等。

    2.降低:见于绒毛膜癌、重度妊娠中毒等。不管胎位如何,若单次血清孕酮≤15.9nmol/L,可提示为死胎。

  5、睾酮(T)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14.5-25.5nmol/L; 女:<2n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睾丸间质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21-羟化酶或ll-羟化酶缺陷)及肾上腺肿瘤、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胖者及注射睾酮或促性腺激素等。

    2.降低:见于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睾丸炎或X线照射后、垂体前叶机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先天性嗅觉缺陷、类睾综合征(如Kallman综合征)及睾丸不发育或睾丸消失综合征等。

  6、双氢睾酮(DHT)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1.03-2.92nmol/I; 女:0.14-0.76n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女性多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降低:见于5-α还原酶缺陷所致的性分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7、胎盘泌乳素(HPL)测定

  [正常参考值]

    未妊娠妇女:0.5mg/L; 妊娠妇女:1.0-12.0mg/L。

  [临床意义]

    1. 正常妊娠,自第5周起于母血中可测出胎盘泌乳素(HPL),并随着妊娠的发育而逐渐增高,到第35周达最高峰,一直持续到分娩。产后7小时消失。双胎妊娠或多胎妊娠时母血中胎盘泌乳素可增高。

    2.先兆流产时母血中HPL低于正常,而且HPL较HCG更敏感,首先出现低落。一旦出现HPL下降,往往会发生流产。

    3.葡萄胎时HPL降低,而HCG增高。绒毛膜上皮癌,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HPL逐渐降低。

  四、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

  1、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正常参考值]

    成人:2-10mIU/L; 儿童:0.9-9.1mIU/L。

  [临床意义]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最灵敏指标。

    1.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升高水平与甲状腺损伤程度成正比。地方性缺碘性、高碘性甲状腺肿和单纯弥漫性甲状腺肿,血清TSH升高。

    2.减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

  [正常参考值]14-168pmol/L。

  [临床意义]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时,血清TRH及TSH都升高,重症时TRH可达1142pmol/L。

    2.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可由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引起。垂体性甲低如临床上常见的席汉综合征,TRH升高,TSH减少。而下丘脑性甲低则TRH和TSH、T3、T4均降低。

    3.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RH正常或降低,也可升高。

    4.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血TRH正常,后期甲低时则升高。

    5.先天性单独性TRH缺乏症临床上罕见。

    6.脑外伤可引起下丘脑释放激素的减少,TRH降低。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正常参考值]1.1-11.0p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垂体ACTH细胞瘤、异源性ACTH分泌综合征、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Nelson综合征、各种应激反应等。

    2.降低:常见于垂体或鞍旁肿瘤、垂体前叶受损(如席汉病)和肾上腺皮质肿瘤等。

  4、黄体生成素(LH)测定

  [正常参考值]

    青春期前:2-12IU/L; 成人:4-20IU/L;

    绝经后:>40-200IU/L。

  [临床意义]

    1. 增高:原发性睾丸衰竭、卵巢衰竭、过早绝经等。

    2.降低:见于垂体机能减退、妊娠、无生殖力综合征、性机能减退、女性染色体病(如两性畸形)等。

  5、生长激素(GH)测定

  [正常参考值]

    儿童:<10μg/L; 成人:<5μg/L。

  [临床意义]

    1.增高:

    (1)生理性增高:常见于活动,睡眠,蛋白餐后,应激,空腹,使用某些药物如胰岛素、L-多巴、注射氨基酸、麻醉、服用泻药后等。

    (2)病理性增高:常见于急性疾患、灼烧、外科手术、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溴隐停治疗失败、低血糖症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常见于休息、肥胖、使用皮质激素过量等。

    (2)病理性降低:常见于全垂体功能低下、垂体性株儒、高血糖等。

  6、抗利尿激素(ADH)测定

  [正常参考值]1.0-1.5ng/L。

  [临床意义]

    1.增高:

    (1)生理性增高:常见于低血压、渗透压降低、吸烟等。

    (2)病理性增高:常见于恶性肿瘤组织中抗利尿激素的异位分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常见于寒冷,乙醇也可抑制ADH分泌。

    (2)病理性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或因感染、损伤、肿瘤等引起的垂体尿崩症等。

  7、催乳素(PRL)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20μg/L;

    女:卵泡期:<23μg/L; 黄体期:5-40μg/L;

    妊娠期:<80-400μ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常见于新生儿期、妊娠、月经、应激状态、吸吮、产后、泌乳期、夜间睡眠等。某些药物也可引起高泌乳血症,如冬眠灵、酚噻嗪、利血平、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治疗及抗组织胺类药物等。

    2.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垂体性肿瘤、下丘脑紊乱、肿瘤、肉瘤、脑膜炎、Chiari-Frommel综合征、Nelson综合征、闭经、乳溢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低下,也可引起PRL升高。

  8、卵泡刺激素(FSH)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性:2.5-15U/L。

    女性:4-20U/L; 绝经后:>40-20OU/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睾丸精原细胞瘤、K1inefelter综合征、Turher综合征、原发性闭经、阉割、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早期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症以及巨细胞退行性肺癌与异位性腺样物质的分泌。

    2.降低:见于雌激素治疗、孕酮治疗、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及晚期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等。

  五、其他激素测定:

  1、胰岛素和C肽测定

  [正常参考值]

    胰岛素:7-24mU/L。

    C肋:0.5-3.0ug/L。

  [临床意义]

    1.胰岛素和C肽测定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Ⅰ型糖尿病餐前、餐后C肽均低于正常人。其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或不能测得,口服葡萄糖后无高峰,呈低平坦;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稍高,刺激后高峰延迟至2-3小时出现。若不用胰岛素治疗,餐前、餐后C肽水平及变化与正常人基本一致。

    2.查明自发性低血糖的原因。低血糖病人如血清C肽超过正常,则可认为系胰腺分泌过多的胰岛素所致,如C肽不高则为外源性胰岛素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糖。

    3.C肽测定亦可用于胰岛素瘤手术效果的判定。如术后血C肽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有残留肿瘤组织。在追踪观察中,血C肽不断上升,提示肿瘤有复发或转移。

  2、胰高血糖素测定

  [正常参考值]50-200ng/L。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升高:常见于禁食后、大量活动后。

    2. 病理性升高:

    (1)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明显升高,且增高数值和糖尿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2)胰高血糖素瘤患者,测定血浆中胰高血糖素具有特殊诊断价值,其值可达850-3500ng/L。

    (3)急性胰腺炎、肝硬化、急性低血糖症、肾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神经性厌食、Ⅲ型和Ⅳ型高脂血症、肌梗塞、柯兴病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外伤、感染及灼烧等,可见血中胰高血糖素升高。

  3、胃泌素测定

  [正常参考值] 15-105ng/L。

  [临床意义] 胃泌素具有促进胃液分泌、消化道粘膜生长等作用。在患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恶性贫血、胃酸缺乏症和一些消化道溃疡病时,血中胃泌素升高。

  4、维生素A(VitA)测定

  [正常参考值]

    儿童:0.87-1.5μmol/L;成人:0.35-1.75μ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可引起头痛、骨痛、肝大和血液学异常等。

    2. 降低:见于胰腺功能减退、脂类食物吸收不良、干眼病、夜盲症和毛囊角化增生等。

  5、维生素B(VitB)测定

  [正常参考值]

    VitB2:70-100nmol/L。 VitB6:118-532nmol/L。

    VitBl2:150-730pmol/L。

  [临床意义]

    1. VitB2缺乏常见于角膜充血、睑缘炎、口角炎、唇炎和舌炎、脂溢性皮炎、阴囊干痒性皮炎等。

    2.VitB6降低常见于酒精中毒、哮喘、膀胱癌、乳腺癌、各种肝衰竭病、晚期妊娠、肾透析等。

    3.VitBl2缺乏常见于恶性贫血、胃酸过少症、肠紊乱吸收障碍、甲状腺疾病等。

  6、其他维生素测定

  [正常参考值]

    VitC:36-113μmol/L。 VitE:12-46μmol/L。

    VitK:1.1-4.4nmol/L。

  [临床意义]

    1.VitC浓度与饮食有关,VitC缺乏可导致坏血症。

    2. VitE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对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有重要作用。VitE缺乏可造成不育或流产。

    3.VitK缺乏见于梗阻性肝脏疾病、胆结石症、胰腺机能不全、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等。

(责任编辑:陈战锋)

2010-01-24 05:55:00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