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检查有大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体检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条件的市民常常舍得花大价钱体检,做MR、CT等昂贵的“大”检查,但很多人却忽视一些最便宜、最基本的常规检查。其实,“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这三项检查涵盖了身体内的很多信息,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在体检中,血常规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但尿常规与大便常规却常常被人放弃,原因是认为取样“麻烦”、“脏”。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陈惠容提醒:小检查有大作用,尿常规、大便常规这两项检查不应忽视。

  尿常规 查炎症比高档设备更有效

  临床上通过尿常规可以查出很多疾病,尿常规检出异常者高达20%~30%,如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肾脏病变、输尿管结石血尿、蛋白尿、糖尿病和细菌感染等。但目前很多单位在替职工选择体检项目时,3~4成单位没有选择尿常规这一项。

  “尿常规对炎症的筛查非常有效。”陈惠容说,当尿液中发现多量的白细胞,白细胞大于5个/HP(高倍显微镜)时提示有泌尿系感染。当尿液中红细胞超出正常值时,提示可能有尿道和前列腺炎症、肾炎、肾癌膀胱癌、结石等疾病,有时运动过量或者服用药物,如对阿司匹林敏感者,也会检出血尿。“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陈惠容说,前者更为“隐形”,往往为人忽视。另外,肾炎和高血压、糖尿病可引发蛋白尿。因此,尿常规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便常规 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

  在不少医院推出的体检套餐中,根本就没有大便常规的踪影,主动在体检时选择大便常规的市民也寥寥无几。“我们医院对大便常规非常重视,常会引导体检的单位和个人做这个项目。尽管如此,做的人还是远远少于血常规。”陈惠容说。大便常规之所以乏人问津,主要是嫌取样方式太麻烦而索性不做,或者是对大便常规的认识还处于“不就是检查寄生虫吗?检不检都没所谓”的状态。

  实际上,大便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大便的颜色、性状等和疾病密切相关:拉黑便可能是胃出血,拉血便可能是肠息肉,大便总是有一固定的位置凹陷,可能是肠癌……

  陈惠容说,大便常规主要包括几个项目———

  大便潜血:它能查出大便中极小量、肉眼看不见的出血,出现潜血的常见疾病包括肿瘤、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胆道疾病引起的出血、息肉等。一般的大肠癌患者和三分之一的腺瘤患者会有定期出血的现象。消化道癌症早期20%的患者可出现潜血阳性,晚期病人的潜血阳性率达到90%以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病人大便常规潜血试验也多为阳性,或间断性阳性。

  白细胞:白细胞偏高说明有炎症。

  同时,大便常规检验还能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感染以及寄生虫感染,这对爱吃鱼生的广东人来说更具意义。

  ■专家指引

  读懂尿常规常见指标

  pH:正常范围5~7,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

  比重(SG):正常范围1.015~1.025,可初步反映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

  葡萄糖(GLU):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

  酮体(KET):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胆红素(BIL):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尿胆原(URO):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

  白细胞(WBC):正常为0.00-26.00,超出范围可提示泌尿系有化脓性炎症。

  红细胞(RBC):正常为0.00-24.00,红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解释或者结核或肿瘤。

  学会察“形”观“色”

  正常粪便含粪胆素,所以呈黄色或棕黄色。大便颜色的形成有诸多影响因素,第一是与食物有关。广州人有句老话:“吃猪红屙黑屎”,也就是说吃了猪血大便会变成红黑色,绿色蔬菜吃得多,叶绿素含量高,大便呈绿色。第二是与药物有关,胃病患者吃含铋的胃药,缺铁性贫血病人经常补充铁剂,大便也会呈黑色。炭剂、一些黑色的中成药吃了也会拉黑便。当大便颜色出现某些异常时,可能与疾病有关。

  灰白色(“白陶土样”):有可能是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

  黑色或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红色:多是下消化道出血痔疮肛裂,或者是食用过多的西瓜、西红柿。

  无论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个特点,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是便后滴血,这种情况多是患了疮。

  通过观察大便的形状也能了解一些疾病信息。正常的大便应为圆柱形,较软,异常的形状包括:太硬、太烂甚至黏液或水状。

  球形硬便:便秘时可见;

  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者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

  酱色粘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水样、蛋花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

  糊状便:多见于小肠疾患。

(责任编辑:陈战锋)

2010-01-29 03:41:00浏览16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血友病饮食方面要怎么注意
一般来说,血友病患者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吃过硬的食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油腻的食物、酒精、高盐的食物等,以免加重病情。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凝血因子VIII或凝血因子IX缺乏,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自发性出血、软组织出血、肌肉血肿等症状。1、避免吃过硬的食物血友病患者在饮食上要避免吃过硬的食物,如核桃、榛子、甘蔗、牛肉干等,以免引起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不适症状。2、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患者也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等,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3、油腻的食物血友病患者也要避免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炸鸡、烤鸭等,以免导致摄入的脂肪过多,导致血脂升高。4、酒精血友病患者也要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通过肝脏代谢,如果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肝功能受损,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刺激,加重病情。5、高盐的食物此外,患者也要避免吃高盐的食物,如咸菜、腊肉等,以免导致摄入的盐分过多,影响体内水分的代谢,从而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血友病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西红柿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血友病引起的肿胀怎么治疗
血友病引起的肿胀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进行改善。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延迟性的出血,出血部位在关节、肌肉等部位,一般表现为关节肿胀、肌肉出血和皮下出血,患者肌肉出血或皮下出血时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1、一般治疗血友病引起的肿胀,如果出血量不是很多,在急性期时可以采取局部冷敷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收缩局部的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出血量。在48小时后,病情逐渐稳定,可以采取局部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的情况。日常还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情况。2、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局部出血量比较多,此时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氨基己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3、手术治疗如果出血情况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存在重要的脏器出血情况,也可以选择肝脏移植手术等进行治疗。除了上述方法以外,也可以通过补充凝血因子、康复理疗、基因治疗的方法进行改善,对于缓解病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受伤出血的情况。若出血不止,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血友病B的治疗可输注什么
血友病B一般是指B型血友病,B型血友病的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输注新鲜的血浆、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凝血酶原复合物来用于替代治疗。B型血友病是由于先天性凝血因子FIX的缺乏,造成凝血活酶无法形成,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的疾病。1、新鲜的血浆新鲜血浆以及新鲜冰冻血浆当中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不仅可治疗凝血功能异常,还可补充凝血因子,可应用于血友病B型患者的治疗。2、重组人凝血因子Ⅸ临床主要用于防治甲型或乙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患者的手术出血治疗。输注重组人凝血因子Ⅸ,主要适用于血友病患者出血的控制,能起到暂时代替缺失的凝血因子的作用。3、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是由健康人新鲜血浆分离提取,为含凝血因子2、7、9、10以及少量其他血浆蛋白的混合制剂。可预防和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现象,对于急性B型血友病发作的患者,可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来控制出血症状。血友病患者要多吃些保肝食物,平时可吃些动物肝脏,要经常吃些南瓜和甘薯,有利于促进凝血因子的生长。血友病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创伤,日常生活中尽量少进行激烈的活动,可选择步行等较轻的活动,还要定期检查身体。
江千里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血友病是白血病吗
血友病不是白血病。 虽然血友病和白血病同属于血液系统疾病,但是两者的概念和分类不同、致病因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1.概念和分类不同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甲(A)血友乙(B)和血友病丙(C),其中以血友病甲(A)较为常见;白血病也可称之为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慢性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 血友病是一类凝血障碍性疾病,而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的分类不同。 2.致病因素不同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上缺少了某些凝血因子的基因(譬如凝血因子8的基因),体内无法合成相应的凝血因子,导致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及出血倾向的发生。 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大致分为生物因素(主要是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物理因素(包括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化学因素(主要是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遗传因素和其他血液病因素。 3.临床表现不同 血友病以阳性家族史、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以及出血后的血肿压迫征(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等),常引发残疾。 白血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贫血,以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为特征。 血友病和白血病都以出血为常见临床表现,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种,进行对症治疗。 不管是血友病还是白血病,患者都应预防损伤,预防损伤是防止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注重建立遗传咨询,严格婚前检查、产前诊断是减少血友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血友病淤青和正常淤青有什么区别
血友病淤青和正常淤青的区别主要在于原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1、原因不同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体内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或凝血因子Ⅸ(FⅨ)基因缺陷,导致FⅧ或FⅨ缺乏,使患者终身凝血功能异常。正常淤青是由于血管壁薄弱,碰撞后容易出现皮下淤青。2、症状不同血友病患者淤青的症状通常会在皮肤表面出现明显的出血点,还有可能会在关节腔内形成血肿,从而导致关节出现严重的疼痛。正常淤青碰撞后出现的淤青,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通常不会对身体带来严重的影响。3、治疗方式不同血友病患者出现淤青之后,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片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正常淤青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淤血的消散。4、预后不同血友病患者淤青没有经过合理的治疗就可能导致失血过多死亡的现象发生;正常淤青如果得到及时处理,通常不会影响身体健康。5、注意事项不同对于血友病的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及对抗性的运动;对于正常淤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做好自身保暖工作,避免受凉导致病情加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