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滥用乙肝体检作弊药会致命!

  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乙肝五项指标全部转阴———

  最近,一些网站“贴吧”或论坛中,流传着一种针对乙肝患者的所谓“体检作弊药”,声称按要求服用之后,能让乙肝病毒暂时休眠,减弱病毒新陈代谢水平,从而在体检中无法查出,在短时间内使乙肝五项指标全部转阴,以方便患者求职或升学。

  记者在一家网站的“贴吧”内发现,这里既有所谓作弊药物的介绍,还有所谓使用者的心得,其药物配方大致是: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大剂量干扰素+5片拉夫米定,另外还包括注射一种丙种免疫球蛋白的药物。

  虽然这种药物令人生疑,但是仍有不少网友留言进行咨询,并希望能找到这些药物。据了解,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佑安医院门诊部咨询热线就接到过很多求证电话,询问这些药物是否安全有效。

  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些所谓“作弊药”根本就不可靠,不仅没有作用,相反,使用者还可能有性命之忧。

  专家解读

  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乙肝五项指标全部转阴,如果盲目使用“乙肝作弊药”,极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解放军302医院著名肝病专家、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刘士敬博士在听到记者对这些作弊药物的描述后,很气愤地表示:“这哪里是让乙肝病毒转阴,完全是置人于危境!”

  他同时提醒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乙肝五项指标全部转阴,如果盲目使用“乙肝作弊药”,很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售卖“乙肝作弊药”可能是一个骗局

  肝炎病毒专家庄辉院士表示,网上提到的这些药物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不能私自在市场上卖的,网上说用此方法“能让乙肝病毒暂时休眠,减弱病毒新陈代谢水平,从而在体检中无法查出”,这很可能是一个骗局,因为现在的乙肝检测采用的是一种酶联免疫法,直接查抗原而不查病毒代谢产物,指标为表面抗原成阳性的人为乙肝感染者,正常人的表面抗原成阴性。

  北京慈济体检连锁机构的资深体检师赵国英也表示,现在还没有听说能用什么药物在短时间内可以让乙肝的五项指标全部转阴,即便是程度较轻的患者,在进行了很好治疗的情况下,也只能在几个月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使部分指标转阴,靠所谓“作弊药”来达到目的是不可信的。

  专家观点

  乙肝体检作弊没有必要

  302医院肝病专家、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刘士敬表示,国家在制定公务员体检标准时已经明确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被录用的。而这个标准同样适用于各大企事业单位。只要是肝功能正常,不论大、小三阳,都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这些人群没有必要寻求各种各样的“作弊”方式,那样只能令自己的诚信受到不必要的影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他指出,迄今为止,不仅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根治乙肝,甚至连暂时地将乙肝五项转阴也不可以。人们一定要有一个正确对待乙肝的的态度,即乙肝虽然不可根治,但只要进行合理的治疗,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专家批驳

  乙肝体检作弊药物没作用

  针对网上流传的所谓乙肝“作弊药物”,刘士敬进行了一番分析批驳:乙肝免疫球蛋白:

  这种药物只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被动免疫制剂,可提高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但它只具有预防作用,不具备治疗作用。对于正常人突然意外感染乙肝病毒,如果能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可以有效中和人体中的病毒抗原。但是,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游离在血液中和存在于肝组织中的大量乙肝病毒,仅仅使用几只100—400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中和这些病毒,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一般就是1—2支,如果超量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另外,乙肝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最好不要轻易使用,因为血液制品中有可能潜藏着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病毒,用得不好甚至会出人命的。干扰素:

  干扰素虽然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是无论用多少干扰素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清除乙肝病毒的所有标志物。另外,对于仅仅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而非患者,干扰素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另外,干扰素具有较为突出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甲状腺疾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泻、皮疹、脱发和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等。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一下体检,贸然使用干扰素,一旦引发上述不良反应,轻者遭受皮肉之苦,重者会留下严重伤害,到那时悔之晚矣。

  全世界只有英国葛兰素制药公司生产的一种,它的用法全世界都是统一的,那就是每天一片(0。1克)。即使这个剂量,使用不当也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如酸性酸中毒和脂肪变性,并有死亡病例的报道。

  如果按照网上鼓吹的一次服用5片,这是严重超剂量使用,极有可能引起患者造血系统抑制,肝、肾衰竭,后果不堪设想。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也不适合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适合用于炎症处于活动阶段的乙肝患者,但是一旦开始使用该药,决不能随随便便停掉,一旦停药,有可能导致病情突然恶化,甚至危及生命。丙种免疫球蛋白:

  这只是针对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所使用的一种药物,对乙肝没有治疗意义,不可能使乙肝任何指标转阴。而且,这种药物只能注射,没有口服的剂型,如果网友买到,那一定是假药。

  刘士敬特别强调,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乙肝五项指标全部转阴,如果盲目使用“乙肝作弊药”,极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责任编辑:陈战锋)

2010-01-13 03:14: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华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转急性白血病怎么回事,怎么办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转急性白血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基因突变、细胞遗传学异常、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治疗相关因素或免疫功能紊乱。由于该疾病可能涉及多种病因,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1.基因突变 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导致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了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可以建立治疗档案,详细记录每次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调整情况。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新的靶向药物临床试验,密切观察身体反应,随时向医生反馈。 2.细胞遗传学异常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能出现染色体异常等细胞遗传学改变。这些异常可能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使其更容易发生恶性转化。可以加入患者互助组织,与有类似情况的病友交流经验,了解应对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有效方法。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计划,按时进行化疗等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及副作用。 3.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如果患者在患病期间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增加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这些有害物质可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或者影响其遗传物质,导致细胞发生恶变。建议远离有害物质,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在家中摆放绿色植物,如绿萝等,帮助净化空气。 4.治疗相关因素 某些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方法可能增加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例如,长期使用细胞毒药物、放射治疗等可能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从而增加白血病的发生几率。患者可以主动学习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的知识,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与医生共同探讨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和身体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5.免疫功能紊乱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影响机体对异常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异常的造血干细胞可能更容易存活和增殖,从而增加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制定健康生活作息表,每天保证7-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细胞计数,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此外,建议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并监测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疾病。
江千里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症状有哪些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等,出现症状后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1. 发热 白血病患者在进行移植后复发,原因在于白血病细胞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出现发热。而移植后由于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留置导管、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容易发生感染,继而出现发热。患者可表现为低热,亦可发热达到39℃或以上,伴畏寒、出汗等症状。 患者一旦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物理降温(擦拭身体、冰敷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等。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周围和易感染部位的清洁卫生,严格消毒杀菌。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患者和外部人员和物体接触,积极隔离。 2. 贫血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白血病细胞会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进而可引起红细胞减少性贫血,患者常见表现为乏力、头晕和脸色苍白等。 由白血病引起的贫血程度不同,治疗也不同。譬如重度贫血的病人在临床上可采取吸氧、输浓缩红细胞的措施。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对因治疗,即针对白血病复发进行相关的治疗。 3. 出血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可出现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瘀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凝血异常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还有可能会出现眼底出血。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意见下根据出血机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止血治疗,而后进行针对白血病复发的治疗。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多数发生于移植后3年内,但大多数移植者身体、心理状况良好,多能恢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患者无需过于担心。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上述临床表现未必会出现,仍有很多治疗机会和治疗手段。建议进行日常监测,当出现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以便准确得到诊断,便于后续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