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打工妹不做产前检查生出畸形儿

  38岁的孕妇卢欣(化名)满怀喜悦的心情来到医院。她打算在怀孕26周时,做个三维彩超,给即将出生的宝宝留下第一张人生“近照”。然而当超声科的医生将探头放在了她肚子上时,不禁吃了一惊:“胎儿仅有一只眼睛,长在鼻子下方,鼻子像一团小肉,四肢都是六个指(趾)头,内脏更是畸形多多!”  头胎女儿健康不料二胎畸形

  昨日笔者见到了卢欣。她说自己来自河南,从去年年初开始和丈夫一起来杭州打工。第一个孩子是女儿,已经十五岁了。“因为第一胎是女儿,计划生育政策可以生二胎,所以怀上了,我们就想把他生下来。”

  没有围产期保健意识的卢欣完全按照自己第一胎生育的经验,能吃能睡以为就安然无事了。卢欣早孕没有不良反应,怀孕期间照样挺着肚子去上班。“要不是听小姐妹说,城里可以做个三维B超给肚里的娃娃拍个照,我也不会来医院做检查的。”

  杭州市中医院妇产科医生安慰受到意外打击的卢欣,并给她做了进一步全面检查,最终不得不给她终止妊娠。

  颈部透明带测试可发现罕见畸形

  据悉,像卢欣腹中胎儿的这种畸形,平均6万至10万新生儿中会有1例,相对来说还是罕见的。

  超声科的潘农主任分析说,尽管致畸原因至今不明,但可能跟染色体异常有一定关系。胎儿往往在发育中先发生某一种畸形,之后再导致相关组织、器官的一系列畸形。潘医生婉惜地说:“孕妇要是早一点就来做孕期检查就好了,她本身就属于高龄孕妇,在怀孕、生产过程中风险性要比一般孕妇要高得多,胎儿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几率也相对较大,如果说能够在怀孕11~14周,即怀孕3个月左右做一个胎儿颈部透明带的测试,便可发现胎儿发育的异常。”

  颈部透明带的测试怎么回事?会伤害到胎儿吗?专家解析,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来测量胎儿皮肤和软组织之间的最大空隙厚度,绝大多数正常胎儿都可看到此透明带,但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其颈部透明带会明显增厚。

  “三道防线”预防出生缺陷

  针对出生缺陷高发的三大因素,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孕前保健、产前筛查、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三级预防”措施,即“三道防线”,全力预防、堵截出生缺陷的发生。

  婚检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也是育龄青年接受遗传咨询、孕前补叶酸等健康知识的最佳时机。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相当多的缺陷儿父母恰恰没做婚检,错过了机会,由此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事实上,自2003年我国取消强制婚检后,婚检人数急剧减少,过去每年婚检超千例的一些县级妇幼保健院,如今,每年自愿婚检率甚至为零。即便是提供免费婚检的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婚检人数也严重下滑,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去年婚检率不到5%。

  由于许多人不做婚检,无疑成为出生缺陷的一大隐患。针对孕前保健这道防线存在的这一纰漏,北京、广州、上海、太原等一些大中城市的妇幼保健院相继提出并开展了“孕前体检”医疗保健服务,来打“补丁”。

  记者在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调查时发现,经过孕前体检保健服务后,孕妇在产前还要进行出生缺陷筛查,来达到早发现、早干预,减少重度出生缺陷胎儿出生的目的。

  由于受医学条件限制,“产前筛查”这个第二道防线无法筛查出所有的出生缺陷。比如听力障碍,以及由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导致的痴呆症出生缺陷,往往要在第三道防线,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才能筛查出来,为及时治疗,降低残疾发生程度,争取宝贵的时间。

  然而,记者注意到,由于受客观条件制约,出生缺陷三道防线在全国各地覆盖率不高,譬如新生儿疾病筛查不仅筛查的病种少,而且覆盖率目前仅有48%,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筛查病种多,覆盖率超过90%。

  预防出生缺陷,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需要公众的科学认知和积极参与。

  出生缺陷是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是世界出生缺陷率高发地区之一,2006年开始,便确定每年9月12日为“预防出生缺陷日”,体现出国家阻截出生缺陷率高发的决心。防治出生缺陷,提高生命质量,事关人口素质、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与国家未来。需要每一个育龄青年都绷紧预防出生缺陷这根弦,学习和利用好出生缺陷预防措施,生育健康宝宝。

(责任编辑:陈战锋)

2010-01-13 01:56:00浏览3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过敏了怎么办
儿童过敏了一般可以通过远离过敏原、调整饮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1、远离过敏原儿童过敏可能是接触到过敏原,比如动物皮毛、花粉等,也可能是吃了容易过敏的食物,比如芒果、海鲜等。因此家长要注意让儿童远离过敏原,以免导致过敏症状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2、调整饮食儿童过敏后也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菠菜、苹果等,也可以适当喝温开水,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恢复。3、外用药物儿童过敏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丘疹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炉甘石洗剂、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同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炎、抗过敏的作用。4、口服药物如果儿童过敏的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无法改善,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组胺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能够起到抗过敏的作用。5、物理治疗儿童过敏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如冷敷、热敷等,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也要避免吃容易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儿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过敏性咳嗽吃什么药
通常情况下,过敏性咳嗽指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建议儿童可以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孟鲁司特钠片、灯台叶颗粒、倍他米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1、氯雷他定片 氯雷他定片是一种抗组胺类药物,可以缓解过敏性疾病引起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2、盐酸西替利嗪胶囊 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是一种长效的、具有选择性的三环类抗组胺类药物,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拮抗H1受体,从而发挥抗过敏作用。 3、孟鲁司特钠片 孟鲁司特钠片是一种副作用较小的抗过敏药,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但服用时可能会出现腹痛、头晕等不良反应。 4、灯台叶颗粒 灯台叶颗粒属于中成药,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如果儿童出现过敏性咳嗽,建议可以遵医嘱使用灯台叶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5、倍他米松片 倍他米松片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等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急性白血病等疾病。 建议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盲目用药,以免诱发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效果好的儿童过敏药有哪几种
临床上,一般不存在效果好的儿童过敏药有哪些的说法。临床上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免疫抑制剂等。建议患儿遵医嘱使用药物。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一类抗过敏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组胺与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效应细胞反应,起到抗过敏的作用。常用的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片等。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的抗过敏药物,可以通过选择性抑制气道中的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从而阻断炎症细胞的激活和聚集,达到改善气道炎症的作用。常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孟鲁司特钠片、普仑司特胶囊等。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的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过强的免疫应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布地奈德吸入粉雾剂、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等。4、肥大细胞稳定剂肥大细胞稳定剂是一类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而发挥效用的药物,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痒、喷嚏等症状。常用的肥大细胞稳定剂有富马酸酮替芬片、扎鲁司特片等。5、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的药物。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建议患儿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病情加重。同时,建议患儿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患儿服用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过敏性咳嗽忌口
过敏性咳嗽患者的忌口有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寒凉食物等。过敏性咳嗽是指过敏性鼻炎等相关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可能是吸入过敏原、食用过敏食物等引起的。 1、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包括辣椒、生姜、大蒜、酒等。这些食物刺激性比较强,可能会加重呼吸道的症状,还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等情况,影响身体恢复。 2、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有肥肉、油炸食物、奶油蛋糕、炸鸡柳等。油腻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食用后会增加身体代谢的负担,还会造成咽喉部黏膜的刺激,可能会加重患者咳嗽、咳痰的症状。 3、寒凉食物 寒凉食物包括冰淇淋、冷饮、冷冻水果等。患者吃了寒凉食物后,可能会对气道造成刺激,导致气道痉挛,使咳嗽加重。 此外,过敏性咳嗽患者还要忌口甜食、海鲜、浓茶等。过敏性咳嗽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过敏原,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过敏原,这样才可以避免过敏性咳嗽反复发作。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雾化吸入缓解症状。平时患者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可以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并且要多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