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儿童的正常视力是多少

  人们都知道成人的正常视力是1.5—2.0,那么,儿童的正常视力应该是多少呢? 刚生下来的婴儿,视力较弱,其眼轴较短,均为远视眼,以后眼球逐渐发育,视力也逐渐增加.

  孩子在8岁以前眼球发育旺盛,8岁后减慢,直至25岁左右开始定型。

  在常态下,孩子1岁时的视力为0.2,以后每长1岁,视力约增长0.2.孩子5岁时的视力应为1,0以上,8岁后应为2.0左右,14岁后的饱和视力可能达到3.0左右。1.0仅为正常视力的最低标准,1.5也不是最好的视力.

  因此,如果10岁以上的孩子其视力仅为1.0的话,就应着手寻找防治视力下降的措施了。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超过1.0才属正常,否则,到14岁以后有可能还要减弱,甚至成为极度近视.

  建议:

  把年龄数乘以0.2之积作为学龄前孩子的视力参考标准。由于此参考标准是按年龄和眼球发育状况为依据的,因而也是科学的、合理的,也可以说是人人皆宜的。

  凡视力低于年龄数乘以0.2之积的学龄前孩子都在防治之列。这样把防治的起点提高了,打出了提前量,防治的回旋余地就大了,难度就降低了。因为这时的眼球结构未有病变,屈光度尚属正常,做到了未病先防、无病早防,因而可以把近视消灭在萌芽之前。

  相关链接:

  孩子的视力发展阶梯

  1~3岁

  眼及视力发育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从1岁开始,孩子特别喜欢藉由眼睛导引手部活动,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眼手间的协调能力也因此快速成长,视觉辨识能力在这一阶段也大大提高了。

  保健重点:

  谨防眼外伤

  孩子逐渐长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还学会了奔跑,眼外伤的可能也增大。这时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不要拿着铅笔、筷子等尖物猛跑;家里人在使用洗涤剂时,要让孩子避开,以免液体溅到孩子眼中,造成化学烧伤;如果眼内进了灰尘等异物,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帕去擦,以免造成眼球表面的划伤和继发感染。

  4~6岁

  眼及视力发育

  4~6岁的孩子视力已逐渐成熟,视力的清晰度增加,6岁时能达到1.0,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准。

  这一阶段若孩子视力异常,有明显的征兆。喜欢近距离看电视,喜欢眯眼或歪头看东西,喜欢揉眼睛,或对视觉活动特别不感兴趣,这些都应该引起重视。这时近视问题也已经浮现, 当孩子出现近距离看电视或看书,常抱怨看不清楚,很容易撞倒东西时,可能都是出现近视的重要征兆,需要及时接受检查与持续进行各种矫正治疗。

  保健重点:

  不要长时间用眼

  ●不要用眼过度:此时孩子的眼睛还处于不完善、不稳定的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因此特别要注意限制孩子的近距离作业时间,一般每次不应超过30分钟。可以经常带孩子向远处眺望,引导孩子努力辨认远处的一个目标,这样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监测视力发育状况:此时应开始对孩子的视力进行监测,特别是要分别查两眼的视力,以便发现单眼的视力异常。因为视力不好的一只眼睛常常失去使用机会而发展成为弱视,弱视可由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斜视等引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6岁以前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最好每3~6个月做一次视力检查,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这一阶段进行1次散瞳验光。

  噪音损害视力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不仅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而且还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使人的视力减弱。研究指出,噪音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还能使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比如噪音在70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需要20分钟,而噪音在85分贝时,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再者,噪音还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另外,噪音可使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性平衡反应失灵。

  ●缺乏营养素也会造成眼疾

  1、维生素

  维生素A对眼睛的新陈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维生素A缺乏症是引起眼干燥症的重要因素,它还可以引起结膜色素沉着,造成慢性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还会导致视网膜视紫红质缺乏,表现出眼睛对暗的适应能力减退。

  缺乏维生素B1在眼部表现为看东西模糊,眼睛干燥等,严重的会引起视神经炎

  缺乏维生素B2在眼部表现为视力减退,怕光,眼部灼烧感或异物感。

  维生素C缺乏能使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从而造成出血倾向。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眼部的血管、组织出血,还可能引起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

  2、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锌、铜、铁、镁、硒等与眼组织的关系很密切。

  锌在维持正常的视功能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眼组织中锌的含量在整个人体中的比例最高。缺锌可能导致夜盲,还可能引起视神经疾患及视神经萎缩

  缺铜的小孩经常出现视觉反应迟钝,瞬目反射呆滞,白内障,视功能障碍等症状。

  ●缺硒会致使晶体代谢障碍,发生白内障及近视性改变。

  开灯睡觉

  会影响孩子视力

  医学研究表明,婴儿睡眠时不关灯会增加孩子患近视眼的可能性。

  ●国外医学研究人员在对4余名2~16岁的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睡在灯光下的两岁以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四倍。睡在黑暗中的孩子患近视的只占10%;夜间睡在照明灯光下的患近视的占34%,睡在室内较强光照明灯下的孩子,患近视的占55%。有关专家指出:婴儿在出生后头两年,是眼睛和焦距调节功能发育的关键阶段,光明与黑暗的时间多少,可能会影响幼儿视力的发育,希望家长应该慎重对待.

(责任编辑:陈战锋)

2010-01-14 02:13:00浏览1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唐书生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宝宝多大断夜奶最好
宝宝断夜奶的较佳时间区间通常在6个月到1岁之间,但并非所有宝宝都需严格遵循这一时间。断夜奶的具体时间应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辅食添加情况以及夜间饥饿表现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通常情况下,宝宝在6个月之后,随着辅食的引入,其胃肠道消化功能逐渐趋于成熟,胃容量也会逐渐增大。辅食能够提供更为持久的饱腹感,使得宝宝在夜间的饥饿感相对减少。因此,大多数宝宝在6个月后可以开始尝试断夜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存在差异,部分宝宝可能在6个月时就已经表现出对夜奶需求的减少。而部分宝宝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断夜奶的过程,可能1岁左右断夜奶比较合适。除了生长发育因素外,辅食添加情况也是影响断夜奶时间的重要因素。如果宝宝辅食添加顺利,对辅食的接受度高,那么断夜奶的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反之,如果宝宝辅食添加不顺利,对辅食的接受度低,那么断夜奶的时间则需要适当延后,以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此外,如果宝宝身体状况欠佳,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那么断夜奶的时间也应适当延后。针对宝宝断夜奶的问题,家长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减少夜间喂奶的次数,直至完全断掉。在断夜奶的过程中,家长应确保宝宝在白天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奶量,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宝宝在断夜奶过程中表现出不适或抗拒,家长应及时调整策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断夜奶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
宝宝断夜奶的好处主要包括减少胃肠负担、促进睡眠质量、改善食欲等,但是也可能会出现睡眠不安、营养不良等坏处。一、断夜奶的好处1.减少胃肠负担:如果宝宝在睡觉时经常吃母乳或者奶粉,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容易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因此家长可以适当给宝宝断夜奶,能够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以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2.促进睡眠质量:宝宝在晚上睡觉之前需要吃饱,此时可以适当地添加辅食,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等,也可以适当地喝一些温开水,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睡眠。3.改善食欲:由于宝宝年龄较小,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善,如果频繁地喂养,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还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而适当的给宝宝断夜奶,能够有效缓解上述症状,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二、断夜奶的坏处1.睡眠不安:如果宝宝在夜间突然停止喂养,会导致宝宝不适应,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睡眠质量。建议家长可以适当给宝宝吃一些辅食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2.营养不良:因为宝宝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成分,而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如果宝宝在断夜奶后没有及时添加其他辅食,就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宝宝的身体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