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摘要]:β2—微球蛋白是分子量为11800的小分子蛋白,肿瘤细胞合成β2—微球蛋白的能力也很强。进入血循环的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约99.9%被近端小管重吸收,仅0.1%由终尿排出体外,当体内β2—微球蛋白合成增多或肾脏排泄减少时可引起血β2—微球蛋白增加,所以β2—微球蛋白是评价肾脏功能的灵敏指标,同时也是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指标。

  β2—微球蛋白(β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内源性低分子量血清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1800,它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存在于细胞的表面,由人第15号染色体的基因编码,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含量极微。

  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不再返流入血,故而正常情况下β2—微球蛋白的排出量保持稳定水平。

  一.在评价肾脏功能中的应用

  1.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

  β2—微球蛋白相对分子量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并仅由肾脏排泄且体内产生速率恒定,不受年龄、性别、机体肌肉组织多少的影响,因此血清β2—微球蛋白评价肾功能比血清肌酐更灵敏,是反映糖尿病和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指标。

  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加的情况,而尿液中排出β2—微球蛋白增高,则提示肾小管损害或滤

  过负荷增加。血β2-微球蛋白升高而尿β2-微球蛋白正常,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血β2-微球蛋白正常而尿β2-微球蛋白升高主要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明显受损,见于先天性近曲小管功能缺陷,范科尼综合征,慢性镉中毒,Wilson病,肾移植排斥反应等。血、尿β2-微球蛋白均升高主要由于体内某些部位产生过多或肾小球和肾小管都受到损伤。

  (1)在急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脏受损,故尿β2—微球蛋白升高,而膀胱炎患者则β2—微球蛋白正常。

  (2)移植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发生排斥反应,因β2—微球蛋白合成加速,虽肾清除增多,而血β2—微球蛋白仍增高。一般在移植后2~3天血β2—微球蛋白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肾移植后连续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的敏感指标。如肾移植虽有少尿,但血β2—微球蛋白下降者提示预后良好。排异时血β2—微球蛋白增高先于Cr,测定β2—微球蛋白,有助于诊断尚处于亚临床期肾发生的排斥反应。β2—微球蛋白检测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患者轻度肾功能减退和疗效观察的一项简便、精确而又敏感的方法。故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在临床上是有多种价值的。

  2.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是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灵敏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是估价肾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肾小球滤过的β2—微球蛋白,99%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并在此全部被分解成氨基酸,故而尿液中β2—微球蛋白的测定是诊断肾小管疾病较灵敏之特异性试验。

  在急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明显,最高可最达40mg/L,如此高水平的尿β2—微球蛋白,不能单纯解释为滤过负荷增加,肾小管必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血清及尿液中β2—微球蛋白测定,对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都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二、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β2—微球蛋白增高,除因GFR降低外,另一个原因是合成增加,见于恶性增生性病变及结缔组织病变,在肿瘤方面,播散性病变较局限的病变中,更易产生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某些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骨髓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时,血、尿β2-微球蛋白均升高。

  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增高,主要发生机制是:

  (1)作为癌细胞表面蛋白本身能合成分泌β2—微球蛋白,且因肿瘤患者免疫稳定性遭破坏,通过激活免疫反应,使淋巴细胞活性增高,β2—微球蛋白合成分泌增加。

  (2)癌细胞坏死能释放β2—微球蛋白,因此病人血清中β2—微球蛋白含量增高,提示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系。

  2.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AML—01报告淋巴增生瘤伴有血清、尿β2—微球蛋白的升高,认为β2—微球蛋白可作为这类肿瘤的标志物。

  (2)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值高于正常,而原发性肝癌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值又显著高于肝硬化,表明在肝硬化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对血清β2—微球蛋白动态观察,对疾病预后、转归有较好观察作用。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β2-MG测定值显著高于肝脓肿,有助于肝癌与肝脓肿的鉴别诊断。

  (3)胃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高于正常人及胃炎性病变患者,可作为初筛恶性肿瘤患者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胃癌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的患者,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方便、易行,患者易接受。胃癌患者术后,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复发转移者含量又升高,无复发转移者仍基本正常,提示可能与肿瘤的消长有关,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变化的测定,可作为判断复发的重要参考指标。

  老年人也可见血、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此外,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药也可增高。

  综上所述,β2-微球蛋白测定在评价肾脏功能、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恶性肿瘤方面有显著作用,使其能早期发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实习编辑:陈战锋)

63
2009-12-12 03:59:00浏览251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