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再生障碍性贫血形态学检查

  一、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imia, AA),简称再障,是由于骨髓功能衰竭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再障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一般所指再障为获得性再障。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出血及无肝脾肿大为特征。中国的发病率约0.74/10万人口/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原发性稍多于继发性。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病因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无明确病因,称为原发性再障。有病因可寻的称为继发性再障。

  1.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药物和化学物质。其中与再障发病高度相关的是苯及其衍生物、抗肿瘤药物、氯霉素等。化学因素对骨髓的影响与计量和个体的敏感性相关。

  2.物理因素 骨髓是射线敏感组织。高能γ和X射线产生的离子辐射能导致DNA的损伤而致再障。

  3.生物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再障的发生可能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其中以肝炎病毒最重要,多发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恢复期,预后较差。其他可疑相关病毒还有EB病毒、微小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二)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至今不完全清楚。但是,再障的发病呈明显的异质性。

  1.造血干细胞缺陷 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显示再障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减少,同时有质的异常。

  2.环境缺陷 动物模型的研究证明干细胞因子缺乏的Sl/Sld小鼠出现再障;研究还发现再障基质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出现紊乱,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3.免疫功能紊乱 包括:①约半数患者T细胞亚群异常,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值倒置;②部分患者造血负调控因子异常,如干扰素-γ、白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水平升高,并可抑制自身或正常人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③免疫抑制治疗有确切的疗效。所以,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是再障发病常见和重要的因素。

  (三)临床表现

  再障的临床表现与全血细胞减少的程度有关。血红蛋白降低至中度或重度贫血;粒细胞减少使患者易感染或反复感染,甚至于败血症;血小板减少导致出现倾向,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是再障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国内分为慢性再障、重型再障Ⅰ型和Ⅱ型,后者为由慢性再障发展而来。内外采用轻型和重性再障的分类方法。如果不考虑发病急或慢的因素,国内的慢性再障类似与国外的轻型再障。

  (四)实验室检查

  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为特征。

  1.骨髓检涂片 多部位穿刺结果显示三系增生不良或极度不良,有核细胞明显减少,早期细胞减少或不见,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无明显病态造血;非造血组织或细胞的成分增多。轻型或慢性再障病例骨髓中仍有残存的增生灶,取材到此部位可见有核细胞增生良好,但巨核细胞仍减少。

  2.骨髓活检 活检优于骨髓涂片。骨髓增生减低,造血组织/脂肪组织容积比降低(<0.34);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可见间质水肿、出血甚至液性脂肪坏死。

  其他检查主要用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①体外造血祖性细胞培养出现细胞集落明显减少或缺如。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③外周血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加;④骨髓核素扫描判断其整体造血功能。

  (五)诊断和分类

  1.国内诊断标准: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多部位取材结果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非造血细胞增多;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③一般无肝脾肿大;④排除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Fanconi贫血;⑤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2.国外诊断标准:符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者诊断为轻型再障。符合下列两项者诊断为重型再障:①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正常的25%;或<正常的50%,且造血细胞<30%;②具备下列三相中两相者:粒细胞<0.5×109/L;网

  表8-2-3 获得性再障分型

  再障国外分型 再障国内分型*

  轻型 重型 慢性 重型Ⅰ 重型Ⅱ

  发病 — — 缓慢 急 慢性发展

  症状 较轻 重 较轻 重 重

  血象

  网织红细胞% >1.0 <1.0 >1.0 <1.0 <1.0

  粒细胞×109/L >0.5 <0.5 >0.5 <0.5 <0.5

  血小板×109/L >20 <20 >20 <20 <20

  骨髓增生程度 低下 极度低下 低下 极度低下 极度低下

  预后 较好 差 较好 差 差

  织红细胞<1%或绝对值<4×109/L;血小板<20×109/L。如果粒细胞<0.2×109/L为极重型。

  3.分类 再障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类型的再障治疗原则和预后不同。所以,诊断确立后应进行分型,表8-2-3。

  4.鉴别诊断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组获得性的克隆性疾病。以间歇性发着的血红蛋白尿、静脉血栓形成、酸溶血试验阳性和流式细胞术检出GPI锚连接蛋白CD55和CD59表达缺陷的细胞群为特征。此病与再障关系最为密切,可相互转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但以外周血和骨髓病态造血为特征。

  再生障碍危象是在多种原发病的基础上,多由于病毒感染或药物而致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的、急性停滞。以网织红细胞减少或缺如,骨髓出现巨大的原红细胞为特征;如粒系和巨核系受到影响时,可伴有全血性细胞减少,骨髓可见巨大的早幼粒细胞。反应性的异形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多。

  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多数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与再障不同的是:往往有肝脾和淋巴节肿大,骨髓见到异常的组织细胞为特征。

  骨髓纤维化和急性白血虽可有全血细胞减少,但有肝脾肿大,且骨髓检查有特殊改变,较容易鉴别。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12-02 02:20:00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男孩抑郁症的10个前兆
临床上没有男孩抑郁症的10个前兆的说法。男孩抑郁症的前兆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等。1、情绪低落如果平时不注意休息,长时间地处于压力较大的状态,可能会使男孩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建议男孩可以多听舒缓的音乐,也可以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改善。2、兴趣减退如果男孩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可能会使男孩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出现兴趣减退的情况。建议男孩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3、焦虑如果男孩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可能会使男孩出现焦虑的症状,也会伴有心情烦躁的现象。建议男孩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必要时,建议男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抑郁症的前兆之一,抑郁症会导致男孩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同时还会伴有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建议男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建议男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5、自卑如果男孩长期处于自卑的状态,可能会出现不爱说话、不爱外出等情况,也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建议男孩可以适当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必要时,男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氯米帕明片、盐酸安非他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此外,建议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李则挚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男人产后抑郁症的原因
男性患者在生产后出现抑郁症状可能与个人性格、角色转变、经济压力、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若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则考虑可能是存在焦虑症引起的。1.个人性格:如果患者本身性格较为内向、敏感,可能会因为人际交往不顺、工作不如意等原因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情况。2.角色转变:对于部分男性,在产后会出现角色转变不适应的情况,而角色转变时可能会对男性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引起产后抑郁症。3.经济压力:抚养孩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财务负担。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稳定或者父母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等问题。4.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如不良的生活环境、不良的夫妻关系、生活琐事、工作压力大等。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和夫妻关系不利于家庭和睦,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5.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以广泛和持续性担忧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常表现为莫名恐惧、坐立不安、极度担心未来等不良反应。如果没有明确对象和确定的目标,也会经常胡思乱想,长时间下去就可能会诱发此病的发生。对于男性患者来说,产后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如果出现了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精神科就诊并完善血常规检查、颅脑CT检查等项目以明确诊断。
李则挚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抑郁症怀孕会遗传给孩子吗,有影响吗
抑郁症患者怀孕有一定的遗传风险,但并不一定会遗传给孩子。抑郁症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如果孕妇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支持,控制抑郁症的症状,减少对自己和胎儿的影响。 抑郁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亲属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群要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会患上抑郁症。 对于怀孕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抑郁症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孕期的抑郁症可能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增加孕期并发症的风险,如早产、低体重儿等。其次,孕期的抑郁症可能会影响孕妇的情绪和行为,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孕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增加孩子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抑郁症怀孕一定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孕妇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支持,控制抑郁症的症状,减少对自己和胎儿的影响,那么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可能会降低。此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关爱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降低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