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抗凝物质测定

  抗凝物质测定主要有如下四种:抗凝血酶Ⅲ(AT-Ⅲ:A)测定、血浆蛋白C(PC)测定、血浆蛋白S测定和血浆活化蛋白C抵抗(APCR)试验。

  1.抗凝血酶Ⅲ(AT-Ⅲ:A)测定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

  1)原理:发色底物法: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凝血酶,使AT-Ⅲ与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发色底物S-2238,释出显色基因对硝基苯胺(PNA),显色的深浅与剩余凝血酶呈正相关,而与AT-Ⅲ呈负相关。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AT:A的含量。

  2)参考范围:108.5%士5.3%。

  (2)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AT:Ag)检测

  1)原理:免疫学方法如火箭电泳法、免疫酶标及免疫比浊法。

  2)参考范围:0.29±0.06g/L。

  3)临床意义:①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②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Ⅲ缺乏症,后者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和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等。

  4)评价:①标本不能用肝素抗凝。②AT-Ⅲ抗原和活性测定最好同时检测,以利于进行先天性AT-Ⅲ缺乏的分型。③在疑难DIC诊断时,AT-Ⅲ水平下降具有诊断价值;急性白血病时AT-Ⅲ水平降低更可看作是DIC发生的信号;抗凝治疗中,如怀疑肝素抵抗,可测定AT-Ⅲ来确定;抗凝血酶代替治疗时,也应首选AT-Ⅲ检测来监测。

  2.血浆蛋白C(PC)测定

  (1)血浆蛋白C活性测定

  1)原理:血浆蛋白C活性(PC:A)测定,发色底物法:受检血浆中加入蛋白C激活剂(从蛇毒中提取)。PC被激活为活化蛋白C(APC),APC作用于发色底物Chromozym PCA,释出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PNA),显色的深浅与受检血浆中PC的含量成平行关系。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AT:A的含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量。

  2)参考值:100.24%±l3.18%。

  (2)血浆蛋白C抗原测定

  1)原理:血浆蛋白C抗原(PC:Ag)检测,免疫火箭电泳法。

  2)参考值:102.5%±20.1%。

  3)临床意义:减低:①见于先天性PC缺陷:根据PC:A和PC:Ag可分为Ⅰ型(PC:Ag与PC:A均减低)和Ⅱ型(PC:Ag正常而PC:A减低);②获得性PC缺陷:DIC、肝功能不全、手术后、口服双香豆素抗凝剂、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3.血浆蛋白S测定

  (1)血浆总蛋白S测定

  1)原理:血浆总蛋白S(TPS)包括游离PS(FPS)和与补体C4结合的PS(C4bp-PS)。由于二者对于抗人蛋白S抗体有相似反应,因此用免疫学方法(如火箭电泳、酶联免疫法)检测的是TPS。

  2)参考值:97.56%±9.76% 。

  3)临床意义: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PS缺陷症,后者见于肝脏疾病、口服抗凝药物等。

  (2)血浆游离蛋白S(FPS)测定:

  1)原理:凝固法。受检血浆中加入乏PS基质血浆(提供除PS外的其他凝血因子),PS可促进APC对因子V a的抑制作用,纤维蛋白形成所需的时间与受检血浆中FPS的量成正相关。受检者凝固时间可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FPS的含量。

  2)参考值:100.9%士29.1%。

  3)临床意义:参见血浆总蛋白S测定。

  4.血浆活化蛋白C抵抗(APCR)试验

  (1)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FⅫ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启动内源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性凝血途径,再加入活化的蛋白C(APC),由于APC可裂解FⅧa、FⅤa,使其灭活,导致APTT延长。如果受检血浆APTT延长不明显,提示患者存在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通过比较加和未加APC的APTT比值的高低判断APCR存在与否。

  (2)参考范围:APCR比值=APC-APTT(S)/APTT(S),>2.0。

  (3)临床意义:FⅤ Leiden突变时,APCR阳性。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11-02 03:06:00浏览1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介入治疗
糖尿病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内溶栓治疗、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经皮穿刺引流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血管内溶栓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管堵塞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肢体麻木、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可能会导致肢体坏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可以将血管内的血栓取出,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还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可以将血栓取出,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3、经皮穿刺引流术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出现了脓肿的情况,可以通过经皮穿刺引流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4、球囊扩张术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5、支架植入术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出现了血管狭窄的情况,可以通过支架植入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但是避免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糖分含量过高的食物。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可以通过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该手术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和抗癌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阻断肝癌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2、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主要是利用热效应将病变组织破坏掉,从而使病灶消失的一种方法。对于直径小于3cm的小型肝癌具有较好的效果。 3、微波消融术 微波消融术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使用一根细针穿过皮肤到达肿瘤部位,在肿瘤内部释放能量,使肿瘤细胞被杀死,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4、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医生会在患者的肝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或栓塞剂,以达到杀死肝癌细胞的目的。 5、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方法,是会将化疗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以达到杀死肝癌细胞的目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可以使肝癌的癌细胞灭活,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