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哪些血型易造成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夫妻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儿溶血病也很常见,不过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若及时进行换血,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另外,并不是宝宝患黄疸就说明有溶血病。浙医妇院吴明远主任说,一般新生宝宝中有80%左右可能发生黄疸,而其中只有小部分是因为溶血引起的。同样,溶血宝宝也不一定就会有上述症状,有些孩子直到长大成人后才发现自己与爸妈的血型是不相同的。下面介绍一下哪些夫妻血型易造成新生儿溶血病。

  1、母亲O型、父亲AB型婴儿最易发病

  据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不合,尤其是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是AB型的时候,因为这样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发生溶血病。

  虽然胎儿在母亲体内依母亲供应营养,但是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相互来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婴儿红细胞会渗入母体循环,由此导致了抗体产生,母亲的血液也会有少部分血液进入胎儿体内。母亲一般不会受到溶血的影响,而这两种不同的血液在孩子身体里则可能“打架”,从而引起溶血病。当然,也不是所有母婴血型不合的孩子体内都会出现“打架”现象,因为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婴儿体内的来自母亲的带有抗体的血液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代谢耗尽,孩子很快会恢复正常。

  所以,O型血的准妈妈照样能够怀孕生孩子。不过,一些较为严重的溶血病可能会导致流产或者死胎,如果有些年轻夫妇遇到莫名其妙的反复流产或死胎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有溶血的原因在里头。

  另外一种溶血病发生在母婴Rh血型不合,汉族人群中发生该病的几率比较小。

  2、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准妈妈是O型血

  如果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准妈妈是O型血,且有过流产史或者输血史的话,就要当心新生宝宝有无贫血以及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不要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贫血混淆,以免耽误治疗。

  如果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准妈妈在怀孕前就要做一个“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查一查血液里抗体的情况。要是抗体的“活性”不高,准爸妈可以安心生孩子,要是抗体的“活性”很高,则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来降低,现在杭州不少医院都有相应的中药治疗。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亲抗体的“杀伤力”。

  如果已经怀上宝宝,准妈妈们要记得从16周左右开始,定期检测血液中抗体的情况,一般在四周左右一次,密切注意宝宝有否发生溶血可能。如有异常可以在孕期治疗,效果也不错。Rh血型不同的准爸妈,第一次怀孕时基本上没事,但如果有过流产或生过孩子等现象,一定要查准妈妈体内Rh抗体。若抗体阳性的“活性”很强,就不应该怀孕,否则发生死胎、新生儿严重溶血的危险性就比较大了。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11-01 02:19:00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剖腹产后半个月伤口有刺痛感怎么回事,怎么办
剖腹产一般指剖宫产。剖宫产后半个月伤口有刺痛感,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护理不当、伤口愈合不良、过敏、子宫内膜炎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以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正常现象如果患者属于疤痕体质,在进行剖宫产后可能会出现疤痕增生的情况,从而引起伤口刺痛的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的现象,患者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用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2、护理不当如果在剖宫产后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措施,导致局部受到细菌感染,也有可能会出现刺痛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酒精、碘伏等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3、伤口愈合不良如果患者在剖宫产后没有注意休息,过度劳累或者经常熬夜等可能导致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从而引起上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注意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及过度劳累,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必要时,对于轻微疼痛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进行缓解。4、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在接触过敏原后,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子宫内膜炎如果患者在剖宫产后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恶露增多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并清洗后在阳光下暴晒。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的病因,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重清淡饮食,营养搭配均衡,适当运动促进自身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