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注意乳腺检查方式及意义

  1. 红外线乳透

  近红外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技术。它的机制是光线穿过乳房时,由于不同组织对光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在荧屏上显示出不同灰度的图像。因乳腺癌细胞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局部血红蛋白含量高,而近红外线容易被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且比周围正常组织强,癌灶部分即呈低灰度影像,这种现象在癌症初期即可显示,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准确率可达80%,但有假阳性,假阴性可能存在。

  该检查也是一种无创伤,方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可供群体对乳癌的筛查。

  2,乳腺钼靶

  乳腺钼靶摄片的原理是根据乳房内的腺体和病变对低级量X线的吸收能力不同,而形成不同图像。该检查能发现临床无肿块的早期乳腺癌,特别是伴有钙化灶的早期乳腺癌。但有部分乳腺癌钼靶摄片不能发现,有部分良性疾病在钼靶摄片上可能会表现为恶性疾病图像。

  钼靶,它产生的X线波长较长,穿透力比X线较弱,能在X线摄片中显示出乳头,乳晕,皮肤,皮下脂肪,导管,腺体及血管等不同密度的软组织阴影,可产生清晰的不同灰度的图像,有利于发现乳房早期,深部的微小乳癌病灶。钼靶摄片对乳房接触X线的照射量小,除在门诊诊断常用外,也适用于高危人群的随访和筛查应用。对锁骨上或腋下有转移灶者,又可作为其原发病灶的方法。

  小于0.5厘米的病灶在钼靶乳腺片上常难以发现。

  乳腺X线摄片是检出早期乳癌的好方法,并且能发现很小的肿块或隐性乳癌,可鉴别乳腺病的良,恶性,其准确率可达90%(81%~97%)以上,可作为一次筛检技术。

  尤其对年龄较大的,大乳房或脂肪性乳房的检查效果优于触诊,它能发现临床医生触诊触摸不到的肿块。但对年龄较小者,小乳房或致密腺体型乳房作钼靶检查效果相对较差。

  随着钼靶检查的普及,许多乳腺癌患者,可以在没有摸到肿块的情况下被诊断出来。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钼靶摄片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钙化点。这些钙化点往往在很小的面积里聚集较多的颗粒,形态上不规则,如果伴有肿块,那么恶性的机会就更高了。对这些病灶,最好的诊断方法就是在钼靶立体定位下进行穿刺,进行病理学检查。

  3乳腺B超

  B超可通过密度不同的物质产生不同的振幅的折射来显示清晰乳腺的内部结构,并区别乳房肿块的大小,部位,质地和正常组织。无放射性,无创伤性,能鉴别肿块的囊性,实性,也可以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检查,可作为动态观察和治疗后复查的长远方法。

  B超对单纯癌,硬癌,髓样癌有超声特征之不同,可供鉴别。目前还可借助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通过频谱分析乳腺肿块内及周围的血管数目,分布情况,血流速度等,可以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质,其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高达95%和97%。该检查方法方便实用,其高频探头直接放在乳房上检查能清晰显示出乳腺各层软组织结构及肿块分布的形态,可显示乳腺内动脉和静脉血流的情况,有助乳腺肿瘤的鉴别,对乳腺癌的确诊率达80%。其优点是检查灵活,方便,图像清晰,偏差小,已成为临床判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但对于较小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乳癌确诊率较低。

  B超乳房检查,可以发现部分钼靶摄片不能发现的乳腺癌,但对部分伴有钙化的早期乳腺癌,超声诊断效能却不如钼靶摄片,可见,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有一定的互补性,拍摄钼靶后如有必要,应在接受超声检查。

  4,乳腺专用CR系统

  乳腺专用CR系统,其空间分辨率达到50微米(10个线对),胶片最大密度(Dmax)达到3.4以上,优于普通CR。

  CR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图像后处理功能,使放射影像具有较强的图像增强效果,突出微小病灶及特异性,极大地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质量。

  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新技术对早期乳癌的敏感性达到90%以上。CAD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稳定性和可靠性。由CAD进行初筛,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保持诊断的准确率。

  5.CT乳房检查

  CT检查是断层检查,可排除不同层次组织对病变的干扰,有助于检测小而致密的乳腺癌。

  扫描范围从双乳下界向上作连续扫描,直接达到腋窝顶部。CT可以发现直径为0.2厘米大小的病灶,还可以发现腋窝和如内区有无肿大的淋巴结以及胸壁肌肉是否受侵犯,并可发现早期胸内转移(包括肺,胸膜,纵隔)有无局部复发。还可观察对侧乳腺的病灶情况,但对细微钙化的发现不如钼靶摄影,况且费用很贵,故不作常规检查应用。

  6.乳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目前还没有一种实验室检查,可以单独作为乳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现临床常用于作参考的指标有:糖链抗原153(CA153),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等。优于单一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都有限,所以往往联合检测可补充这一不足,提供其辅助诊断的价值。长期以来,在肿瘤诊断中应用这些与乳腺啊相关的标志物,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协助临床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追踪。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11-04 04:43:00浏览3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痫病不能吃什么食物和水果
痫病即癫痫,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有所注意,某些食物和水果可能会对病情产生不良影响,包括辛辣刺激性食物、含咖啡因的食物与饮料、高糖食物以及荔枝、柿子等避免吃的水果。1、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生姜、大蒜等这类辛辣食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食用后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使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2、含咖啡因的食物与饮料:咖啡、茶(尤其是浓茶)、巧克力以及一些功能性饮料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会导致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兴奋,打破大脑神经元的正常电生理平衡,对于癫痫患者而言,容易诱发癫痫发作。3、高糖食物:蛋糕、糖果、甜饮料等高糖食品,大量摄入后会使血糖快速升高,随后血糖又迅速下降,这种血糖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影响大脑能量供应,干扰大脑正常功能,从而可能会诱发癫痫。4、避免吃的水果:虽然水果一般富含营养,但像荔枝这种含糖量高的水果,大量食用可能会引发类似高糖食物对血糖的影响,进而影响大脑功能。此外,柿子在未成熟时含有大量鞣酸,食用不当可能会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身体不适,间接影响神经系统,对癫痫患者病情控制不利。对于癫痫患者,在饮食上务必严格把关,避免食用上述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食物和水果。还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遵循医生的建议,配合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痫病多久发作一次算正常
痫病(癫痫)并没有所谓正常的发作频率,任何一次发作都意味着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提示病情不稳定。痫病发作频率因个体差异、病因、治疗情况等因素而不同,总体来说,发作越频繁病情越严重。从病因角度看,若是由明确的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引发,随着原发病变的发展,痫病发作可能逐渐频繁,甚至一天数次;若是由头部外伤、感染等急性因素导致,急性期过后,部分患者发作频率可能降低,但若未规范治疗,仍可能反复。特发性癫痫,找不到明确病因,发作频率也因人而异,有的数月一次,有的数年一次。从病情发展阶段来讲,新诊断患者,初始治疗阶段,因药物尚未达到稳定血药浓度,发作可能较频繁;持续规范治疗过程中,若用药合理,多数患者发作频率会逐渐减少,直至数年不发作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但如果自行停药、换药或受不良刺激,已控制的发作可能再度频繁出现。另外,不同发作类型对发作频率的耐受性也有差别。例如,部分性发作相对全身性发作,有时对日常生活影响稍小,但频繁的部分性发作也可能进展为全身性发作。鉴于痫病发作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危害,一旦确诊,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片等。同时定期复诊,监测血药浓度、脑电图等指标。生活中注意避免熬夜、饮酒、强光强声刺激等诱发因素,以最大程度控制发作频率,降低疾病风险。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痫病发作吃什么药可以制止
当痫病发作时,可用于制止发作的药物有地西泮、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一旦发现患者痫病发作,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1、地西泮:地西泮属于苯二氮?类药物,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地西泮与GABA受体结合后,促使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更多氯离子进入神经元细胞内,导致神经元超极化,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有效抑制痫病发作时异常的神经元放电和扩散,迅速控制痫病发作症状。2、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巴比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突触传递,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来发挥抗痫作用。苯巴比妥能够延长GABA介导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时间,增加氯离子内流,使神经元细胞膜超极化,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对多种类型的痫病发作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用于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等的紧急处理。3、丙戊酸钠: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一方面,能够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减少GABA的降解,从而增加脑内GABA的含量,增强GABA能神经的抑制作用,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另一方面,丙戊酸钠还可能作用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延长通道的失活状态,阻止神经元的反复放电,进而有效制止痫病发作。治疗期间,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给患者服用抗痫药物,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患有癫痫病的患者能不能要孩子
当癫痫患者病情控制良好且不存在遗传风险时,是可以考虑要孩子的;但若是癫痫患者病情严重且存在遗传风险时,则不建议要孩子。平时,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节律,减少癫痫发作的诱因。如果通过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癫痫发作得到显著抑制,发作频率大幅降低甚至长期无发作。此时,怀孕过程中因癫痫发作导致母体受伤、影响胎儿发育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同时,如果患者的癫痫并非由遗传因素导致,而是由后天的脑部外伤、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那么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癫痫患者可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积极备孕,进行生育,并且能够较好地保障母婴的健康与安全。但如果是病情严重的患者,癫痫频繁发作,这不仅会对母体的身体机能造成极大损害,在怀孕过程中,还可能因频繁发作导致胎儿缺氧、发育迟缓甚至流产等严重后果。此外,若患者的癫痫是由遗传因素导致,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癫痫综合征,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较高。一旦孩子遗传了癫痫相关基因,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癫痫发作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癫痫患者,通常不建议要孩子。对于癫痫患者,建议在计划怀孕前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脑电图检查、基因检测等,以明确癫痫的病因、发作类型、病情控制程度以及遗传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