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儿童体检,你漏了什么?

  欢蹦乱跳不代表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的父母总是凭经验、凭肉眼观察判断孩子是否健康,认为只要欢蹦乱跳就没有毛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信?那你来听听这些故事吧:

  【病例1】虹的女儿平时体质不好,经常感冒,长得比同龄的孩子也要矮小。最近女儿又发烧了,虹开始到药店买了一些感冒药给她吃,吃了之后有所好转。但消停了没几天,感冒发烧又卷土重来,且感冒药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后来,虹带女儿去医院就诊,才得知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反复感冒其实就是心脏病引起的。虹震惊之余很是诧异:幼儿园每年体检,怎么都没查出孩子有问题啊?

  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心内科主任陈其点评: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在3岁前即可确诊,这些孩子会有明显的心脏病症状,如动不动就出现气促、呼吸困难。但是,也有一部分患儿没有特异症状,不是专科医生很难看出端倪。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个头长得慢、发育落后、体重轻,或者反复呼吸道感染,但又没有其他明确病因,建议做下超声等检查,筛查一下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如果发展到心衰阶段,即使治疗后心功能未必能恢复正常。但如果能在孩童期发现并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治愈,且生长发育跟正常孩子相差不大。

  【病例2】前两天,糖糖妈妈收到了糖糖在幼儿园体检的报告单。报告单上列着体重、身高、内科、外科、肝功能(表面抗原)和血色素等六个体检结果。因为不知道打过乙肝疫苗后孩子有无产生抗体,糖糖妈妈不放心,又带着糖糖去医院做了体检。一周后,糖糖的体检报告单出来了,其他一切正常,但糖糖体内的乙肝抗体果真还没有产生,需重新补种乙肝疫苗。

  育英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留佩宁点评:1、幼儿园的体检属于基础简单的体检,能起到筛查的作用,但有些隐匿性的问题需要专科检查。比如,之前认为儿童甲状腺问题比较少见,但在最近几年的体检中,发现儿童中甲状腺囊肿、结节并不比成人少见,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儿童甲状腺肿块比较小,有些位置比较深,单纯地靠外科的体格检查很难查出。

  2、表面抗原的检查,只能用于排除孩子是否感染乙肝病毒,至于体内是否有抗体产生,则查不出来。另外,如果没有查转氨酶,一些肝脏疾病就查不出来。

  3、贫血项目的检查,血色素仅能看出是否贫血,但对贫血类型的诊断,或是否为感染及一些特殊疾病造成的就查不到了,要做全面的27项血常规检查。

  4、另外,男孩还应检查一下生殖系统。排除如包茎、隐睾、精脉曲张、睾丸肿瘤等疾病。

  【病例3】与糖糖一样,妮妮在幼儿园每年体检都不落下,但因为没有听力检查项目,她的听力问题没被查出来。原来,前几天,妮妮妈妈无意中发现妮妮看电视时将音量开得很大,怀疑妮妮的听力是不是有问题,就带着妮妮去作了听力测试。结果显示,妮妮的听力明显下降,接诊医生说,妮妮有分泌性中耳炎,外表看不太出来,还有腺样体肥大,需要做手术才能挽回听力。

  市三医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刘杰点评: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12岁以内的孩子感冒特别容易引起中耳炎,造成听力障碍。听力障碍使小儿因不能学习说话而导致言语障碍。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在孩子感冒后观察他的听力,比如看电视声音有无开大,询问孩子耳朵有无异常等。如果发现异常就要及时找专科医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诊断、尽早治疗,避免造成听力损伤或丢失。

  昨天,6岁的童童收到了一份与往年不同的“六一”礼物——一张体检套餐卡。“幼儿园不是每年都有体检吗,干嘛还要再多此一举?”童童妈妈的礼物一开始遭到了爸爸的反对。“幼儿园的体检是基本检查,但没有专科检查,很容易漏掉一些疾病。这不,我同事虹的女儿前两天就被查出了大问题。”

  很少有人给孩子做全科体检

  你领孩子做过全科体检吗?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家长的回答是否定的。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会掏钱让孩子接受各种培训,为孩子买营养品,但却很少有人掏钱给孩子做过一次全面的体检——

  近日,记者对88位家长进行了调查,发现仅有14位家长曾专门带孩子去做健康体检,不到两成。而做到每年带孩子体检的家长则没有一位。

  你不带孩子去体检的原因是(可多选)

  A、幼儿园或社区卫生院的基础体检就够了

  B、体检是大人的事,孩子能有什么病

  C、我们对孩子的照顾很细心周到,孩子只要在生长发育上没问题,应该就是健康了

  D、经济上不允许

  对此,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留佩宁认为这是家长的一个疏忽。“在国外,家长从孩子0岁开始就为他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孩子都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并记录在档案里。而在我国,一般是孩子入学或升学前才进行比较简单的检查,因此有些疾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错过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40.54%

  29.73%

  89.19%

  13.51%

  71.43%

  85.71%

  35.71%

  35.71%

  家长最关注发育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家长最注意的就是发育问题,而这也是孩子身体最显著的表现。“孩子不长个,或是太瘦、太胖都让家长着急,于是就来做体检看看有什么问题。”一位接受调查的家长说。

  你带孩子去医院做体检的原因是?(可多选)

  A、普通基础体检还不够,想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

  B、孩子的发育存在问题,想通过体检看看有没什么问题

  C、可以发现一些隐匿性的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

  D、其他

  正常儿童体检周期

  1岁以内 每3个月检查一次

  1~3岁 3~6个月检查一次

  3周岁以上 每年检查一次

  各年龄段的体检要点

  新生儿 出生后24小时之后听力筛查,如果通不过需3个月后复查,再通不过一

  年后复查。

  1岁 从第一颗牙齿长出开始,每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到10来岁时每半年

  至一年检查一次。

  2 岁前后 检查牙齿是否正常生长,是否患有虫牙

  3 岁前后 语言能力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确认听力是否正常。

  4 岁前后 开始检查视力,以后视情况每3~5年检查一次,患有弱视、近视的,需每3

  个月查一次。

  6 岁前后 准备上小学,所以重点确认心理发育情况,确认是否能适应学校的团体生

  活。比如自闭症检查、精神障碍检查、ADHD(多动症) 检查等。当六龄牙

  (从门牙开始往里数第6颗牙齿)完全萌出后做窝沟封闭,防止蛀牙。

  小学生 注重生长发育情况、不良习惯,如书包太重导致左右肩高低不平、驼背等

  要做脊柱检查。

  初中生 注重青春期发育和心理健康。

  如果无法保证每年接受一次健康检查,在三个时间点上至少要各做一次健康检查:那就是3 岁前后,6 岁前后,以及13 岁前后。3 岁是语言和社会能力发育的重要时期,主要确认是否发育正常。6 岁时需要准备上小学,所以把焦点放在社会性和身体发育是否正常。13 岁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出现第二性征,需要确认心理和身体发育是否正常。群芳/文 项甫/制图

  全面体检能查出隐匿性疾病

  在孩子小的时候,许多家长每个月都给孩子称体重,量身高,老人更希望孙子孙女能长胖些。但值得注意的是,身高体重是衡量孩子发育的重要指标,可无法全面反映孩子的健康状况,而且一些隐匿性的疾病也是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查才能“揪”出来。

  8岁的陶陶个子长得不高,胃口很好,却老是吃不胖,脸色也没有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红润。“是不是这孩子的营养有问题?”妈妈带陶陶去做了体检。结果让人大吃一惊:陶陶居然有肾功能不全。对此,留佩宁解释说,其实身高除了营养、遗传等原因有关外,还有很多问题可表现为长不高,如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小年龄段孩子身高偏矮,与遗传关系不是很大,只有在青春期的时候,遗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作用才会更大。”留医生说,自己在体检中就曾碰到过好几个孩子,父母长得都很高,一开始对孩子的身高不是很重视,“我们这么高,孩子还能矮到哪去。”结果孩子就是长不高。一检查,发现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如果不及时发现治疗,不但会影响身高,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受影响。”

  “记得还有个孩子,因为她性早熟,家长带她来体检,结果发现有脑部积水。”留医生说,如果不给孩子做项目齐全的健康体检,这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和致病的危险因素就不可能被发现。如与成人肝炎有黄疸、乏力等症状不同,婴儿肝炎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乏力孩子也不懂得说,所以家长很难发现。

  据儿童医院资料显示,在体检孩子中,营养、生长发育异常、甲状腺问题、视力异常比较多见,而肝炎、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生殖器肿瘤、脏器肿瘤也时有检出。另外,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成人疾病很多都始于儿童期,如果对孩子从小进行监测并早期干预,可大大降低其成年后的发病率。

  “通过体检,一是可以发现家长在教养过程中不正确的养育行为、方式;二是能发现孩子在发育过程中的健康偏离信息;三是家长可以从专业人员那里获取正确的养育知识。”留主任说。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10-29 04:59:00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鹏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睡觉不枕枕头对颈椎有好处吗
对于部分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弓的人而言,在一定阶段内不枕枕头,或使用特殊的颈椎枕辅助,可能有助于恢复颈椎的自然曲度,有一定好处。然而,对于颈椎生理结构正常的人,长期不枕枕头睡觉,打破颈椎原有的平衡状态,反而会对颈椎造成不良影响。颈椎生理曲度是指颈椎呈现的向前凸的自然弧度,对维持颈椎正常功能和缓冲头部活动带来的压力至关重要。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时,不枕枕头睡觉能使颈椎在睡眠过程中借助头部自身重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伸展,缓解因曲度异常导致的肌肉紧张和关节压力。部分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人,尝试一段时间不枕枕头睡觉后,颈部酸痛感有所减轻。不过,这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生指导,配合定期的康复评估,若自行长时间操作不当,也可能引发其他问题。然而,对于颈椎生理结构正常的人,不枕枕头睡觉会使颈椎处于不自然的过伸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颈部后方的肌肉和韧带会持续处于紧张拉伸状态,久而久之更易引发肌肉劳损,出现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加速颈椎的退变,出现颈椎间盘突出等病变。一旦发展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可能需要进行保守治疗,遵医嘱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布洛芬缓解疼痛。若病情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还可能需遵医嘱进行手术,如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在考虑是否不枕枕头睡觉前,先通过颈椎X线等检查,明确自身颈椎生理曲度情况。若颈椎生理曲度正常,应选择高度和软硬度合适的枕头,一般枕头高度以自己的一拳高为宜,以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若颈椎生理曲度已出现异常,应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睡眠和康复方案,包括如何进行颈部康复锻炼,避免盲目自行尝试。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及其他症状等。若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1、眩晕:这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发作。机制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等原因,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使其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当头部转动时,椎动脉进一步受到牵拉或扭曲,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尤其是内耳的前庭系统对缺血较为敏感,从而引发眩晕。2、头痛:常与眩晕同时出现,多为单侧头痛,部位以枕部、顶部为主。其发生机制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部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血管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头痛症状。此外,颈部肌肉紧张、劳损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头痛。3、视觉障碍:可表现为视力模糊、复视、眼前发黑等。这是因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血液供应,或因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眼部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导致视网膜供血不足,进而出现视觉障碍。4、猝倒:是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特殊的症状,常在站立或行走时突然发生。当头部突然转动或姿势改变时,椎动脉受到急剧牵拉或压迫,使脑部血液供应骤减,导致大脑短暂性缺血,引起肢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患者在倒地后,由于头部位置改变,椎动脉供血恢复,意识可很快清醒,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定时活动颈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轻颈椎的压力。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防止颈部肌肉紧张和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颈椎骨压迫神经手麻、手疼怎么治
颈椎骨压迫神经导致手麻、手疼,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1、保守治疗:改善生活习惯是基础。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使用电子设备,会加重颈椎负担,增加对神经的压迫。患者应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10分钟,伸展颈部和肩部,放松肌肉。睡眠时选择合适的枕头也至关重要,枕头高度应以保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为宜,一般一拳高左右,材质要软硬适中,能为颈部提供良好支撑。2、物理治疗:牵引治疗通过拉开椎间隙,减轻颈椎对神经的压迫。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时间。此外,推拿能缓解颈部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不适症状。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手法要精准,力度要适中,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和疼痛,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能缓解因神经受压引起的疼痛症状。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有助于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手麻症状。具体用药需遵医嘱,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4、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且神经受压严重,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减压术等,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稳定颈椎。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患者发现颈椎问题后,应及时就医,通过颈椎X线检查、CT检查等检查明确病情。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措施。平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加重肌肉紧张。
张波波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颈椎小针刀一般几次能好
颈椎小针刀治疗次数通常在1-5次,但具体次数因人而异,受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治疗时机等因素影响。若颈椎不适考虑接受小针刀治疗,应及时就医,建议进行颈椎X线、CT或MRI检查,以明确颈椎病变情况。小针刀治疗主要是通过对颈椎周围粘连、挛缩的组织进行松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度颈椎肌肉紧张、局部疼痛,如果发现和治疗及时,1-2次小针刀治疗可能就会取得明显效果,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缓解。这是因为病变组织范围较小,小针刀能精准地对病变部位进行松解,促进局部组织修复。而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如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血管严重受压,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甚至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可能需要3-5次,甚至更多次治疗。由于病变复杂,一次治疗难以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多次治疗逐步对病变组织进行调整和修复。除病情严重程度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治疗次数。身体修复能力强的患者在小针刀治疗后,组织修复速度较快,可能经过较少次数治疗就能康复;而修复能力较弱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次治疗。此外,治疗后如果能严格按照医生要求休息,避免颈部过度劳累,能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治疗次数。如果不注意护理和锻炼,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次数。若在治疗过程中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疼痛。建议在接受颈椎小针刀治疗前,充分与医生沟通,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治疗后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定时活动颈部,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以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治疗后定期复诊,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