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怀孕前的体检注意事项

  你如果选择了放弃婚检,专家认为,你有必要在准备怀孕阶段把婚检的大部分项目认真地查一遍,这对于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关系重大。

  检查当日应穿着便于检查的衣服,长度适中的裙子是最好的选择。检查时间应避开经期,且最好选择月经结束到排卵日之前的这段时间接受检查。检查的前一天晚上洗澡要选择淋浴,检查前24小时内不能洗阴道内部,因为这样会把不正常分泌物和一些可能透过切片检验到的潜在癌细胞洗掉,影响医生正确诊断。

  建议必查项目:

  血常规(血型)

  及早发现贫血等血液体统疾病,因为如果母亲贫血,不仅会出现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还会殃及宝宝,给宝宝带来一系列影响,例如易感染、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落后等。

  尿常规

  有助于肾脏疾患早期的诊断。十个月的孕期对于母亲的肾脏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身体的代谢增加,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如果肾脏存在疾患,后果会非常严重。

  粪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感染诊断,例如弓形虫感染,如果不及早发现,会造成流产、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

  肝功能(两对半)

  各型肝炎、肝脏损伤诊断。如果母亲是病毒性肝炎患者,没有及时发现,怀孕后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早产,甚至新生儿死亡。肝炎病毒还可垂直传播给孩子。

  胸部透视/摄片

  结核病等肺部疾病诊断。患有结核的女性怀孕后,会使治疗用药受到限制,使治疗受到影响。而且,活动性的结核常会因为产后的劳累而加重病情,并有传染给孩子的危险。

  妇科内分泌全套

  月经不调等卵巢疾病诊断,例如患卵巢肿瘤的女性,即使肿瘤为良性,怀孕后常常也会因为子宫的增大,影响了对肿瘤的观察,甚至导致流产、早产等危险。

  白带常规

  筛查滴虫、霉菌、细菌的感染,如果患有性传播疾病,最好是先彻底治疗,然后再怀孕。否则会引起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危险。

  染色体检测

  及早发现克氏征、特纳氏综合症等遗传疾病、不育症。

  全身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及生育能力评估

  虽然只是简单和常规的检查,但对于家庭的幸福和你未来宝宝的健康,这些检查所发挥的作用也许是你想都想不到的:

  2002年,仅就南京市来说,做过婚检的人群中,疾病的检出率为12.79%,比2001年上升了31.05%。其中,男性疾病检出率为12.01%,女性为13.58%,女性高于男性。

  疾病检出的情况为:生殖系统疾患占6.47%,包括男性包皮过长,包茎,女性外阴阴道炎,卵巢肿瘤等。内科疾患占3.43%,包括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心脏病等。传染病占0.82%,包括肝炎,性病、结核病等。严重遗传性疾病占0.14%,包括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症,特纳氏综合症等。

  对于下面这些疾病,通过这些体检项目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隐匿性梅毒

  值得注意的是,近6年来婚检人群中的性病人数年增长速度为66.72%,其中绝大多数为梅毒,而85%为隐匿性梅毒,患者本人全然不知,而梅毒是仅次于艾滋病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性病。它潜移默化,“蚕食”机体,危害健康,它可以传染给配偶,造成子代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等。但是,这种疾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乙型肝炎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即HBSAg?+)者有3.5亿,而我国就有1.2亿之多,占全世界的1/3,在带毒者中约有25%的人,一生中将会发生慢性肝病。因此,在我国消除与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大的意义,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生活接触性传播,HBSAg?+)母亲所生的婴儿,出生1年内将有25%~40%成为HBSAg(+),在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另一方未受感染,婚后2.25年,原来未受感染的一方,有52.6%发生了乙肝病毒感染,其中14.0%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发现男方HBSAg(+),给予女方注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女方感染以及母婴的垂直传播;若女方是HBSAg(+),通过婚前卫生指导,告知其怀孕后进行乙肝“三阻断”可以有效地预防母婴传播,从而将母婴乙肝病毒感染率降低2/3。

  神经管畸形

  我国是神经管畸形高发国,发病率为美国的10倍。如果在孕前三个月至孕后三个月,口服斯利安片(一种小剂量的叶酸片)可以降低70%以上的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通过在孕14~20周抽血进行“唐氏筛查”,可以减少60%~70%的先天愚型儿的出生。

  我国是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的国家,下面这些数字已经足够说明通过这些婚检项目来发现和防止出生缺陷的必要性:

  1、全国每年发生肉眼可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3.07‰,外加其他在0~14岁期间发现或诊断出的先天残疾的发生率约为4%~6%,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

  我国平均每20分钟出生1个先天愚型儿,每6分钟出生1个神经管畸形儿,我国每年仅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两亿元,先天愚型的治疗费超过20亿元,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费用更是高达120亿元。

  2、中国目前残疾人口已达6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9%,覆盖全国家庭总数的18%;

  3、据统计,在我国人群中先天性智力残疾已达3000万,且每年以2%的比例增长;

  4、遗传病及出生缺陷绝大部分发生在占人口75%以上的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一项研究表明,贵州苗族等少数民族,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风险高达22%;云南某些少数民族异常血红蛋白的发生率高达40.2%,为世界之冠;陕西、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遗传性智力残疾的发生率已达12.23%;

  5、我国有广阔的低碘和高氟地区,受累人群达7亿,占人口总数一半还多。

  所以,在你错过婚检这一关后,一定别忘了在怀孕之前补做这些体检的项目,让你的孕期健康的开始,顺利地结束。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10-22 02:26:00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依巴斯汀片治疗荨麻疹效果好吗
依巴斯汀片在治疗荨麻疹方面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其适用于缓解荨麻疹症状,具有良好的抗组胺作用以及相对持久的药效。依巴斯汀片能有效治疗荨麻疹,首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强大的抗组胺功效。荨麻疹的发病中,组胺释放起着关键作用。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组胺与皮肤血管等组织上的H1受体结合,可能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皮肤风团、瘙痒等症状。依巴斯汀片可高度选择性地与组胺H1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组胺的作用,迅速减轻血管扩张和渗出,从而缓解荨麻疹的症状。依巴斯汀片药效持久,这对于控制荨麻疹症状也较为有利。其在体内持续起效的时间为28-32小时,这种长效性使得患者无需频繁服药,就能在一天内持续抑制组胺释放,有效控制病情反复。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而言,疾病常呈间歇性发作,依巴斯汀片的长效作用可在疾病发作期持续发挥药效,减少症状反复带来的困扰,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若需使用依巴斯汀片治疗荨麻疹,建议患者务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另外,在治疗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搭配炉甘石洗剂,涂抹于患处,可进一步减轻瘙痒症状。同时,患者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可能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哺乳期荨麻疹怎么治疗不影响喂奶
哺乳期荨麻疹不影响喂奶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去除病因、调整生活方式、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1、去除病因:尽量找到诱发荨麻疹的原因并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因包括食物、药物、接触物、环境因素等。例如,若食用某种食物后出现荨麻疹,应避免再次食用;若对某种洗衣液过敏,需更换洗衣液。2、调整生活方式: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性的沐浴产品,避免用热水烫洗皮肤,洗澡水温宜控制在32℃-38℃。同时,要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促进恢复。3、外用药物: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其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能缓解荨麻疹引起的瘙痒症状,且对哺乳一般没有影响。若局部皮肤有炎症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少量涂抹于患处,通常也不会对乳汁产生明显影响。4、口服药物:如果病情严重,外用药物和生活调整无法控制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哺乳影响较小的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通常建议在服药后间隔一定时间再喂奶,以减少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的量。哺乳期患荨麻疹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自行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荨麻疹的症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若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症状是什么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损害、关节症状、全身症状等。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通常需进行血常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以及皮肤病理活检等检查。1、皮肤损害:这是荨麻疹性血管炎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风团样皮疹,与普通荨麻疹类似,但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4小时,甚至可达数天。皮疹颜色多为紫红色,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瘙痒或疼痛,搔抓后可能出现破溃、渗出等情况。治疗上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来缓解症状。2、关节症状:许多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类似于关节炎的表现,但一般不会导致关节畸形。在治疗中,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可以遵医嘱使用。3、全身症状: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 39℃,也可出现乏力、疲倦、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此时,除针对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外,还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日常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防止病情加重或复发。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避免食用烧烤、炸串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病因包含非疾病因素,如运动、情绪波动;以及疾病因素,例如糖尿病、嗜铬细胞瘤等。对于患有胆碱能性荨麻疹的患者,建议日常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过热环境。一、非疾病因素:1、运动:剧烈运动后,身体产热增加,促使机体释放乙酰胆碱。当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时,会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进而引发胆碱能性荨麻疹。对于此类因运动诱发的患者,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如散步、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2、情绪波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激动等强烈情绪状态下,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会刺激胆碱能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引发过敏反应,出现胆碱能性荨麻疹症状。患者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二、疾病因素: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引起神经病变,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当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调时,易释放乙酰胆碱,引发胆碱能性荨麻疹。2、嗜铬细胞瘤:该肿瘤会间断或持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代谢紊乱,身体产热增加,刺激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进而引发胆碱能性荨麻疹。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排查是否存在相关疾病因素。同时,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