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让英才远离“过劳死”

  “过劳死”正在逼近知识分子群体

  现代社会的特殊病“过劳死”,舶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其突出特点是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加大,导致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而丧命。

  令人担忧的是,“过劳死”正在日益逼近我国更多、更年轻的知识分子。

  “体检、化验查不出明显的病状,但自我感觉很累,工作时无精神,生活中缺少乐趣,而且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反应。”这是很多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感觉。专家指出,这种状态会进一步发展为过劳,直至引起疾病或导致死亡。

  最新人才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有超过七成的知识分子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知识分子不重视这一问题,不久的将来,这部分人中将有一半以上要患上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疾病,而这些患病人中有一半将面临“过劳死”,只有1/10的人有希望安享天年。国内外的多项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不久前,北京1866名知识分子接受了体检,结果显示,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白内障、高血压病、癌症等疾病者的比率竟高达 84.6%,尤其是40—59岁组的患病率高达90.4%。

  不仅面临“过劳死”问题的人群日益扩大,而且年龄也日益降低。国内一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反映,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已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多岁。

  导致“过劳死”的“元凶”有哪些?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知识分子不断透支健康。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压力也日益渗透其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超载,新旧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下岗失业,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给他们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特别是工作超时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普遍工作现象,长时间加班无休息日的工作等违反生理规律的劳动极易导致病理性疲劳,若不及时治疗必然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诱发或加重各类疾病的发生。

  新技术的采用加大了知识分子的工作负担。与几十年前的想象恰恰相反,人们以为未来的技术进步会让自己生活在一个悠闲、舒适的世界里,然而电脑和其他科技产品的出现,却加大了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工作负担。随着自由时间一点一点地被挤压,不少知识分子不知不觉地患上一种“紧张症”,出现“过劳死” 的几率大为增加。

  心理因素对知识分子的生理状态、行为方式也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威胁知识分子生命安全的“过劳死”现象,主要与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和挫折心理有关。

  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因素。为什么知识分子英年早逝悲剧频频上演?除了遗传、环境、社会压力等因素外,生活方式是否科学极为重要。医疗保健研究表明,睡眠规律紊乱、休息和闲暇时间很少或没有、饮食习惯多变、家庭生活不稳定等因素会导致疲劳淤积,严重的可能导致“过劳死”。有关资料显示,吸烟、酗酒、缺乏锻炼、高脂和高胆固醇饮食、肥胖、紧张和滥用药物等行为或接触化学毒物等都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和早死。知识分子群体,因为工作关系,容易忽视科学生活,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等都是潜在的健康“杀手”。

  狙击“过劳死”,我们如何应对?

  很多国家将“过劳死”作为一种工伤。因此,我国也应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并尽快出台相应措施,防止高强度的劳动对人造成伤害。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有115种,但“过劳死”不在其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在当前“过劳死”进入立法程序尚有困难的情况下,应当多提醒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从精神和物质上进一步照顾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

  长期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比较落后,不重视健康教育,尤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广大国民的保健意识也十分淡薄,甚至缺乏必要的保健常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国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已刻不容缓。

  专家指出,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也很重要。用人单位应尊重员工的休息权,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量,不要超过员工的正常承受能力;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严禁损害员工利益的行为发生。员工也要真正懂得并努力践行劳逸结合之道,合理协调工作与生活、学习、娱乐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防止“过劳死”,关键靠自己。作为人才强国中坚力量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更要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导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此外,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也是知识分子们必须花时间研究的“新课题”。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10-03 03:52:00浏览63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原则是什么
中医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观和遵循急救护理。 1、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疾病的症状、病因病机、体质等情况,明确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认为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人体才会健康,所以人的任何疾病和病理改变都应从阴阳方面积极治疗,使机体阴阳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来治疗疾病。在疾病治疗中,应遵循阴阳五行、五行属性。疾病在表里,阴阳是紧密联系的,人的阳气过盛或者过弱都会导致疾病。根据阴阳属性,结合脏腑、经络、形体等情况,把疾病分成表里关系、寒热虚实。其中,表证、寒证、实证在表里,所以治疗上必须遵循阴阳五行、五行属性,针对疾病的不同,分别采用祛邪扶正、温补阳气、清热泻火等手段进行治疗。 2、整体观 护理疾病的过程,一般是从整体出发,注意疾病的体质和证型,在疾病治疗中,通常采用阴阳五行、五行属性。如阴偏盛,则阳偏盛;如阳偏衰,则阴偏盛。所以护理疾病的整体观,应遵循阴阳五行、五行属性。如发热护理,应注意发热的程度;血瘀护理,应注意血瘀的部位、程度及范围;若痰湿护理,应注意湿痰的部位、程度及性质等。 3、遵循急救护理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疾病的性质是暴烈的,有渐进的过程,在疾病发生的时候,护理的目的就是要使病人尽量安静,尽量减少刺激,让病人少受痛苦,让病人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这就是中医的急救护理。 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中医治疗或护理疾病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观和遵循急救护理。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糖尿病中医治疗
糖尿病中医治疗可采用推拿按摩、耳穴压豆、中药足浴、中医食疗、中药调理等方法。 1.推拿按摩 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如太溪穴、三阴交穴等,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摩 3 - 5 分钟。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耳穴压豆 选取耳部特定穴位,如胰胆、内分泌、神门、肾等,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物质贴敷在穴位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建议每天自行按压耳穴 3 - 5 次,每次每个穴位按压 1 - 2 分钟。此方法可辅助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缓解糖尿病症状。 3.中药足浴 使用艾叶、红花、鸡血藤、桑枝等中药煎汤后泡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下肢麻木等症状。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20 - 30 分钟为宜,调节水温至 40 - 45℃,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4.中医食疗 通过合理搭配饮食,辅助治疗糖尿病。如每天吃一小碗山药粥、枸杞炖鸡等,既满足营养需求又有利于控制血糖。但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糖果、炸鸡等。 5.中药调理 糖尿病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逍遥丸等具有中成药进行调理,这些药物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其中逍遥丸建议饭前用温水送服,具体剂量需要遵医嘱。 糖尿病患者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同时,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性疾病方法
中医治疗性疾病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而定。常见性疾病有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 1、淋病 若生殖器部位不小心受到淋病奈瑟菌等微生物感染,造成生殖器官损伤,诱发淋病,导致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患有上述病情后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通过针灸等方法对膀胱俞、太溪、阴陵泉等人体穴位进行针扎处理,辅助改善淋病造成的影响。病人也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连翘、蒲公英、丹参、赤芍等中药材治疗疾病。 2、尖锐湿疣 如果病人生殖器官不小心受到人乳头瘤病毒等微生物感染,造成生殖器官创伤,诱发尖锐湿疣,出现皮肤表面长有丘疹、皮肤发红等症状。病人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山豆根、木贼草等中药材通过熏洗的方法,缓解上述症状造成的影响。病人也可以使用土茯苓、板蓝根、苦参等中药材通过加水熬煮的方法治疗疾病。 3、生殖器疱疹 出现生殖器疱疹,可能是未做好生殖器部位清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因素影响,造成生殖器官损伤,诱发生殖器疱疹,导致皮肤表面长有疙瘩、疼痛等症状。出现皮肤表面长有疙瘩后,病人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通过火针及时挑破发病位置长有疙瘩,辅助改善症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清热化毒丸、如意金黄散等药物治疗疾病,逐渐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原则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常用的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养心安神、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病毒性心肌炎在中医上多见于心悸、胸痹等病症范畴。1、益气养阴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侵袭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引起心肌炎症性的病症。患者会表现出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头晕、心前区隐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选择益气养阴的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黄芪、西洋参、太子参等,可以起到益气养阴、提高心肌功能的作用。2、清热解毒如果患者出现了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选择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3、养心安神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还会伴有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等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养心安神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安神温胆丸、枣仁安神胶囊等,可以缓解不适症状。4、活血化瘀如果患者出现心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5、通络止痛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还可遵医嘱选择通络止痛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川芎、延胡索、郁金等,可以起到通络止痛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疾病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此外,建议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