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临床急诊生化检验的质量保证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和应用,使日常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显著提高,但是现在大部分医院急诊检验与常规检验使用的仪器不一致,有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还有手工操作者,方法种类较多,参差不齐。再者由于参与急诊值班的人员均为轮流换班,不是固定人员,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然而急诊患者危重患者居多,需提供快速而准确的结果作为临床医生明确诊断、判断病情和抢救患者用药的重要依据,如何保证急诊检验的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将我在临床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介绍给大家。

  1、人员方面

  急诊检验人员基本是轮流值班,由于技术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发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质控意识等不同,对所使用仪器的性能不熟悉,只是按照操作规程而做,使检验结果的质量难以保证。急诊检验突出了一个“急”字,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发出报告,而值班者常是一人身兼数职,多种因素的作用造成了值班人员急于求成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检验的质量。对于这种问题的处理,首先要加强值班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强化质量意识,对参与急诊值班的人员针对每个操作项目对其反应原理、注意事项及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学习和培训,在急诊检验中存在的更换试剂及更换检验方法后要及时告知每一位值班人员并要求尽快掌握,认真做好交接班。通过定期进行技术考核,使每个工作人员对每个项目的操作做到熟练掌握。

  2、标本采集和处理方面

  标本采集和处理的不规范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误差所占比重很大已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急诊患者多为危重患者,标本采集比较困难,样本量不足导致无法进行复查,再就是护理人员图省事直接从输液管中抽血或从输液的同侧肢体采血,造成血液稀释或某些成分增高。送到检验科后检验人员为赶时间,在标本尚未凝固时强行离心、用竹签进行剥离或挤压造成溶血,这种现象最为常见。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应该对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健全各类标本的采集处理制度和查对制度,让他们懂得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明确由于标本采集的不规范对患者造成的误诊和误治的危害,使样本分析前的误差降到最低。

  3、仪器及试剂方面

  目前各医院所用急诊生化检验与常规生化检验仪器多为两套系统,试剂也多为两种方法,从而导致常规生化检验与急诊生化检验之间可比性较差。如肌酐测定,常规生化采用酶法而急诊生化采用苦味酸法,淀粉酶测定常规生化采用酶法而急诊生化采用碘比色法,胆红素测定常规生化采用与仪器配套的原装进口试剂,而急诊生化试剂虽与常规生化方法相同,但急诊生化所用试剂为手工配制,两个结果相差较大无法相比。又如电解质及二氧化碳测定,因为常规生化所用试剂价格较贵,急诊生化因标本量小均采用单独的离子仪及二氧化碳分析仪,但由于操作人员对仪器性能不熟悉及使用的熟练程度不同,经常发生与临床不符的现象,比如离子测定过高或过低、二氧化碳过低等,发生此现象的原因为:操作者求快,血清分离不好使得标本吸入量不足使结果漂移;没有进行定标直接测定或定标值漂移没有重新定标强行测定。如急诊期间所测血清Na 178 mmol/L、Cl 105 mmol/L,因两者升高程度不一致,所以对离子仪重新定标后进行了测定,结果所测血清Na为142 mmol/L,Cl结果与上次一致;两次测定间隔时间较长,管道内的气泡在再次吸样时不能全部排出,也有在吸样时将气泡吸入者,所以在测定时宜以第二次结果为准。对于以上问题的处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严格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对所有值班人员定期就实验方法、反应原理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对所用仪器也要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使每个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所用仪器,并熟悉仪器的简单维修、保养及常见故障的排除;制定切合实际的急诊仪器的使用、定期校准和维护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急诊试剂的配制、标化及定期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建议由生化室的工作人员负责急诊生化仪的保养、维护和校准、急诊试剂的配制、准备和更换,避免在值班期间校准仪器、更换和添加试剂,减少检验误差;尽量采用与常规生化相同或相近的方法和试剂,选用质量稳定的试剂、校准品和质控物,尽量保证与常规生化检验的一致性;发现有与同类检测项目不相符的要进行重复测定,肌酐及淀粉酶浓度过高时要稀释后再进行测定,并要注意观察每个项目的反应曲线是否成线性,结果有无提示;小型全自动分析仪多为样品针、试剂针共用一针,应注意样本与试剂间的交叉污染;将常规生化检测所用质控血清放入冰箱冷藏随急诊同测,根据质控值观察急诊结果是否准确,尽可能缩小由仪器和试剂引起的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建立一整套严谨的急诊生化检验室内质控体系,完善科室的SOP文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可随意简化。

  4、测定结果的分析和审核方面

  检查申请检测项目是否全部检测,有无漏项;检查室内质控结果是否在范围内,如超出范围应对标本重新进行测定;对标本外观进行检查,如有溶血、黄疸及脂浊,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认真观察样本血清是否完全分离,如发现有絮状的纤维蛋白块,应对标本再次分离血清后进行测定;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结果,首先要进行复查,如两次结果一致并且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应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了解标本的取样过程、临床用药及患者的情况等,在认真检查和审核后方可发出报告。

(实习编辑:陈战锋)

2009-10-27 05:20:00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金泽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 三甲
长期脑鸣怎么办
长期脑鸣要明确是心因性脑鸣还是真实脑鸣,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 心因性脑鸣 心因性脑鸣是患者的自我感觉,这种声音在夜间或安静集中时会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多数与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熬夜或休息不好等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治疗心因性脑鸣,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安非他酮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还需调节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歌或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适当释放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 真实脑鸣 真实脑鸣多是由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通常与脑动脉硬化和脑循环障碍有关。可以到医院做头颅及颅内血管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损伤、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如果有异常,需及时治疗。若是脑损伤引起的脑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如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等,缓解脑鸣症状。若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可以服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等,改善患者症状。 脑鸣患者应当合理饮食,多喝牛奶,多食用含锌、含铁食物,如牛肉、鱼肉、鸡肝等,还可以适当食用活血类食物,如黑木耳、韭菜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循环,减少脑鸣症状发生。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怎么办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精神紧张不能缓解会造成失眠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精神紧张不能放松,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兴奋,大脑皮层活跃,精神长期都处于高唤醒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不安等情绪反应,也会出现心悸、胸痛、头晕、乏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1、一般治疗 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要休息,通过睡眠患者的大脑紧绷的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使大脑处于放松,精力也将更加的旺盛。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多,改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患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一定要放松心态,闭目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会减慢。血压会降低肌肉紧张和皮肤的电位会下降,皮肤电阻值会升高,血管的容积会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机体进入放松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心理教育、倾听患者,支持、鼓励患者等方式向患者传导积极良好的情绪,缓解焦虑。 3、药物治疗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由于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起效快,所以要避免长期的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建议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